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
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
簡拼ybyz
近義詞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劍
反義詞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解釋由:從;衷:內心。話不是出自內心,指心口不一致。
成語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隱公三年》: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楊伯峻註:“人言為信,中同衷。”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例子清·龔自珍《對策》:“進身之始,言不由衷。”
英文翻譯speak affectedlly
謎語表白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諸侯鄭國的實力強大,鄭莊公任周朝的卿士,執掌朝廷大權。周平王想讓虢公忌來取代鄭莊公管理朝政,鄭莊公就去威脅周平王,周平王只好違心說沒這回事,雙方交換兒子做人質。周桓王時也是如此,後來鄭國強行侵吞朝廷公糧。

成語正音衷,不能讀作“zōnɡ”。
成語辯形衷,不能寫作“哀”或“忠”。
成語辯析言不由衷和“口是心非”;都指心口不一致。但言不由衷多形容以敷衍為目的;不坦率;形容虛偽欺騙時成分要輕得多;“口是心非”多形容虛偽欺騙的言行。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