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不苟

一絲不苟
拼音yī sī bù gǒu
簡拼ysbg
近義詞小心謹慎、小心翼翼、不苟言笑
反義詞粗枝大葉、馬馬虎虎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解釋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緻,一點兒不馬虎。
成語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見世叔一絲不苟,升遷就在指日。”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例子我們在學習上,應有一絲不苟的精神。
英文翻譯not to be the least bit negligent
謎語
成語故事出處: 《儒林外史》
    明朝時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殺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一天,鄉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置酒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他與其他幾個信回教的人拼湊起來的五十斤牛肉。湯知縣一向貪贓受賄,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收下這份禮。於是問張靜齋:“你是做過官的,有關禁止宰殺耕牛的事正該與你商量。剛才有幾個信奉回教的人為了開禁,送來五十斤牛肉,請求我對他們稍微寬鬆些。你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張靜齋搖頭道:“這可千萬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應當只有皇上,哪裡顧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問的劉老先生(指劉伯溫);洪武私訪到他家,正巧江南張王(指張士誠)送來一個菜罈子。、當面打開一看,是一壇金子。皇上大為惱火,第二天就把劉老先生貶為青田縣知縣,後來又用毒藥把他毒死了。湯知縣見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不信,於是急忙請教該如何處置為好。張靜齋說道:“世叔可在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來,打他幾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來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並且在旁邊出一張告示,說明他們大膽妄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辦事這樣一絲不苟,那么你升官發財就指日可待了。”湯知縣聽了,連連點頭:“十分有理。”便照此辦理了。
成語正音苟,不能讀作“jù”。
成語辯形苟,不能寫作“荀”。
成語辯析一絲不苟和“一絲不亂”;都有“辦事認真”。但一絲不苟偏重於“不苟”;有一點也不馬虎的意思;“一絲不亂”偏重於“不亂”;有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齊;一點也不零亂的意思。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