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閱讀:哲理的閃光

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薰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

文一

美麗而善於隱蔽的枯葉蝶由於人類的濫捕而瀕臨滅絕,對於這一小生靈的命運,人們可以引發諸多話題。請看著名作家徐遲是怎樣另闢蹊徑,表現出獨到的感悟的——

枯葉蝴蝶

徐遲

峨嵋山下,伏虎寺旁,有一種蝴蝶,比最美麗的蝴蝶可能還要美麗些,是峨眉山最珍貴的特產之一。

當它闔起兩張翅膀的時候,像生長在樹枝上的一張乾枯了的樹葉。誰也不去注意它,誰也不會瞧它一眼。

它收斂了它的花紋、圖案,隱藏了它的粉墨、彩色,逸出了繁華的花叢,停止了它翱翔的姿態,變成了一張憔悴的,乾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黃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顏色的枯葉。

它們偽裝,是為了保護自己,但是它還是逃不脫被捕的命運。不僅因為它的美麗,更因為它那用來隱藏它的美麗的枯槁與憔悴。

它以為它這樣做可以保護自己,殊不知它這樣做更教人去搜捕它。有一種生物比它還聰明,這種生物的特技之一是裝假作偽,因此它裝假作偽這種行經是超不過這種生物——人的。

人把它捕捉,將它製成標本,作為一種商品去出售,價錢越來越高。最後幾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沒有了。這一生物品種快要絕種了。

到這時候。國家才下令禁止捕捉枯葉蝶。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國家的禁止更增加了它的身價。枯葉蝶真是因此而要絕滅了。

我們既然有一對美麗的如真理的翅膀,我們永遠也不願意闔上它們。做什麼要裝模作樣,化為一隻枯葉碟,最後也還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兩面都光彩奪目的蝴蝶到處飛翔,被捕捉而又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兩面都光彩奪目。

我願這自然界的一切都顯出它們的真相。

(轉摘自《語文快餐》1999年第6期)

[解讀]

本文脫開了借讚美蝴蝶來歌詠愛情的框架,也沒有落入因枯葉蝶瀕於絕種,提醒人們搶救自然資源的窠臼,而是由偽裝作假更導致絕滅這一角度,論及“美,更要真”的重要,抒寫了對虛偽作假的憎惡和對真善美的追求。最後三段,作者從節肢動物的生物屬性延展至人類社會,表明自己的心跡,表現出犀利的解剖功夫和可貴的社會責任感。

文二

賞花觀樹,脫口讚美,這是人之常情。不料園主一語驚人,引發了“我”關於“完美”的一番思考——

花與樹的完美

林清玄

我到一座花園去參觀,看到園中的花正盛開,樹都蒼翠,忍不住讚嘆地說:“這些花和樹是多么的美呀。”

花園主人笑起來,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醜的樹,也沒有醜的花。不要說是這花園,即使是路邊的花樹也都是很美的。”

花園主人的說法令我感到意外,確實,世上沒有一棵樹是醜的,也沒有一朵花是醜的,

我以前怎么沒有發現呢?

相對於一棵樹或一朵花,作為人的我們就顯得有各種分別:是非、善惡、高低、美醜,

高尚得像一棵樹,完美得如一朵花的人,是多么少見呀。

我深信,花與樹的完美,是來自於它們不會有醜陋低俗的意念;因此我深信,人如果也無醜陋低俗的想法,就會走向高尚與完美之路。

(原載《長江日報》)

[解讀]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醜的樹,也沒有醜的花。”細細思量,這話極有道理。花美自不待言,單說那樹:或嬌嫩稚美,或偉岸壯美,或娉婷婀娜,或遒勁奇峭,即便是傷痕累累的古樹,亦不乏滄桑、龍鍾之美。花無醜花,樹無醜樹,那么人呢?為什麼會有“是非、善惡、高低、美醜”之分呢?不同的思想意念使然。花與樹的完美,源於“它們不會有醜陋低俗的意念”,“人如果也無醜陋低俗的想法,就會走向高尚完美之路”。這是多么令人警醒的人生哲理啊。文章雖短,但清新的文筆,委婉的警語,一如“清水芙蓉”,臨波照影,亭亭玉立。

文三

一場大雨過後,拿傘的旅行者被淋濕了,拿拐杖的跌傷了,什麼也沒拿的又會如何呢?請你閱讀——

三個旅行者

王曄

三個旅行者同時住進了一個旅店。早上出門的時候,一個旅行者帶了一把傘,另一個拿了一根拐杖,第三個旅行者什麼也沒有拿。

晚上歸來的時候,拿傘的旅行者淋得滿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滿身是傷,而第三個旅行者卻安然無恙。於是前兩個旅行者很納悶,問第三個旅行者:“你怎么會沒事呢?”

