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的勵志故事

喬丹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司職得分後衛,綽號“飛人”那么關於他的勵志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喬丹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喬丹的勵志故事篇1

高貴的生命不卑微

他是黑人,1963 年出生於紐約的布魯克林貧民區。

他有四個兄弟姐妹,父親微薄的工資根本無法維持家用,他從小就在貧窮與歧視中度過。

對於未來,他看不到什麼希望。

那年,他十三歲,父親遞給他一件舊衣服:“這件衣服能值多少錢?”

“大概一美元。”他回答。

“能賣到兩美元嗎?要是你賣掉了,也算幫了我和你媽媽。”

他點了點頭:“我可以試一試,但不一定能賣掉。”

他小心地把衣服洗淨,沒有熨斗,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鋪在一塊平板上陰乾。

第二天,他帶著這件衣服來到人流密集的捷運站,經過六個多小時的叫賣,他終於賣出了這件衣服。

他緊緊地攥著兩美元,一路奔回了家。

以後,每天他都熱衷於從垃圾堆里淘出舊衣服,打理好後去鬧市里賣。

如此過了十多天,父親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想想,這件衣服怎樣才能賣到 20 美元?”

怎么可能?它頂多值兩美元。

父親啟發他,“你為什麼不試一試?總會有辦法的。”

終於,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他請學畫畫的表哥在衣服上畫了一隻可愛的唐老鴨與一隻頑皮的米老鼠。

他選擇在一個貴族子弟學校的門口叫賣。

不一會兒,一個開車接少爺放學的管家為他的小少爺買下了這件衣服。

那個十來歲的孩子很高興,還給了他 5 美元的小費。

25 美元,這無疑是一筆巨款!相當於他父親一個月的工資。

回到家後,父親又遞給他一件舊衣服:“你能把它賣到 200 美元嗎?”父親的目光幽幽地閃著光。

這一回,他沒有猶疑,沉靜地接過了衣服。

兩個月後,當紅電影《霹靂嬌娃》的女主演拉佛西來紐約做宣傳。

記者招待會結束後,他推開身邊的保全,撲到拉佛西身邊,舉著舊衣服請她簽名。

拉佛西看到是一個純真的孩子索要簽名,便痛快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喬丹的勵志故事篇2

我知道1990年公牛依然困難重重。在3月中旬的一場關鍵比賽中我們輸給了底特律(比分為81:106),至今我還記得艾塞爾·托馬斯說的那句話:“底特律將永遠是芝加哥的對手。”

在我心頭沸騰著一句話:“不會這樣,你得明白你面對的什麼樣的對手。”

在隨後的六周里,我們比了兩場,公牛均告負,我開始發誓:絕不能讓這種事再度發生。

我知道自己應在增強體力、耐力上下功夫,因為要加強場上策應,我必須威猛壯實,我有我的速度,只要體力上有長進,那一切都會發生改變。

活塞隊、尼克斯隊對付我的唯一手段是把我困住進而打亂我們的整個作戰計畫,我已經熟知他們的一貫伎倆,現在我不會坐以待斃了。公牛有一批技術過硬的球員,有具威力的“鐵三角”打法,經過了1990年的磨礪,我們更增加了信心。

1990年3月28日,克利夫蘭的那場比賽照常開賽,但自從羅德·威廉士的一次嚴重犯規之後,一切發生了改變。他把我重重地撞倒在地,我在地上倒了一、二分鐘,這時我清楚地聽到場外球迷的歡呼聲。我簡直無法相信這些球迷居然會巴不得我受傷(不知道這是不是會有助於他們取勝),這的確不是什麼好的體育道德。

以前,我所經歷的比賽里,當球員受傷時,觀眾總是為他鼓勁,激勵他站起來繼續比賽。球迷對比賽雙方有傾向性本無可厚非,但他們至少都應當理解:一位球員的性命要比一場球賽的勝負重要得多。我被打倒在地,而觀眾們開始為這歡呼,這究竟算什麼! 我抬頭看了公牛隊助理教練馬克·普菲爾一眼,然後說: “他們會為此付出代價的!”

