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首畏尾

畏首畏尾
拼音wèi shǒ wèi wěi
簡拼wsww
近義詞瞻前顧後、左顧右盼
反義詞無所畏懼、當機立斷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解釋畏:怕,懼。前也怕,後也怕。比喻做事膽子小,顧慮多。
成語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云:‘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例子妹子平日但凡遇見吃酒行令,最是高興,從不畏首畏尾。(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
英文翻譯be overcautious
謎語不怕中間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鄭國出於晉國與楚國之間,晉楚爭霸經常打擊與拉攏鄭國。一次晉靈公召集小國開會,鄭穆公沒有去,晉靈公想出兵威脅,鄭公子歸生知道後給晉靈公寫信勸止,說:“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如果被逼無奈就投降楚國,兩國和談。

成語正音首,不能讀作“sǒu”。
成語辯形畏,不能寫作“為”。
成語辯析畏首畏尾和“瞻前顧後”;都有“顧慮重重”的意思。但畏首畏尾重在膽小怕事;“瞻前顧後”重在猶豫不定;並可用來形容考慮周密;辦事謹慎。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