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民事訴訟

起訴,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告狀,在生活中,您隨時可能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民事糾紛,當您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我們要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我們要訴諸法律、尋求正義。要是您不主動尋求法律的保護,那么法律也很難給予您及時的救助,因為民事訴訟實行“不告不理”的原則。沒有當事人的起訴,法院不會主動啟動民事訴訟程式,因此,起訴對於

當事人利益的保護與民事訴訟程式的開始具有重要意義。

以下是一些起訴方面的相關內容。

當事人的起訴並不必然引起訴訟程式的開始,法院對於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的,則裁定不予受理。那么什麼才是符合條件的起訴呢?

起訴要找對人

所謂找對人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您要告狀,您得首先成為合格的原告;另一方面,對方得是合格的被告。您的一紙訴狀遞到法院,但您不一定就能成為案件的當事人,當事人是訴訟中的主角。如何才能成為合格的當事人呢?案件中的原告、被告要符合那些條件呢?

首先,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比如說:您父親的私房長期被他人租住,而您要結婚急需住房,於是您以自己的名義起訴到法院,要求對方騰房,法院就不會受理,因為,您不是房產的所有人,不符合作當事人的條件,作為當事人,應該符合以下特證:

(1)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如果以他人的名義參加訴訟,則是訴訟代理人的身份,而不是當事人。

(2)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也就是說是為自己的民事權益而參加訴訟的,法院保護的民事權益屬於自己管理、支配。

其次,告狀必須有明確的被告。“明確的被告”是指:一是被告的基本情況要清楚,如公民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工作單位、住址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的姓名、職務等要明確、具體。二是指控對象要實際存在,已死亡的公民或已註銷的法人不能作為當事人。

起訴要找對門兒

您要起訴,想到法院討“說法”,首先,您這事得歸法院管,凡是根據法律規定屬於法院主管的案件,法院必須受理、審判,想不管都不行;凡是不屬於人民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就不能行使審判權,想管也管不了。民事糾紛種類繁多、數量巨大,訴訟並非解決民事糾紛的唯一途徑,此外還有人民調解、促裁等。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提起的民事訴訟。主要有以下幾類:

(1)因財產關係和人身關係發生糾紛的案件。如財產所有權、債權、著作權、人格權、身份權等案件。

(2)因婚姻家庭關係發生糾紛的案件。如離婚、贍養案件等。

(3)因商事關係發生糾紛的案件。如票據、股東權益案件等。

(4)因經濟關係發生糾紛的案件。如各類契約案件等。

(5)因勞動關係發生糾紛的勞動爭議案件。如開除、辭退案件等。

(6)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如選民資格案件、宣告失蹤案件等。

您的事情應該法院管,但是,北京有各級法院十幾個,您應該向那個法院起訴呢?這就涉及到法院的管轄了。管轄是指在法院系統內部,確定各級法院之間以及同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打官司到法院您只能算是找對了地兒,到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您才算是找對了門兒。法院的管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級別管轄,是指劃分上下級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的分工和許可權的管轄。延慶縣的王老漢因為土地承包糾紛來到我院起訴,法院告訴他:您的案子我院不能受理,您應該到延慶縣法院起訴。因為,法律規定:基層法院管轄第一審民事案件。但是也有例外,同樣是離婚官司或經濟契約糾紛的官司,有的由基層法院一審,有的由中級法院一審,這也是法律規定的。我院作為中級法院,除了受理轄區內的大量二審民事案件外,直接受理的一審案件有:

a、重大涉外案件,即爭議標的額大,或者案情複雜,或者居住在國外的當事人人數眾多的涉外案件。

b、在本轄區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即我院所轄九個區縣(西城區、宣武區、海淀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房山區、大興區、延慶縣)內,爭議標的額在250萬元以上的民事案件,爭議標的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經濟案件,除海淀區人民法院受理的一審智慧財產權案件外的所有智慧財產權案件以及最高法院確定由中級法院管轄的案件。

(2)地域管轄。如果級別管轄是劃分上下級法院之間的管轄範圍,那么,地域管轄就是劃分同級法院受理第一審案件的範圍。我國對一般地域管轄實行“原告就被告”的原則。即:被告的住所地在哪個法院轄區,就由哪個法院受理。如果您告的是某個人,比如:他的戶口所在地是西城區楊柳胡同,但他長期居住在朝陽區勁松北里,這時,您就應該到朝陽區法院起訴。民事訴訟法規定:對公民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