我站了起來,發出了第一個罰球。從這一刻起,我開始鬥志激揚,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馳騁於球場上。籃板、搶斷、過人、上籃,我簡直是在做投籃的表演。這場比賽我獨得69分。公牛最終以117:113戰勝克利夫蘭。

我帶著這種感情打比賽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1985年全明星賽後第一場對底特律的那場比賽就是,我得了49分。傑利 ·斯塔克豪斯曾放言說我“水平還不至於這么高”,對此我倍感不服氣,1996年賽季對費城76人的那場比賽,戰至第三節我已經獨得44分,我們已經領先太多,以致教練換上一批新手。

有一場在芝加哥舉行的比賽,我們被拉巴福德·史密斯一人灌進了37分,不久後我在華盛頓以牙還牙,半場就獨得34分。 尼克斯隊的兩任教練都先後“激怒”過我。

第一次是在19 89年季後賽期間。當時,我的踝關節受了傷,尼克斯隊的教練里克·皮蒂諾居然跑到電視上說“我不相信喬丹受了傷”,第二天的那場比賽我狠狠地“敬”了他47分,告訴他:“瞧,我是沒有傷!”

1996年季後賽,尼克斯教練傑夫·范甘迪又步其後塵。他竟罵我“騙子”,說我通過跟對手球員交朋友來麻痹他們的鬥志。這的確令我氣憤不已。

第二天在對尼克斯的比賽中,我又“敬”了他44分,並朝范·甘迪說:“這是給你的,小人!”賽後很多人都問我當時范·甘迪說了啥,我想他自己心裡最清楚不過了。

我不是一個善於四面樹敵,到處挑事端的人,但我的一貫性格是:不服輸。我不希望有人小視我,甚至冤枉我。對種種輕視和污辱作出這樣的反應,不為別的,就為向別人證明我自己,從而捍衛自己的人格。

在記憶里,我打比賽總是運用“想像戰術”——想像我的成功,想像我會拿多少分,如何拿分,想像怎么才能打敗對手。

比如和雷傑·米勒這樣的得分手打比賽,我會想像他的技法、他的場上長處,還有他會怎樣拿到球等等,好像整場比賽的情形都會顯現在我的腦海中,然後,我會根據所想像到的制訂相應對策。

對場上技術統計數字我不會太留意,所以就經常不知道究竟誰的投籃命中率高,但對NBA中每個球員的特點、優勢我會了如指掌,我沒有百分之百地按自己想像的打法去打比賽,但至少絕大部分時候是這樣。

事先想像一場比賽的可能形勢有助於我作好心理準備,有針對性地進行備戰。一旦比賽開始,我就從不想著結果會怎樣,就管憑著直覺打比賽,當然我的腦海里早已事先形成克敵制勝的獨特打法。

直到我籃壇生涯的後期,我才充分意識到這種“想像戰術 ”的威力所在,原來我一直是在探索、實踐著這種戰術。 其實,我認為每位球員甚至每個平常人都應當學會這一生活技巧。

喬丹的勵志故事篇3

1963年2月17日,麥可·喬丹出生在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一家天主教醫院。他是迪洛瑞斯和詹姆斯·喬丹的第四個孩子,也是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他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

老喬丹夫婦從小就有意識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和種族自尊心,並注意給孩子們良好的家庭教養,教育他們要有禮貌、誠實並且尊敬老人“我的家給了我爭取成功的信念。我小時候所受到的教育非常有益,一直在推動和幫助我成為今天的我。我的品格和笑聲像父親,我的商業頭腦和嚴格像母親。”喬丹不無深情地說。

