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農民工簡歷引發的思考

近日,一篇名為《雷人農民工簡歷:雇用我,你至少可以辭退4個本科生》的帖子在網路上迅速躥紅,並引來多方議論。

該簡歷的創作者自稱是一名80後的農民工,卻並沒因為家境貧窮而放棄學習,不僅攻克了“計算機三級考試”、“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國家電子商務員資格證書”,還兼修了日語、英語和禮儀,從一名門衛晉升為網管,再到優秀客戶經理。

該人稱自己是個天生的工作狂,可以只要工作不要生活。在簡歷中,這位“農民工”將現今的大學生狠批為“眼睛長在頭頂上,卻不會幹活,只知道遊戲、貧嘴的廢物”,稱如果僱傭他的話,用人公司可以辭退至少4名本科生,並且還說他自己在擔任客戶經理時就至少開除過24個不會做事、只會來事的本科生。

在許多人眼中,如此偏激的言論或許不足為意,況且創作者的實際情況是否與所述的內容相符也難以查證。但在記者看來,無論如何,此人對當今大學生的種種斥責,還是足以喚起我們對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乃至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行思考。

針對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質量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剛剛結束第二輪意見徵集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了嚴格教學管理,激發學生刻苦學習、奮發有為精神等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相關舉措,並將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

不可否認,現今的大學中,部分學生荒疏學業,貪圖享樂,終日放任沉淪“混日子”的現象不勝枚舉,其中男生為甚。不少教育工作者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缺乏人生規劃與努力目標所致。

我們在明確高等教育人才質量難以適應社會需要這一問題上,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個人因素,還應考慮到,高校在學生就讀期間,能否對學生進行積極、有益的精神引導,這一點至關重要。

對於腦力、精力、體力均處於人生頂峰的大學生而言,步入高校學習無疑是促進自身進步、完善自身發展的大好時機。求學過程中,大學生雖已成年,但仍然需要人生方向的積極引導,在這方面,高校有責任為自己的學生提供正確的思想引導。對於學生在求學中的種種懈怠,是在口頭上、形式上單純說教,還是應該在行為上切實加以管束、校正;是睜隻眼,閉隻眼地採取放任,還是將其從安逸享樂、蹉跎青春的泥潭中解救出來,這是眼下高教系統亟需釐清的問題。

其實,教育在體現知識傳承同時,也需要體現對受教者人生方向的引導。只有通過切實手段激發學生上進心,變“要他學”為“他要學”,才能使學生的才智充分發展,使我國高校人才質量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除目標引導外,高等教育的實踐教學相對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現今大學畢業生經歷四年專業學習,仍無法具備相應的職業技能,這成為難以適應社會需要的又一原因。因此,如何加強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真正對接,也是目前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

古語曾有雲,“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如此背景下,廣大高教工作者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否真正教會學生從事某一行業工作的實用技能,能否為學生們解開“我要什麼”的人生困惑,就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