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 huáng què zài hòu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王壽夢要攻打楚國,並禁止大臣提反對意見,有一個大臣的兒子聽說後,帶上彈弓到王宮花園去打鳥。吳王問他乾什麼,他說在看螳螂捕樹上的蟬,而黃雀在後面等著吃螳螂。吳王覺得自己的處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計畫。

【出處】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莊子·山木》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漢·韓嬰《韓詩外傳》

【解釋】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用法】作賓語、分句;指人目光短淺

【近義詞】一物降一物

【成語示列】你們不可以打邊區。“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兩個故事,是有道理的。毛澤東《質問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