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手抄報:常見的花鳥動植物類典故賞析

我們平常在學習詩詞曲賦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典故,而典故的會與否則關係到我們對文本的解讀。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常見的典故,為我們的學習加分。

  1、虞美人

罌粟科一年生叢生草本花卉,亦稱麗春、寒牡丹。相傳此花系西楚霸王項羽愛妾虞姬自刎墳下碧血所化,故有聞虞兮歌而起舞之說。歷代文人雅士歌詠此花,多涉及這一悲壯傳說。辛棄疾有詩曰:“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只今草木憶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作詩曰:“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該詩角度新穎,情切動人。

2、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穀鳥,也叫子歸、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那樣:“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3、紅豆

  紅豆,《南州記》中稱為海紅豆,史載,“出南海人家園圃中”。《本草》中稱其為“相思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後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

  4、豆蔻

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後來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為豆蔻年華。

  5、精衛

古代神話中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見於《山海經·北山經》)。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鬥。

6、比翼鳥

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來比喻恩愛夫妻。

7、雞口牛後

《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8、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小的人。

9、歲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耐寒開花,故有“歲寒三友”之稱。

  10、花中四君子

梅、竹、蘭、菊並稱為“花中四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