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

【注音】yī bū zuò , èr bù xiū

【成語故事】唐德宗時期,安祿山起兵反叛,盧龍節度使朱泚及部將張光晟也起兵反叛。李晟奉命征討叛軍,活捉了張光晟。張光晟表示願意重新歸順唐王朝,德宗身邊大臣堅決反對,只好處死他。張光晟感慨地說:“第一不要做,第二做就要做到底。”

【典故】光晟臨死言曰:‘傳語後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唐·趙元一《奉天錄》卷四

【解釋】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興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開頭,就索興做到底。

【用法】作謂語、狀語、分句;形容下最後的決心

【相近詞】破釜沉舟

【反義詞】猶豫不決

【成語舉例】到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茅盾《子夜》七

【成語造句】

◎ 因此,他想一不做,二不休,把小龍方丟到廁所里,就象對付私生子一樣,把他淹沒在糞池裡去。

◎ 他的部將扈輒要他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乘機"發兵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