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離失所

流離失所
拼音liú lí shī suǒ
簡拼llss
近義詞無家可歸、流離顛沛
反義詞安家立業、安居樂業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解釋流離:轉徒離散。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成語出處《金史·完顏匡傳》:“今已四月,農事已晚,邊民連歲流離失所,扶攜道路,即望復業,過此農時,遂失一歲之望。”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無處安身,到處流浪
例子年荒劫大,百姓們不是離家逃荒,流離失所,便是等待餓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英文翻譯be driven from pillar to post <become destitute and homeless; wander about after losing one's home; become displaced >
謎語大水退後屋盡毀
成語故事漢元帝時期,御史大夫薛廣德陪同漢元帝外出打獵。元帝忘乎所以,不想停止,嚴重影響當地百姓的生活。薛廣德就上書說當地百姓因為皇帝狩獵而流離失所,希望皇帝體恤百姓的疾苦。元帝認為言之有理,就與光祿大夫張猛等立即回宮。

成語正音失,不能讀作“shí”。
成語辯形流,不能寫作“留”;失,不能寫作“矢”。
成語辯析流離失所和“顛沛流離”;都形容無處安身;到處流浪。但流離失所偏重在“失所”;即失去安身之所;“顛沛流離”偏重在“顛沛”;輾轉奔波;飽嘗苦難;程度深。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