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簡介

在太平天國期間,英、法等國於1856年至1860年再次對華宣戰,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在這次戰爭開始階段,英法聯軍由天津登入,直逼北京,清鹹豐帝不得已逃往熱河避暑山莊。1856年,英法聯軍攻占北京西郊的圓明園,並縱火燒毀了這座有"萬園之園"之稱的著名園林。後,中國被迫於各侵略國簽定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不平等條約,迫使清政府進一步對外開放國門,並割讓了大批土地。

公元1862年清鹹豐帝在戰爭結束後病逝於避暑山莊。鹹豐帝死後,皇太子載淳(同治帝)即位,其母慈禧太后在大臣奕欣的協助下處死肅順等輔政大臣,開始了中國歷史上近半個世紀的"垂簾聽政"統治,史稱“辛酉政變”。清朝在同治和其後的光緒二帝在位的時候,大權全部落在慈禧太后手中;在她垂簾聽政期間,中國先後與法、日等國交戰,特別是甲午戰爭的失敗,中國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賠償軍款,也使剛剛開始的洋務運動遭受了嚴重的挫折。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有感於中國的落後現狀,準備進行資本主義改革。他接受康有為、梁啓超提出的變法,宣布改制,以求福民強國。但這次變法只持續一百零三天,最後以慈禧太后囚禁光緒帝,捕殺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梁二人逃亡國外而告終,後世稱之為“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後,中國北方爆發了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義和團運動,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奧八國組成的聯軍再次進軍中國,並攻占北京,慈禧太后與光緒帝倉皇出逃。之後,中國與八國代表簽定了《辛丑條約》,同意進一步開放商埠,割地賠款,並協助消滅義和團。

隨著清政府統治的日益衰落,一些愛國的進步人士在各地組織反清團體,其中,中國近代革命的先驅國父孫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開始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的革命歷程。1905年,孫先生團結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同盟會",為中國國民黨的前身。

1911年,武昌發生起義,僅僅兩個月,全國就有十幾個省宣布支持革命而獨立,清政府的統治迅速解體。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孫中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同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清朝簡史

(1616年-1911年)

東北女真族長期被明朝欺迫,而女真各部族之間又相互殘殺。

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並結盟蒙古,共同對付明朝。

於1616年,定國號為金,(歷史上稱為“後金”)。

其子皇太極即位後,繼續對明用兵。

真到皇太極之子福臨即位後,才打進山海關,入主北京。

於1636年改國號為清。

清朝皇帝先後順序位: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福臨、聖祖率燁、世宗胤禛、高宗弘曆、仁宗顒琰、宣宗旻寧、文宗奕(zhu)、穆宗載淳、德宗載湉。

末代皇帝溥儀,只在位3年,變被趕下位,因為沒有廟號。清朝滅亡。

擴展:清朝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