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朝九華

十一長假我們一行8人自駕朝拜九華聖山,去年的八月我第一次也是同樣的路線登過此山,雖然心情是今非昔比,但也算是重遊。

此次出行的目的只在拜山,一路上暢通無阻,沒有大家所擔心的堵車現象,1140公里/12小時到達目的地,住在了山腳下,休整待發,

次日登山,粗略算下這上山的一路,拜過大大小小的寺院大概有二、三十座,形形色色應有盡有,也遇到不少三步、七步一叩拜的虔誠信眾,內心讚嘆不已,真的是自愧不如,光說此山的壯觀就難以言表,不愧蓮花佛國之美譽。

午後到達天台頂下的真如庵,去年來過,因為是隨團,時間關係只是匆匆小坐了一會,對於這裡一直感覺有一種期待,一年以後的金秋十月再來此地,心裡說不出來的感慨。這裡的一石一磚、一草一木、甚是是一呼一吸之間都寫滿了傳奇......,這座很少有遊客到達的小廟——真如庵。一位72歲的老師太,帶著她的幾個徒弟,在這裡過著自種自食、自縫自穿、自供自給的清修生活,好在還有一片茶園來維持小庵的一些建設,我們去的時候也基本停工,可能要等待下一季的茶葉進項來維持工程,就是這樣,這裡面所有人都是一臉笑容,唱著佛號在忙碌著,放得下的輕鬆寫滿臉頰,讓人看著只想流淚,師太那堅毅力場遍蓋於此......。

這是一位值得任何人去尊敬的強者,雖然體重只有80多斤,可是從她心中散發的能量是無窮盡的,40多歲出家,出家後歷盡了艱辛和磨難,發願要有一個清修的道場,以供真發心的修持者在此清修,這裡最原始的幾間都是師太一個人一點點的砸石壘牆蓋起來的,一雙十指都磨出了血,她堅持下來了,從山上引下來的泉水,分別流在了五個用水泥砌成的方池裡,第一個池子是蓄濾水用、第二個池子用於洗菜食用類、第三個池子用於洗衣物的最後一遍,第四、五個池子是洗刷衣物的頭遍水,沒有院牆,完全是夜不閉戶。小小且高高的大門上有一幅很特別的對聯:上聯:喜千祥紅蓮遙見千古功德貴客 下聯:樂無量光輝臨門接殊勝蓋世奇才 橫批:千喜萬樂 。我半開玩笑的問師太,這幅對聯的寓意很深且口氣不小,執筆之人一定不一般,師太笑著說:那也不是我寫的,是在一種狀態下自己出來的,我似乎明白了一點。

在此地住了一晚,吃著真正的有機蔬菜,鋪蓋著嶄新的被褥,倍感溫暖,仿佛過去時曾經在這裡生活過,讓我回味久遠  久遠......;

院前最明顯的是四棵白果樹,其中的兩顆師太去的時候樹已經枯了,她老給做了皈依和回向,以後慢慢的發出了新芽,我們去的時候只剩下其中的一顆樹幹中間的樹皮還沒長好,其餘都長出了新葉子。師太說剛開始的時候有居士來住,總說晚上外面有聲音在鬧鬼,以後才知道是白果樹發出來的聲音,師太給它們皈依了以後,這聲音就再也沒有了,但是在人很靜的時候,就會聽到白果樹在念佛,這個我信,因為有情無情同圓種智,都有見聞覺知,白果樹的旁邊是一小片菜園,其中一塊是專供養那些蟲子的,最讓我有感覺的就是菜園裡的一個蓮花形狀的小音箱,晝夜六時佛號不斷,只要你能靜心融入,就會感覺到整片的山林都迴蕩著佛號聲,遍滿虛空,下午的2.3個小時我們都圍坐在師太的小房間內靜靜的聽她老人家傳法,讓我們知道佛=撥開迷霧的我,是啊,我們的老師釋迦摩尼佛本來就是位覺悟的人。師太的話讓我們了知此世得人身的正真含義,讓我們明白守好五戒十善只是做人的本份......。

想說的話很多很長,但是又感覺都是廢話,去說不如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