老喬丹夫婦的五個孩子在父母的培養教育下健康成長,沒有給父母惹太多麻煩,只有麥可常常弄出點惡作劇讓父母傷神。兒時的麥可很有幾分像流浪兒湯姆·索亞。他曾在1989年的CBA“戴維·里特曼夜話”節目中談起過他小時候的一有趣的冒險經歷。在他兩歲時,有一天老喬丹正在自家後院用手電筒檢查車子的發動機,沒注意麥可好奇地在玩弄通電線路,小手觸及了電線的接頭,被摔出一米多遠,差一點喪了小命。五歲的時候,他的父母禁止他玩斧頭,他不聽。有一次他偷偷拿斧頭到外面去劈柴,結果一不留神,斧頭沒砍中木柴,卻砍到了自己的腳趾。他痛得又喊又叫,回到家裡父母也手足無措,只好請來一位沒有行醫執照卻自稱是醫生的女鄰居,這位女“醫生”上來就在麥可鮮血淋漓的腳趾上澆了一大盞煤油,痛得麥可大喊大叫,但卻止住了流血。

1970年麥可十三歲的時候,隨家人搬到北卡羅萊納州南郊小鎮威明頓。在那裡,老喬丹夫婦買下了一大塊土地以供孩子們打球、騎腳踏車和舉行機車比賽,而調皮的麥可卻常常把自己翻進溝里。有一次,‘為模仿當時飛越駕駛機車的新聞人物,小喬丹騎著一輛機車,帶著哥哥拉瑞,想衝上一個泥墩,飛越一條水溝,結果沒有成功,兩人都摔得皮開肉綻。喬丹想瞞過父親,把傷疤用布遮了起來,但老實的拉瑞卻“出賣”了弟弟。雖然受到父親嚴厲的批評,但喬丹並沒有就此住手,他又偷偷練習了好幾次,直到老喬丹發現後,責令他將機車賣掉為止。

當喬丹一家到達威明頓時,當地的種族爭端已趨緩和,社會環境相對比以前好得多。由於可供黑人孩子和白人孩子共同就讀的聯合學校還沒有建好,麥可姐妹五個的主要活動就是體育運動,他們玩籃球、檄攬球,有時比賽跑步、跳遠。

在所有孩子們喜歡的運動項目中,唯有游泳讓麥可感到恐懼。在他七歲那年,有一次和一個小夥伴下海玩水,在岸邊淺灘上平躺著,讓海浪輕輕托著他們搖晃。突然間…個回頭浪把他們卷向大海深處,不會游泳的兩個孩子嚇傻了,拚命地掙扎,小夥伴竭力拉著喬丹向水下沉去。驚恐萬分的喬丹拚命向岸邊划去,可小夥伴卻鬆開了緊拽著他的小手……眼睜睜地看著小夥伴溺死,從此使他對水敬而遠之。“凡是到可能落下水的地方,我都會特別小心。”成年後的喬丹老實地承認,“如果是在游泳池邊舉行的大型酒會,

人又很多,有可能意外將我擠落泳他的話,那我會遠離池畔,首先我會弄清楚哪一邊較深。然後離遠一點,就算是站在比較淺的一邊,我也從不貼著邊緣站。”

由於孩子多且都好玩,喬丹家很快成為附近孩子們聚會和玩耍的中心。迪洛端斯·喬丹說:“麥可是我所有孩子中最好玩鬧的一個。他總是喜歡往人多的地方湊,如果有什麼東西需要嘗試,那他一定是第一個。他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約束。”詹姆斯·喬丹說:“麥可總是故意跟我們作對。如果我們告訴他爐子燙人,不要碰它,他偏偏去碰它;如果他看見寫有‘油漆未乾’的電線桿,他會伸手摸摸它是否真的沒幹。”“所有的孩子都派有一些家務活,麥可時常耍小脾氣,故意把他該做的事弄得一團糟,這常常令我們十分惱火。有一次我甚至發現他把自己的零花錢付給其他孩子而讓他們幫助他做家務活。”

不僅在家中不願意幹活,喬丹在學校讀書時也不願意“多動腦筋”,更不願意做那些“煩人的”家庭作業。整個國小和國中階段,喬丹的字習成績一直徘徊在B和C之間,但地卻非常熱衷各種競賽,父親實在徹底明白麥可不可能繼承自己的事業,成為一名合格的機械師後,決定對他因勢利導,指導兒子在自己後院的簡易籃球場上字刁籃球規則。很快,麥可就成為國小籃球隊中的一員虎將。

