詩歌手抄報:詩歌流派

新國風

新國風即國風精神在新時代的體現。新國風的基本定義是:秉承“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傳統精神,站在民眾的立場,用凝練的語言、流轉的韻律、表達抒發自己對於當代生活的切實感悟,並力求達到曉暢明白卻又內蘊深厚的藝術效果。

新國風是時代的產物。當今社會教育普及,使人民大眾也有可能學習、掌握詩歌技巧,從而創作出與古代“士大夫詩”截然不同的詩詞作品。“新國風”要求在嚴守傳統詩詞藝術形式的前提下,將當代現實生活融入詩詞創作之中,這對詩詞創作的藝術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新國風運動”所追求的詩詞大眾化,是“作品精粹化,讀者大眾化”。

新月派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於"五四"以後"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作過於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後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建築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築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

公安派

公安派是明代後期出現的一個文學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領袖,其中袁宏道聲譽最高,成績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對前七子和後七子的擬古風氣,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發前人之所未發。其創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潑,自然率真,但多局限於抒寫閒情逸緻。

花間派

中國晚唐五代詞派。五代後蜀趙崇祚選錄唐末五代詞人18家作品500首編成《花間集》(10卷),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孫光憲外,其餘如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顧夐、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們的詞風大體相近。後世因而稱之為花間派。溫庭筠、韋莊是其代表作家,二人雖都側重寫艷情離愁,但風格不同,溫詞穠艷華美,韋詞疏淡明秀。其餘詞人,多蹈溫、韋餘風,內容不外歌詠旅愁閨怨、合歡離恨,多局限於男女燕婉之私,格調不高。但鹿虔扆、歐陽炯、孫光憲也有一些較有現實意義的作品。花間詞在思想上無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艷精工,藝術成就較高,對後世詞作影響較大。《花間集》有南宋紹興、淳熙、開禧年間3種刻本。今人李一氓《花間集校》 ,1981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總之,凡一切抒情和人類思想主觀對客觀事物的描繪,以及價值觀,都屬於詩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