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足不前

裹足不前
拼音guǒ zú bù qián
簡拼gzbq
近義詞作繭自縛、故步自封
反義詞義無返顧、一往無前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裹:纏。停步不前,好象腳被纏住了一樣。
成語出處戰國·楚·李斯《諫逐客書》:“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思想保守
例子我們不能做有名無實的黨員,不能總在困難面前裹足不前。(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九章)
英文翻譯put down one's feet
謎語包滿為止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范雎因受到誣陷而改名張祿逃到秦國。他征對秦國四人專權問題去拜見秦昭王。他說自己冒死晉見是為了秦國的將來,如果被殺就會讓天下有志於助秦的人裹足不前,他分析秦國的現狀頭頭是道,秦王拜他為相。

成語正音不,不能讀作“bú”。
成語辯形裹,不能寫作“果”。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