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而出

挺身而出
拼音tǐng shēn ér chū
簡拼tsec
近義詞自告奮勇
反義詞退避三舍、畏縮不前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挺身:撐直身體。挺直身體站出來。形容面對著艱難或危險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成語出處《舊五代史·周·唐景思傳》:“後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於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復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例子有的挺身而出,被關在拘押所里。(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
英文翻譯come out boldly
謎語
成語故事唐朝初期,皇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妒忌秦王李世民的威望,聯合密謀要殺害李世民。李世民得到密報,先下手為強,在玄武門出其不意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他們的部下率軍攻打玄武門,守將敬君弘挺身而出,英勇殺敵,最後壯烈犧牲。

成語正音挺,不能讀作“tínɡ”。
成語辯形挺,不能寫作“鋌”。
成語辯析挺身而出和“自告奮勇”;都含有“不害怕危險;主動出來”的意思。但挺身而出偏重指在危急時刻主動走出;“自告奮勇”偏重指在一般情況下主動地提出來。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