麥可從向其他人的挑戰過程中漸漸明白了一些道理,他知道了適當的自我約束能使他在參加各種競賽時免受傷害。在體育方面他向比他大一歲的哥哥拉瑞挑戰;在學習上他與比他小一歲的妹妹歲絲琳比賽;在其他方面,他向自己的父母挑戰。青春期的到來使麥可的生活麻煩頻出。他在國中一年級時就被停學三次。一次是因為他離開學校去練習跳躍投籃,一次是因為他把一支冰棒扔在了叫他“黑鬼”的女孩頭上;一次是因為與一個男孩打架——這個孩子把麥可辛辛苦苦畫在學校籃球場上的地線擦掉了。讀初三時,麥可打了他“平生最後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架”。一天下午,喬丹準備和同學一起打棒球,徵得老師的同意盾,做和一個要好的同學提早幾分鐘下課,到空地上去畫線。正當二八計開心心地用粉筆畫出了棒球場,準備招呼同學過來玩的卻腰,一個日人孩子過來間他倆在於什麼,為什麼不去上課。喬丹拍強於上的粉筆灰,回答說他們幾個同學下課後要打棒球。誰知這個曰人餒於不屑一顧地嘟噥到:“誰在乎你們這些黑鬼要乾什麼!”

喬丹一聽,頓時怒火中燒。當時正在放映反映美國黑人生活的電視連級劇《根》,而且全國的民眾好像都在看這部電視劇,所以他認為受這部電硯劇的影響,自人說話時應當小心些才對。但這個孩子太肆無忌憚,喬丹幾乎是不假思索地沖了上去,鈕住他打成一團,直到聞汛趕采的其他同學將他們拉開。喬丹到了想被朋友們戲稱為“小孩頭”的髮型十分敏感,他曾在CBA“60分鐘名人訪談”節目中告訴主持人黛安娜·索亞說:“許多人都挑我的刺,並且在女孩子面前嘲笑我。他們嘲笑我的髮型,嘲笑我好吐舌頭及其他一些與眾不同的生活細節。女孩子們也跟著起鬨,這樣,我得不到她們的好感,也無法同她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會。”有個高喬丹一年級的女孩安琪拉·維斯特長得很漂亮,喬丹從國小五年級時就希望她能喜歡自己。每天早晨上學時,喬丹特地在校車上幫她占座位。但每次安琪拉上車後,。總是寧可和其他人坐在一起,就算三四個人擠一個位子,她也從不坐到喬丹身邊。“儘管如此,我還是天天幫她占座位。”喬丹回憶說,“一直到高中畢業,她都沒跟我約過一次會。”

這導致喬丹在上十年級時成了蘭尼高中選修家政課的少數幾個男孩中的一個。他幹家務活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 CBA“60分鐘名人訪談”節目中,喬丹回憶說,當年幾乎每個到他家裡去的人都會看見他手拿吸塵器打掃衛生或整理衣物。這些事被傳揚開來,使得人們把他當成一個合格的好青年——一個敏感時代的合格青年——要知道,他並沒有像許多同齡人一樣,整日遊手好閒,酗酒鬥毆。

在那個時代,麥可最好的朋友和最硬的對手都是他的哥哥拉瑞。拉瑞在參加體育運動方面比喬丹更刻苦,而且他的彈跳能力頗為驚人。喬丹對哥哥很敬重。在蘭尼高中棒球隊打球時,他堅要穿23號球衣,因為這個數字差不多剛好是他哥哥拉瑞的球衣號碼“45”的一半。

15歲時,喬丹身高長到了 l米88,讀高中20xx年級。父母對孩子的 家教很嚴厲,所以喬丹儘管貪玩,學習成績還可以,數學還能達到優 秀。隨著骨骼的發育,喬丹的運動天才日益顯露出來,他也真正愛上了籃球,不過使他籃球技術產生飛躍的卻是源於一段他銘心刻骨的恥辱。