第三個旅行者沒有回答,而是問拿傘的旅行者:“你為什麼會淋濕而沒有被摔傷呢?”

拿傘的旅行者說:“當大雨來到的時候,我因為有了傘,就大膽地在雨中走,卻不知怎么淋濕了;我走在泥濘的路上,因為沒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細,專揀平穩的地方走,所以就沒摔傷。”

然後,他又問拿拐杖的旅行者:“你為什麼沒有被淋濕而是摔傷了呢?”

拿拐杖的說:“當大雨來臨的時候,我因為沒帶雨傘,便揀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沒有淋濕;當我走在泥濘坎坷的路上時,我便用拐杖拄著走,卻不知為什麼常常跌跤。”

第三個旅行者聽後笑笑,說:“這就是為什麼你們拿傘的淋濕了,拿拐杖的跌傷了,而我卻安然無恙的原因。當大雨來時我躲著走,當路不好時我細心地走,所以我沒有淋濕也沒有跌傷。你們的失誤就在於你們有憑藉的優勢,認為有了優勢便少了憂患。”

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因為缺陷能給我們以提醒,而優勢卻常常使我們忘乎所以。

(原載《中國青年報》1999年9月1日)

[解讀]

這篇寓言,也許沒有給我們太多的形象藝術的美感,但給予我們的思想啟迪是深刻的。三位旅行者,前兩位都有所恃,因其有所恃,就放鬆了戒備,故而在其優勢的地方出了岔子。第三個人全無所恃,故而能處處小心謹慎,安然歸來。所以文章總結說:“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因為缺陷能給我們以提醒,而優勢卻常常使我們忘乎所以。”這段話包孕哲思,精警有味。

文四

愛是偉大的,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時間使愛永恆,愛就像美酒,時間越久就越甘醇。這一哲理並不深奧。但怎樣把它說得更形象、更生動、更感人呢?請讀一讀——

時間和愛的故事

佚名

從前有一個小島,上面住著快樂、悲哀、知識和愛,還有其他各類情感。

一天, 情感們得知小島快要下沉了,於是,大家都準備船隻,離開小島。只有愛留了

下來,她想要堅持到最後一刻。

過了幾天,小島真的要下沉了,愛想請人幫忙。

這時,富裕乘著一艘大船經過。

愛說:“富裕,你能帶我走嗎?”

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許多金銀財寶,沒有你的位置。”

愛看見虛榮站在一艘華麗的小船上,說:“虛榮,幫幫我吧!”

“我幫不了你,你全身都濕透了,會弄壞了我這漂亮的小船。”

悲哀過來了,愛想她求助:“悲哀,讓我跟你走吧!”

“喔……愛,我實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個人呆一會!”悲哀答道。

快樂走過愛的身邊,但是她太快樂了,竟然沒有聽到愛在叫她!

突然,一個聲音傳來:“過來!愛,我帶你走。”

這是一位長者。愛大喜過望,竟忘了問他的名字。登上陸地以後,長者獨自走開了。

愛對長者感恩不盡,問另一位長者知識:“幫我的那個人是誰?”

“他是時間。”知識老人答道。

“時間?”愛問道,“為什麼他要幫我?”

知識老人笑道:“因為只有時間才能理解愛有多么偉大。”

(摘自《中外期刊文萃》2001年第5期)

[解讀]

作者精心設定了一個特定的情境:荒涼的孤島上,“住著快樂、悲哀、知識和愛,還有其他各類情感”。小島快要下沉了,愛向各種人求救。富裕表現出的是貪婪自私,虛榮表現出的是不近人情,悲哀表現出的是消極萎靡,快樂表現出的是忘乎所以。只有時間,寬厚,仁慈,博大,樂於助人,解人危困。在這裡,時間是真的代表,善的凝聚,美的化身。時間永恆,愛心偉大,時間使愛美麗,愛使時間增輝,時間和愛譜寫了一曲美的鏇律。

文五

一尊原價是5000元的佛像,最終僅以十分之一的價格出售,且賣主還“高興得不得了”。這種情況竟發生在賣主未陷於貧病交迫而難以度日之時,實在令人深思——

反彈原理

許海維

佛下山遊說佛法,在一家店鋪里看到一尊釋迦牟尼像,青銅所鑄,形體逼真、神態安然,佛大悅,若能帶回寺里,開啟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鋪老闆要價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見佛如此鍾愛它,更加咬定原價不放。

佛回到寺里對眾僧談起此事,眾僧很著急,問佛打算以多少錢買下它。佛說:“500元足矣。”眾僧唏噓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說:“天理猶存,當有辦法,萬丈紅塵,芸芸眾生,慾壑難填,則得不償失啊,我佛慈悲,普度眾生,當讓他僅僅賺到這500元!”

