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積累與運用——— 話題作文訓練談

近年來,高職考試的作文題趨向於提供話題材料的寫作形式,如何訓練學生從容應考,寫出上乘之作是指導教師的一大難事。為此筆者在平日的作文訓練中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如下指導。! 要指導學生多個角度觀察所讀的材料話題作文的題目往往給出了某種事物或某個觀點作為話題,學生閱讀話題材料時如果只局限於一個角度觀察材料,則會只注意一個方面而忽略其他的方面,而這“其他的方面”很可能比你要寫的方面更好。正像攝影一樣,面對同樣的人或同樣的景色,立足點不同,拍攝的角度不同,給人的感覺自然不相同,甚至差異很大。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話題作文的面是相當寬泛的,我們應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觀察話題材料,精選出最佳立意點。例):以“風”為話題材料寫一篇文章。我們可以從多個方面觀察分析這個話題,如下所示,“風”有自然風和“社會風”& 個方面:擅長寫景抒情的學生不妨選擇自然風角度入手,可以抒情、寫景、描繪,盡顯其長。擅長議論的學生則從社會風入氣,觀察面對種種社會風氣人們所持的不同態度,選擇話題作文的切入點。例&:一位老作家面對電腦與雷射印表機感嘆:科學與生活太密切了0 請以此話題寫作,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於/((字。這個題目,學生不能把它當成鐵板一塊,否則會就科學對生活的重要性舉幾個例子空泛議論一番,索然無味又難免雷同,科學與生活的精彩畫面難以呈現。教師應指導學生從“科學與生活與人”這條思路觀察話題材料的幾個方面:指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個話題材料的不同側面後,學生中呈現不同風格的佳作,例如,有學生自擬“鄰人趣事”為題,迅速寫出了構思提綱:鄰人趣事$)*風波張爺爺老來喪偶,古稀之年網上徵婚,引起一場風波。$& * 黑客申叔叔為電腦主管,白領人士竟是釣魚島事件中參與攻擊日本網站的黑客。$’ * 魔女阿妹是小網路迷,網名怪異,電話多多,獨立、反叛的意識頗強。通過提綱中的幾個有趣的小故事,我們不難看出這個學生已抓住了話題材料的最佳切入點,其寫作主旨是:科學影響了生活,生活在科學中變化。" 要指導學生積累材料選取材料的“精”與“新”取決於學生對信息材料的積累量,只有積累了大量的信息材料,學生才在眾多材料中挑精揀新,創新起來才能文思泉湧。聯考閱卷中對作文無論是要求“材料豐富”而是語言“有文采”,都體現了積累材料的重要性。指導學生積累材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對此,教師在目標、管理及指導步驟上都要心中有數。首先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鼓勵閱讀名著的同時更提倡閱讀大量短、平、快的信息、新聞與通訊,這些信息材料面廣量大,平日積累時可以從這些大批量的信息中摘取儲存。其次,要求學生閱讀還要輔之積存。$) * 筆記本是最方便的積累工具,訓練學生把新鮮觀點、語言體會、格言作記錄,也可以在讀完文章後,簡明扼要概括文章或寫讀後感。例如有學生摘取了幾句百姓評貪官的語言:白天是包公$ 道貌岸然、威風凜凜* ,中午是關公$ 酒醉面紅之態* ,晚上是濟公$ 舉止不檢,行為猥瑣* 。該周的周記即引用上了。$& * 報紙剪貼比筆記本記錄更省力。舊報紙、舊雜誌有許多有價值的材料,教師可指導學生用大張的牛皮包裝紙製作剪貼本。剪貼的材料要註明日期及出處,以便引用有據。$’ * 讀書卡片方便整理歸類。一張卡片摘錄一個條目,積累一段時間後,再分門別類整理,卡片上要標明題目、出處、日期、類別,要原文照摘,不要改動,如有所補註可簡明扼要地記在卡片反面。# 要求學生精選所運用的材料近年的高職語文考試,話題作文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而內容是否充實,主要取決於所選取材料的質量,學生作文中常出現的內容空洞或陳舊老調的毛病,原因之一是材料太少、太單薄;二是材料缺乏新意、缺乏現實針對性。材料單薄與生活積累有關,這點將在後面有所述及。針對選材的質量問題,日常訓練中教師要緊扣“精”與“新”兩字,“精”指面對可供挑選的眾多材料,要先刪去不能表現主旨的材料,然後刪去雖能表現主旨但不典型生動的材料,精選精篩、仔細推敲。“新”材料有兩類,一類是新近發生、意義獨特、令人耳目一新的材料,一類是舊瓶裝新酒,推陳出新的材料,指的是從舊材料中挖掘出新意的材料。例$:以“生命是美好的”這個話題寫作。對此,不少學生選材雷同,如選取張海迪、桑蘭的事例,雖合題旨,但單一、陳舊。而選材視野開闊的學生則取材新穎、生動,有濃郁的現代生活氣息。例如有學生選材:紐約貧民區內有一所貝納特牧師創立的學校,%& 年來該校出來的窮學生在紐約警察局的犯罪紀錄最低。警察局為此研究了該校畢業生寄回的$ #%’ 份答卷,有"()的畢業生回答說:我們入學的第一篇作文是貝納特牧師命題的“一隻鉛筆有多少用途”。牧師使我們明白鉛筆除寫字外,還有大量用途,可以作尺子畫線、作禮品送人、當商品出售;鉛粉可作潤滑劑、化妝品;木屑可作裝飾畫,尖鉛筆可防身,野外遇險抽掉筆芯的筆可當吸管喝石縫中的水;按比例鋸斷的鉛筆可作棋子和玩具的輪子⋯⋯鉛筆的用途讓貧窮的黑人子弟明白,人有五官、四肢、大腦,每一種用途都足以使人生存,使生命美好。這一選材有啟示、有新意。同是“生命是美好的”這一話題,也有將司馬遷這一歷史人物題材推陳出新,以“人要重視‘生’的權利與個人的發展”為話題,緊扣“生命是美好的”這一主旨,指出“死”雖可以明志,“生”卻可以踐志。死到臨頭的司馬遷,之所以選擇生命,接受宮刑,因為司馬遷的人生使命是要利用生命完成千古《史記》,他要創造生命的價值,由此可見生命是美好的。以上* 例既有新奇獨特之感,又有推陳翻新之趣,令人耳目一新,為之振奮。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只要在作文訓練中抓住了觀察生活、積累材料、運用材料等重要環節,相信學生面對新穎的話題材料不再是怯場,而是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這樣就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速度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