美國的高中籃球隊分為兩個級別,一隊代表學校打比賽,二隊則是陪練。麥可以為憑自己的本事完全可以進入一隊打主力,於是他和好友羅里奧一起報了名。張榜那天,兩人結伴到校體育館去看榜,結果他的朋友榜上有名,而他把榜從頭到後看了幾遍也沒找到自己的名字。放學後,麥可奔回家中,關上房門抱頭痛哭。他的自尊心大大地受到了傷害。不過倔強的他硬是去找教練,希望允許他隨隊訓練,教練告訴他說:“你個子大矮,反應也不快,打籃球的前途不大。”麥可失望而歸。

校隊參加地區比賽時,麥可又來請求教練能隨隊看球。在他苦苦央求下,這位教練心軟了,同意了他的請求,不過他必須為校隊的隊員看管衣服。為了看球,小喬丹只好抱著衣服進場。這段時間,喬丹開始苦練技術,他每天練4個鐘頭。前兩個鐘頭跟二隊練,後兩個鐘頭與一隊練。訓練結束後他還給自己加碼,一有時間他就會拍著球找個籃球架,揮汗如雨。這種習慣一直帶到NBA。刻苦訓練使喬丹打下了極為紮實過硬的基本功。一年之後,校隊一隊的大門再也無法拒絕他了。那時他個子竄到1.91米,籃球技藝和日見突出。

喬丹以後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這也許是一件好事,飽嘗失意的我暗暗發誓,今後你再也不能遭受這樣的折磨了。”而那位拒絕過他的校隊教練也因此出了點小名。他說:“ 雖然曾拒絕過他入隊,但畢竟還是我發現他。”當老喬丹夫婦看著兩個兒子在自家後院的土籃球場上互相推推搡、你爭我奪的時候,他們沒有立即意識到二人的手足之情是何等之深。在剛開始的時候,拉瑞總是在比分上超過喬丹,喬丹為此十分惱火。在喬丹開始讀高中二年級時,二人在自家後院的籃球比賽這些比賽大多數都以互相毆擊結束。麥可已初步形成了他個性中的一個基本因素:喜歡競爭。不管是什麼比賽,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喬丹總是想方設法去贏,而且敢於接受任何挑戰。喬丹認為競爭是神聖的,因為競爭是他自我發現的一把金鑰匙。但喬丹當時只知打球,對通往職業籃球生涯的做法一竅不通。當時許多籃球新星首先要與大學籃球隊簽約,然後再漸漸提高名聲。雖然有訊息傳出說,喬丹有望培養成一名職業選手,但他讀到高中三年級時還沒有進入各大學籃球隊公開發布的最有希望的300名新手的名單中。

對喬丹來說,在那時不引入矚目當然很痛苦,但也有它的好處。因為喬丹不像那些年輕的體育明星,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壓力。他沒有理由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明星、也不用擔心因成績不佳或表現不好而辜負了別人的期望。所有這些都給了喬丹獲得了正常成長的契機。

在進人高中三年級前的暑假裡,喬丹參加了阿巴拉契亞大學舉辦的籃球夏令營,之後又來到了北卡羅萊納大學籃球夏令營,該營的教頭是北卡州有名望的大學籃球教練迪思·史密斯。當時與喬母同桌的男孩名叫布茲·彼得森,他和喬丹同打一個位置,二人配合十分默契,球技絕不亞於當時該州那些知名的大學球星。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裡,他們先在全州高中籃球賽中配合,隨後又在北卡大學同室共寢。在朝夕相處中,二人結下了真摯的友誼,成為極親密的朋友。

北卡州的籃球權威認為彼得森是一個出色的未來籃球明星。他已獲選進入匹茲堡的豪威·格芬克爾“五星籃球營地”,在那裡全美最優秀的高中籃球選手將得到全美最知名的教練的指點,而且可以接觸到全美每個大學籃球隊派出的物色新人的“伯樂”。在那裡打球十之八九可望獲得大學獎學金。喬丹不像彼得森那樣吉星高照。堪薩斯大學籃球教練洛伊·威廉士,那時是迪思·史密斯的助手之一,他是少數幾個了解喬丹實力的人之一。他竭力推薦喬丹到“五星籃球營地”學習。營地經理礙於威廉士的情面,接受了喬丹,並在營內為他安排了一份臨時工作,以便他能夠掙足學費。