“怎樣普度他呢?”眾僧不解地問。

“讓他懺悔。”佛笑答。眾僧更不解了。佛說,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佛讓弟子們喬裝打扮了一下。

第一個弟子下山去店鋪里和老闆侃價,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個弟子下山去和老闆侃價,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這樣,直到最後一個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時所給的價已經低到了200元。眼見著一個個買主一天天下去,一個比一個價給得低,老闆很是著急,每一天他都後悔不如以前一天的價格賣給前一個人了,他深深地怨責自己太貪。到第十天時,他在心裡說,今天若再有人來,無論給多少錢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親自下山,說要出500元買下它,老闆高興得不得了———竟然又反彈到了500元!當即出手,高興之餘另贈佛龕台一具。佛得到了那尊銅像,謝絕了龕台,單掌作揖笑曰:欲望無邊,凡事有度,一切適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原載《年輕人》2001年第9期)

[解讀]

這個原本讓人難以置信的結局,在作者的巧妙構思下,被演繹得合情合理。作品雖只六七百字,內涵卻很豐富。佛(智慧者的象徵)的成功,正是由於他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弱點:自信心被毀,人就變得軟弱可欺,不堪一擊。而人的自信心大多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佛依次派弟子下山與老闆侃價,其目的正是為了摧毀老闆的自信心。“眼見著一個個買主一天天下去,一個比一個價給得低”,“好利”的老闆怎能不憂心忡忡呢?古語云:“無欲則剛。”欲望太強的人,必然患得患失,必然瞻前顧後,必然膽小易敗。內心軟弱,被人戰敗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與其說是佛戰勝了老闆,倒不如說是老闆自己打敗了自己!

當然,故事還告訴我們,世上的財物在智慧面前都是卑賤的。智慧是無價的,它既能點石成金,也能將黃金化為糞土。

文六

當你感到了無興趣、萎靡不振甚至痛苦不堪時,請想一想,是不是你面朝的“方向”不對了?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需要把自己“走路”的方向作一個——

180度轉彎

吳靜男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一條路。後來還有很多人也說這句話,但方式不同。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有兩個鎮給失業家庭發放50美元補助,一個鎮宣布為“救濟金”,一個鎮宣布為“保險金”。前一個鎮的失業家庭覺得太少,充滿了抱怨,並期待安排工作;後一個鎮的失業家庭覺得從此沒有後顧之憂,開始努力去爭取工作。50美元是同樣的,但效果卻是判若霄壤。

你聽過兩個推銷員派去非洲賣鞋的故事嗎?其中一個推銷員在拍回公司的電報上寫道:“立即返回,這裡沒有人穿鞋。”另一個人則寫道:“絕佳機會,將能賣出100萬雙,因為這兒還沒有人有鞋子。”

當你看到半杯水時,你會怎樣形容它?是一杯半滿的水,還是一杯剩下一半的水?當你想到交通信號燈時,你先想到紅燈還是綠燈?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面臨赫拉克利特那樣一條路,而且必須作出選擇:上坡?還是下坡?關鍵要看我們面朝哪個方向。

如果不是有心,人們很難感覺到生活之路兩端的“海拔”不同。有一位母親乾脆把這種差別放大,一端高聳入雲,一端就在腳底,為的是讓人觸目驚心。她給隨夫遠在異鄉極度無聊的女兒回信說:“有兩名囚犯從獄中眺望窗外,一個看到的是泥巴,一個看到的是星星。”

女兒把母親的話看了又看,覺得自己很慚愧。“好吧!”她想,“我就去找那星星吧。”

於是她不再抱怨屋外的高溫,走出屋外,和鄰近的印地安人交朋友,並請他們教她如何織東西和制陶。剛開始時,彼此還有點生疏,但是當他們了解到她對這些真有興趣,他們也真誠相待。她因此迷上了印地安文化、歷史、語言及所有有關印地安的事物,這塊曾讓她感到痛苦的地方變得神奇美麗。

當我們感到了無興趣時,就應想到生活的另一種可能,等於把自己走路的方向轉換了180度。意識到這種轉彎,或許能將我們萎靡的人生提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高度。

(轉摘自《讀寫天地》2002年2月6日)

[解讀]

