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手抄報內容:《木蘭詩》

《木蘭詩》

1.《木蘭詩》最早見於南朝陳僧人智匠所編的《古今樂錄》,後郭茂倩《樂府詩集》收入。此詩大約產生於北魏後期,在流傳中可能有文人的加工潤色,但基本上保持著民歌的情調。此詩是根據民間的傳說寫成,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2.全詩分為五自然段:第一段寫木蘭經過焦慮和思考決定代父從軍。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徵到奔赴前線。第三段寫木蘭十年征戰的過程。第四段寫木蘭歸來不受封賞。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與家人團聚的情景。第六段以妙趣橫生的比喻結尾。

3.此詩的藝術成就:

(1)此詩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傳奇式的女英雄形象。詩中木蘭是一個美麗純真的少女,又是一個揮動金戈、躍馬疆場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自願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憑自己高超的武藝和非凡的智慧,立下汗馬功勞。在勝利歸來後,又不貪圖高官厚祿,甘心重返家園過平和的生活。在她身上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普通勞動者的勤勞善良、深明大義、勇敢頑強的人格精神,以及替父解憂、為國盡忠的愛國愛家精神。

(2)敘事完整,剪裁得體。全文以時間為序,按照事件發生、發展、結局的進程進行編排,線索清晰,敘事完整。作者所反映的背景相當廣闊,從時間上說長達十年,從空間上說從家庭到戰場,到朝廷,再到家庭。面對豐富的材料,作者並不是平鋪直敘,而是對事件的整個過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當詳則詳,當略則略。本詩對木蘭從軍的緣起、準備出征和思念親人、辭賞還家等情節的描寫比較細膩,而對木蘭十年的征戰生活,則一筆帶過。作者如此剪裁意在突出表現木蘭的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使木蘭的形象具有相當濃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氣息,使人感到木蘭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

(3)敘事描寫的手段也十分豐富。有對話描寫,如木蘭織布嘆息後,實際上是以父女的對話而展開的;有特意的鋪排渲染,如“東市”以下四句,接著“不聞”、“但聞”句又於敘事中兼及抒情,融情於事。有精煉概括的描寫,如十年的征戰生活;有細膩的場景行為描繪,如家人對木蘭的歡迎和木蘭歸家後的情景,描寫得淋漓盡致,字字含情,意味深濃。同時,詩歌使用了排比、對偶、比喻、誇張、疊字等多種修辭手法,也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生動性。另外,詩歌以五言為主,兼用七言和九言,幾句一換韻,節奏明快而流暢,富有音樂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