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立

鼎足而立
拼音dǐng zú ér lì
簡拼dzel
近義詞三足鼎立、鼎足而三、相持不下、分庭抗禮
反義詞歸於一統、合而為一、定於一尊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圓形有三足兩耳。比喻事物三方面並立,常指政治局勢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例子◎我社出版的一本教師用書這樣寫道:“春秋時期,戰爭頻繁,最終形成齊、宋、晉、秦、楚等幾個大國鼎足而立的局面。”這是大有問題的。 ◎三個女人,和三個國家一樣鼎足而立。 ◎海域,這個名字據說起源於上古時期,當時只流傳在極少數人的口中。目前,海域分為七海,各居一方,鼎足而立。這七海中,東南西北四海算得上比較正派,而黑海、紅海、死海則比較邪惡 ◎上世紀七十年代佳視製造鼎足而立的局面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當時老闆林氏兄弟的發展方針和管理模式如何,懂內情的人有目共睹。
英文翻譯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謎語三國時代
成語故事公元前203年,漢將韓信滅了齊國,被劉邦封為齊王,韓信的謀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勢後認為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勸他不要跟隨劉邦自立為王,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跟隨劉邦最多也只能封為諸侯。韓信不聽蒯通的意見,最後被呂后誘殺。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