這是一篇富含生活哲理的短文。“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一條路”,一端通向坡頂,一端伸向坡底,你說這是上坡的路呢,還是下坡的路?如果認定是上坡的路,你就會費力去攀登,儘管汗流浹背,最終將爬上坡頂,到達新的境地;如果認為是下坡的路,你順路而走,可能省力些,但很快就陷入了坡底。同樣的,對待生活,也得把握住“面朝哪個方向”, 一定要朝上,朝向積極的方向,這樣才可“能將我們萎靡的人生提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高度”。

文七

兩隻“天性馴良、美如天使”的白天鵝,在特殊的年代,特定的環境下,竟被被異化成“長著翅膀的白狗”。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請從下面一篇佳作中尋找答案——

白天鵝的記憶

從維熙

來到南方,是不是因為這座城市,有個白天鵝賓館的緣故?頭一夜,我就夢見了我曾見過的四隻白天鵝。

1964年,我在一個勞改農場改造,第一次見到那天性馴良、美如天使的水禽動物,是在勞改隊大隊部的葡萄架下。我隔著鐵絲網,神往地望著白天鵝那一身潔白的羽翼,心裡不禁自問:藍天才是它們的故鄉,江河湖泊才是它們詩的天堂,它們到這兒來乾什麼?還擺出一副悠然自得、閒庭信步的架勢!飛吧!我的天使!這兒是囚籠,不該是你漫步的地方;露珠閃光,水草萋迷的青青河畔,那兒有你的群落,有你的家族,為什麼你要眷戀這個鬼地方呢?

後來,我知道了:原來這兩隻天鵝是被主人剪去了一圈欲飛的翅膀。它們來自天茫茫野茫茫的東北大草甸子——興凱湖,那兒的勞改農場捕獲了它們,場長從興凱湖調往我們所在的勞改農場時,把這“姊妹倆”也裝進囚籠,像攜帶僕從眷屬那般,把它們遷移到這個地盤上來了。

使我憂慮的是,隨著生存環境的改變,它們天性中的善良,被歲月的流光齧食掉了,使這天使般的兩姊妹,只剩下天鵝的形態與儀表。有一次,我到勞改隊辦公室去請示什麼事情,當我穿過葡萄架時,那“兩姊妹”竟然拍打著僅存的短短的翅膀,對我發動了突然襲擊。

一隻對我嘎嘎狂叫,神態猶如家狗般凶厲。

一隻用嘴叼住我襤褸的衣袖,撕扯下我袖口的一縷布條。

我掙扎著,我奔跑著,待我逃出葡萄架,驚魂初定之後,留給我的是滿腹的狐疑:

“這還是天鵝嗎?”

“這是兩條腿的狗?”

“這不是黑狗、灰狗、黃狗。”

“這是被異化了長著翅膀的白狗!”

50年代中期,當我還是個青年作家的時候,我去過東北三江草原。那兒塊塊沼澤,如同大翡翠中鑲嵌著的一塊塊寶石;它們在那野花盛開的水泊旁,交頸而親,合翼而眠。那姿態像是無數下凡的安琪兒入夢。在這美麗的群落中,總有一個“哨兵”站崗,它們警惕人類,它們警惕槍口,它們警惕禿鷹,它們警惕野獸。他們從不驚擾鄰居,他們從不吞噬同類,它們從不以鳥類王國皇后自居,它們從不趾高氣揚,自喻為“羊群中的駱駝”。

據蘿北草原的一個獵人告訴我,他從不捕殺白天鵝。他說此種鳥類不僅羽毛如雪,還有代其他鳥類孵化雛鳥的本能。有的“娘”把娃兒生下來後,一撲楞翅膀飛了。白天鵝則扮演“娘”的角色,把其他鳥類家族的後代孵化出來。群居草原和與囚徒為伍的白天鵝,反差如此之大,簡直令人吃驚!

仔細想想,似乎從中發現了一點道理。地殼噴出熾熱的岩漿可以造山,磨盤眼裡流出的糧食可以碾成麵粉;美麗的天使安琪兒,在主人馴化豢養以及囚徒們的挑逗凌辱之下,就不能改變它那顆善良的靈魂嗎?它最初是出於生存本能的反抗,久而久之就把人類視若頑敵,見了脖子上馱著腦袋的人,就首先對其進行襲擊!

