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

不食周粟
拼音bù shí zhōu sù
簡拼bszs
近義詞 
反義詞卑躬屈膝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動賓式
成語解釋粟:小米,泛指糧食。原指伯夷、叔齊於商亡後不吃周粟而死。指清白守節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人有骨氣
例子這是沿路討來的殘飯,因為兩人曾經議定“不食周粟”,只好進了首陽山之後開始實行。(魯迅《故事新編·採薇》)
謎語最可笑的絕食
成語故事商朝末年,孤竹君的長子伯夷在父親死後堅決不肯繼承王位。後來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他也不願出來為官,感到十分恥辱,就與弟弟叔齊決定不再吃周朝的糧食,兩人隱居在首陽山,專門靠吃采山上的野果及野菜而生存。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