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卷二十二 列傳第十六◎太祖五王

太祖十男。張皇后生長沙宣武王懿、永陽昭王敷、高祖、衡陽宣王暢。李太妃生桂陽簡王融。懿及融,齊永元中為東昏所害;敷、暢,建武中卒:高祖踐阼,並追封郡王。陳太妃生臨川靖惠王宏,南平元襄王偉。吳太妃生安成康王秀,始興忠武王憺。費太妃生鄱陽忠烈王恢。

臨川靖惠王宏,字宣達,太祖第六子也。長八尺,美鬚眉,容止可觀。齊永明十年,為衛軍廬陵王法曹行參軍,遷太子舍人。時長沙王懿鎮梁州,為魏所圍,明年,給宏精兵千人赴援,未至,魏軍退。遷驃騎晉安王主簿,尋為北中郎桂陽王功曹史。衡陽王暢,有美名,為始安王蕭遙光所禮。及遙光作亂,逼暢入東府,暢懼禍,先赴台。高祖在雍州,常懼諸弟及禍,謂南平王偉曰:"六弟明於事理,必先還台。"及信至,果如高祖策。

高祖義師下,宏至新林奉迎,拜輔國將軍。建康平,遷西中郎將、中護軍,領石頭戍軍事。天監元年,封臨川郡王,邑二千戶。尋為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揚、南徐州諸軍事、後將軍、揚州刺史,又給鼓吹一部。三年,加侍中,進號中軍將軍。

四年,高祖詔北伐,以宏為都督南北兗、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討諸軍事。宏以帝之介弟,所領皆器械精新,軍容甚盛,北人以為百數十年所未之有。軍次洛口,宏前軍克梁城,斬魏將濆清。會征役久,有詔班師。六年夏,遷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如故。其年,遷司徒,領太子太傅。八年夏,為使持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諸軍事、司空、揚州刺史,侍中如故。其年冬,以公事左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侍中如故。未拜,遷使持節、都督揚、徐二州諸軍事、揚州刺史,侍中、將軍如故。十二年,遷司空,使持節、侍中、都督、刺史、將軍並如故。

十五年春,所生母陳太妃寢疾,宏與母弟南平王偉侍疾,並衣不解帶,每二宮參問,輒對使涕泣。及太妃薨,水漿不入口者五日,高祖每臨幸慰勉之。宏少而孝謹,齊之末年,避難潛伏,與太妃異處,每遣使參問起居。或謂宏曰:"逃難須密,不宜往來。"宏銜淚答曰:"乃可無我,此事不容暫廢。"尋起為中書監,驃騎大將軍、使持節、都督如故,固辭弗許。

十七年夏,以公事左遷侍中、中軍將軍、行司徒。其年冬,遷侍中、中書監、司徒。普通元年,遷使持節、都督揚、南徐州諸軍事、太尉、揚州刺史,侍中如故。二年,改創南、北郊,以本官領起部尚書,事竟罷。

七年三月,以疾累表自陳,詔許解揚州,余如故。四月,薨,時年五十四。自疾至於薨,輿駕七出臨視。及葬,詔曰:"侍中、太尉臨川王宏,器宇沖貴,雅量弘通。爰初弱齡,行彰素履;逮於應務,嘉猷載緝。自皇業啟基,地惟介弟,久司神甸,歷位台階,論道登朝,物無異議。朕友於之至,家國兼情,方弘燮贊,儀刑列辟。天不裛遺,奄焉不永,哀痛抽切,震慟於厥心。宜增峻禮秩,式昭懋典。可贈侍中、大將軍、揚州牧、假黃鉞,王如故。並給羽葆鼓吹一部,增班劍為六十人。給溫明秘器,斂以袞服。謚曰靖惠。"宏性寬和篤厚,在州二十餘年,未嘗以吏事按郡縣,時稱其長者。

宏有七子:正仁,正義,正德、正則,正立,正表,正信。世子正仁,為吳興太守,有治能。天監十年,卒,謚曰哀世子。無子,高祖詔以羅平侯正立為世子,由宏意也。宏薨,正立表讓正義為嗣,高祖嘉而許之,改封正立為建安侯,邑千戶。卒,子賁嗣。正義先封平樂侯,正德西豐侯,正則樂山侯,正立羅平侯,正表封山侯,正信武化侯,正德別有傳。

安成康王秀,字彥達,太祖第七子也。年十二,所生母吳太妃亡,秀母弟始興王憺時年九歲,並以孝聞,居喪,累日不進漿飲,太祖親取粥授之。哀其早孤,命側室陳氏並母二子。陳亦無子,有母德,視二子如親生焉。秀既長,美風儀,性方靜,雖左右近侍,非正衣冠不見也,由是親友及家人鹹敬焉。齊世,弱冠為著作佐郎,累遷後軍法曹行參軍,太子舍人。

永元中,長沙宣武王懿入平崔慧景,為尚書令,居端右;弟衡陽王暢為衛尉,掌管籥。東昏日夕逸游,出入無度。眾頗勸懿因其出,閉門舉兵廢之,懿不聽。帝左右既惡懿勛高,又慮廢立,並間懿,懿亦危之,自是諸王侯鹹為之備。及難作,臨川王宏以下諸弟侄各得奔避。方其逃也,皆不出京師,而罕有發覺,惟桂陽王融及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