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講作文:選材及環境的描寫

一、作文如何選材

在精心審題和確立文章主題之後,就要對自己已有的材料進行一番的挑選抉擇,這個過程就是選材。選取的材料的好壞與文章中心思想的表達效果密切相關,選材要圍繞中心進行,材料要服從中心的需要同學們在選材時要注意以下四點:

(一)材料要真實

真實,就是說選擇的材料應是實實在在的真事,而不是道聽途說甚至無中生有地編造,最好要選擇自己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親身經歷過的事情。選材要堅持從生活實際出發,選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質意義的材料。只有真實的材料才能被讀者接受和認可,才能使文章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二)材料要新穎

所謂新穎,就是說選擇的材料要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要反映具有時代特色的精神風貌,要能代表時代精神。同學們要注意,選擇新穎的材料並不是追求希奇古怪的事情和曲折離奇的情節,而是要選擇那些有特色的材料,能表現出新的認識、新的感受。

(三)材料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最能打動人心的、最能表現文章中心的、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強大說服力的材料。在選材時,要從可以表現中心思想的大量材料中進行選擇和提煉,力爭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當十、以質取勝,而不是以多求勝。魏巍說《誰是最可愛的人》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從大量的生動事例中選擇了三個“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來說明本質的東西”。

(四)選材要具體

選材具體就是說選擇的材料要具體,要讓事實說話,用真實說服人、打動人。如果一篇文章只有空洞的說教而缺少具體的事例,或者空發議論,文章就會有骨架而沒有血肉,是不可能具有表現力的。

材料是作文的核心,同學們在選材時一定要精心挑選、嚴格選擇,確保材料的真實、新穎、典型、具體。

二、怎樣描寫環境

作文中適當地進行環境描寫,可以把事情表達得更清楚,使主題更突出。

怎樣學會環境描寫呢?要記住“適當”二字。要明白環境描寫主要是為突出作文主題服務的。下面以課文為例來講:

一、交待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時代背景。

《飛奪瀘定橋》的開頭是這樣描寫環境的:“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崇山峻岭,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要奪取的瀘定撟。”這樣的環境描寫,不但使我們知道了事情發生的時代、地點和歷史意義,而且使我們知道了奪橋的艱難險阻,為課文主題的表現打下了基礎。

二、交代地理環境,為下文作鋪墊。

《革地夜行》的開頭: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邊。大隊人馬已經過去了,留下一條踩得稀爛的路,一直伸向遠方。”這段對草地自然環境的描寫,仿佛在我們面前出現了一個畫面,我們不禁會想:“呀!多么艱難呀!要是……”這樣,自然地為下文老紅軍幫助小戰士趕上隊伍而犧牲自己的故事作了必要的鋪墊,突出了主題。

三、渲染氣氛,烘托主題。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有這樣的描寫:“天黑了,路燈發出微弱的燈光。我站在伯父家門口看著他們,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子冷得像冰,腳和手也有些麻木了。”這裡對黑夜的描寫,表現出一種悲涼的氣氛,而這種氣氛與“車夫的遭遇”密切相關,表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的憎恨,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強烈地烘託了主題。

總之,我們只有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進行環境描寫,才會做到“適當”,才會寫好作文;否則,為描寫而描寫,就多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