大約過了年把光景,一群白天鵝在春日北返,它們在天空中發現了兩個同族,在天空徘徊良久之後,終於有兩隻飛落下來,大概是想來敘敘手足之情,但它們剛剛落地,兩隻在囚籠旁生活的天鵝,則像凶神一般,與看望它們來的兩隻天鵝,擺出武鬥架式。飛下來的天鵝鳴叫著說著天鵝家族才懂的語言,但這兩隻“地鵝”,則已完全喪失了天鵝家族的一切屬性,將飛來的兄弟姐妹,叼下來一團團白色的絨毛。飛來的兩隻白天鵝歷經驚愕之後,終於起飛了。但這時獵槍響了,這對來探望家族兄弟的美麗天使,雙雙從天空中墜落下來!

槍聲驚醒了我的夢,於是我想起了文學的使命。

善與惡。

生與死。

(轉摘自《課外美文》)

[解讀]

作者以自己的切身體驗,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醜陋的環境會把善良變成邪惡,缺乏道德的行徑會將美麗推向死亡。在詳細敘寫“群居草原”的和“與囚徒為伍的”兩類天鵝的極大反差之後,作者以六個字分成兩行收束全篇,點明“善與惡”“生與死”是人類所面臨的永恆的嚴峻主題,直似重錘擊打,令人怦然心動。

文八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也是作者投下的誘惑讀者的第一塊“香餌”。請你看清下文的題目——

救人一命

阮紅松

在南方某城一家旅館門口,一個小伙子由於極度飢餓走到這兒走不動了。時間已是晚上九點多鐘,但街道上人來人往,仍車流如梭。進出旅館的人大多行色匆匆或疲憊不堪,沒人注意這個餓得殘喘的小伙子。小伙子是湖北荊州人。因聯考失利與家人賭氣隻身來到南方。他天真地以為憑自己的勇氣和熱情到南方肯定會找到一口飯吃。但他到這座小城三天以後,竟然連洗碗掃地的工作也沒找到。更糟的是他身上沒有帶足夠的錢,下火車後身上就只有一頓飯錢了,也就是說他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已經餓了兩天了。在飢餓難耐的日子裡,小伙子堅守一個信念,那就是寧願餓死也不乞討。這天晚上,小伙子感覺自己撐不住了,每走一步,身上就淋雨一般出一身虛汗,他不得不蹲在地上喘一會兒。

小伙子的痛苦引起了旅館門口一個水果商的注意。水果商是一個中年婦女,她從一家國企下崗以後就在這兒支了個水果攤兒,養活著自己和一個癱瘓在床的丈夫,還有一個上國中的女兒。水果商一直默默地觀察著小伙子,見小伙子在旅館門口蹲了一個多小時,又不像要投宿又不像要等人,而且神態是那么地痛苦,水果商起了惻隱之心,向小伙子走去。

經過再三詢問,小伙子吞吞吐吐向這個熱心腸的大嬸訴說了自己的窘境。聽了太多類似的故事,水果商沉吟著,但她還是從口袋裡摳出5塊錢,對小伙子說:“你到前面小吃攤買便當吃吧。”小伙子望著水果商,臉頓時漲得通紅,眼中很快溢出淚水,但他沒接錢。水果商毫不猶豫地將5塊錢塞進他手裡。

小伙子買飯去以後,水果商坐在攤位前唏噓感嘆,她由這個稚氣未脫的小伙子想到自己的女兒,想到在下崗初期家裡最困難的日子裡,女兒也曾經利用假期出去找臨工,水果商覺得剛才給小伙子的錢太少了,去找那個小伙子,從水果攤可以看見那個小伙子正坐在不遠處一個小吃攤前吃飯。水果商飛快地向小吃攤走去。就在水果商剛剛來到小伙子身邊的時候,旅館門口突然出現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一輛失控的計程車狂奔而來。在人們的驚呼聲中,計程車一下子撞在水果商的水果攤上,將水果攤給撞飛了,水果商剛剛坐過的那把椅子在車輪下瞬間成了一堆碎片。

水果商和小伙子都看見了這驚心動魄的一幕。

那邊,有人不停地說:“賣水果的大姐成天像泥人一般坐在這兒,這會兒卻鬼使神差地離開了,她命大呀!”

水果商驚愕片刻,熱淚盈眶地同小伙子擁抱在一起。

(原載《芳草》)

[解讀]

這一篇《救人一命》,旨在倡示一種人類的良知。作品的標題,好就好在有雙關意義。粗粗讀來,覺得是水果商救了小伙子,小伙子又反過來救了水果商一命,再細細一想,其實是水果商的一念善心拯救了自己。這標題貴在用四個字,蘊涵了偶然性的哲學命題。當前,由於普遍受到因果報應並不靈驗的認識的影響,不少人失去了憐憫之心。但是作者相信並呼籲:作惡者終究難逃其咎,而善行總會有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