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庭抗禮

分庭抗禮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簡拼ftkl
近義詞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反義詞和衷共濟、同心協力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庭:庭院;抗禮:平等行禮。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係。
成語出處莊周《莊子·漁父》:“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用於雙方
例子知縣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禮,留著吃了飯,叫他拜做老師。(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英文翻譯stand up to sb.as an equal
謎語各部門拒收賄賂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與弟子在樹林中彈琴,一個白髮老翁專心傾聽,老翁向子路、子貢打聽孔子的情況。老翁說孔子偏行仁愛。孔子十分虛心接受,並恭送老翁,孔子說遇到賢人必須真誠禮遇,不能分庭抗禮,那就失禮了。

成語正音分,不能讀作“fèn”。
成語辯形庭,不能寫作“廷”。
成語辯析分庭抗禮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不同在於:①“平起平坐”含有“權力相等”的意思;分庭抗禮沒有。分庭抗禮僅用於雙方;“平起平坐”多用於雙方;有時也可用於多方。分庭抗禮比喻互相對立或爭權;“平起平坐”不能。
產生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