喬丹未被邀請參加該營舉辦為期3周訓練班的第一屆,因為這一屆是專為各球隊未來的種子選手而安排的。但喬丹很快以自己的實力證明營地這種安排是何等的錯誤。“喬丹 帶球過人和投籃的本領讓大家都吃了一驚。”營地教練回憶道。“他走上場後就像是玩一種樣……,”營地官員湯姆·康查斯基告訴《紐約時報》記者說,“喬丹在投球以前竟然跳得那么高,就像無人防守一般。”喬丹很快就超過了一些各大學互相追逐的最有潛力的未來新星,而且連續兩周獲得營地“最有價值的運動員”稱號。他也第一次認識到自己的前途所在。“就好像一個會魔力的人突然拍了拍我肩膀,並對我說‘你注定要成為人物,成為一個眾目所矚的偉大人物’!”喬丹回憶說。

喬丹的母親迪洛瑞斯·喬丹回憶說:“在喬丹讀高三時,就有許多人登門拜訪,來的大多是大學裡負責招收體育生的官員。我們當時遇到了不少麻煩,因為我們沒法知道誰把喬丹看作是人,而誰又把喬丹看作是籃球機器。”喬丹夫婦領著兒子先後參觀了馬里蘭州、南加州、紐約州十幾所大學,最後還是回到了位於卡佩爾山的北卡大學。

迪洛瑞斯是個地地道道的北卡州人,但她的兒子卻不願承認自己也是個地道的北卡州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憎惡北卡州。”喬丹說,“我媽媽喜歡費爾· 福特(畢業於北卡大學的 NBA明星),但我卻難以容忍他和北卡大學那幫傢伙。”但喬丹自己也發更趨激烈。現在,他這樣說頗有點口是心非。等他親自到北卡大學參觀後,他發現一切都比他預想的要好得多。喬丹最後決定進人北卡大學學習。麥可說北卡大學“ 更注重文化學習,而不是體育運動”,他這種感覺可能只對了一半。不管北卡大學學術 成就如何驕人,仍十分注重體育項目,儘管校方總是在宣揚“科教興校”。

1980年 l1月,麥可正式宣布進人北卡大學學習。他的妹妹羅絲琳剛好也高中畢業,她決定跟隨哥哥一道進入北卡大學。訊息傳出的那一天,老喬丹家的院子裡聚集了一大幫記者。迪洛瑞斯回憶說:“他們賴著一直不走,直到我們同意接受來訪。這次採訪花了我們很長時間,記者們的問題更是希奇古怪。”這種惱人的採訪,在隨後的日子裡,特別是在喬丹成名之後就再也沒有終止過。

北卡大學的籃球課是各高校籃球運動課程中最優秀的,有人稱之為“大學籃球中的NBA。”史密斯執著於集體進攻戰術,這種戰術壓抑了個人的突破能力,不管你是多么的傑出。喬丹加盟NBA後,曾有一個玩笑這樣問道:“誰是唯一個能夠讓喬丹每場得分低於25分的人?”答案是:“迪思·史密斯。”儘管如此,史密斯的戰術仍不斷被人模仿、學習。而且史密斯曾培養出像比利·坎寧安、查里·斯科特、瓦爾特。戴雄斯、詹姆斯·沃斯、薛姆·帕金斯以及麥可· 喬丹這樣的 NBA巨星。更重要的是,他對球隊管理有方,而且善於激勵隊員的士氣。他的學生白天訓練,晚上參加文化學習,而且都能嚴格遵守學校紀律,並積極參加社區公益活動。

