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
拼音yǎn qí xī gǔ
簡拼yqxg
近義詞銷聲匿跡
反義詞大張旗鼓、重整旗鼓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解釋偃:仰臥,引伸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成語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趙雲傳》:“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停止鬥爭等
例子秦顯家的聽了,轟去了魂魄,垂頭喪氣,登時偃旗息鼓,卷包而去。(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英文翻譯cease fire
謎語武松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劉備派老將黃忠率兵去襲擊曹操的糧草大軍,被曹操包圍,趙雲前去解圍,被曹操追殺。趙雲兵少勢弱,他敞開營門,偃旗息鼓,隻身站在營門口,曹操怕中計就撤退,被趙雲的士兵伏擊,趙雲趁機追擊,把曹軍打得大敗。

成語正音息,不能讀作“xǐ”。
成語辯形偃,不能寫作“揠”。
成語辯析見“銷聲匿跡”。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