史密斯在招收喬丹的時候就知道他是個難得的籃球人才,但直到第一周的訓練結束後,他才知道自己還是低估了喬丹的才能。在一次“一盯一”的防守訓練中,史密斯認識到,“我們投入能防守住喬丹。”在秋季訓練中,喬丹已能突破5個人的防守,直接上籃。此時喬丹也獲得了“愛貶低別人”的壞名聲。慶祝喬丹走出北卡州的晚會在1981年12月3號舉行。此前北卡大學隊剛剛以78:70戰勝了在高校隊中排名第九的圖爾薩隊。“大學一年級學生麥可·喬丹終於破殼而出了,他將以自己的絕技獨步球壇”,《杜爾海姆太陽報》記者阿爾·費塞爾森以此為題對這次並不熱鬧的小晚會進行了報導。在對圖爾薩隊的比賽中,喬丹共投了15次球,命中11次,一人獨得22分,還有一次斷球和一次“蓋帽”。在最後3節比賽中,喬丹總共只犯了一次規,投籃命中率達到65%以上。他的隊友對他在場上的表現感到歡欣鼓舞,“喬丹真是個全才”。後衛傑米·布萊克興沖沖地說:“他什麼都行,投籃、防守、領隊、搶籃板、空中攔截。還有什麼他不能的嗎?”“坦率地說,我從沒有看到比他更快的籃球隊員。”沃斯說,“而且麥可在場上幾乎不犯錯誤。”

“在場上打球,他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前鋒多爾蒂讚嘆道,

“我告訴你吧,他在離開金里之前肯定要大出風頭。”

有些記者拿他的彈跳與戴維·湯普森相提並論;另一些人則說,他與前北卡大學的後衛費爾·福特不相上下。喬丹在解釋他為什麼在北卡大學有上乘表現時說:“我有基礎,在高中時我們就按現在這種戰術訓練,所以在這裡我沒有多少新東西要學。”喬丹在這裡學到的最好的東西就是自信心。“當我來到這裡時,我認為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超級明星,而我將是最差的一個。等第一場球打完後(在這場球中喬丹獨得20分),我才知道我絲毫不比這裡的任何人差。”你會看到他對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越來越充滿信心。在NBA執教近9年的沃斯回憶說,“每打一場球,他的威信隨之就提高一些。他對我們隊的貢獻也越來越大,成為北卡大學隊繼薩姆·帕金斯和我之後的第三強手。早在很多年之前,現為喬丹等著名球星經紀人的法爾克就清晰地認識到了一點:“在電視體育時代,如果你要想創造出一個90年代的、具有強烈新聞效應的體育明星、運動天才——這樣的天才必需有驚人的表演才能、體型適中、能說會道、感染力強、乎易近人、文明禮貌、純樸自然、價值觀念相對保守、不能有絲毫的偽善和邪惡——這樣的天才就只有麥可。喬丹。”一句話、麥可·喬丹就是上帝創造出來的一個適應現代電視體育的完美形象。

法爾克的話揭示了一個事實,即像喬丹這樣完善的運動天才,如果沒有電視的傳播,就不會有他今天如此轟動和巨大的明星效應,也就不會有他今天的名聲、財富和等等的一切。同時,像喬丹這樣接近神話的傳奇人物,也正是電視時代和高度發達的商品社會的需要,因為喬丹是不用劇本和導演的現實世界中活生生的英雄。他的比賽是電視收視率的絕對保證。順理成章,他也就成為一個具有巨大商業價值的人物,一個具有無與倫比號召力的廣告發言人。

所以從某種角度講,是電視成全了天才的喬丹。而他至今為止出現在電視螢幕上的無數個輝煌的形象,可以追溯到1982年。那是一個歷史性的鏡頭,從那一刻開始,人們說,一個“神奇的飛人”誕生了,並進人了注定屬於他的軌道。

1982年3月29日,全美大學籃球聯賽(NCAA)決賽在喬丹所在的北卡羅萊納大學和喬治城大學之間展開,喬丹這時候只有19歲。此前,還從來沒有一個大學一年級的選手成為一個響噹噹的大學隊的靈魂人物。在全國的電視觀眾面前,喬丹上場時緊張得雙手都在發抖,不過喬丹就是有這樣一種本事,當比賽哨聲一晌時,他能夠立即忘記一切,使渾身每一個細胞和神經末梢都進入興奮狀態,投入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