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注音】xīng xīng zhī huǒ , kě yǐ liáo yuán

【成語故事】明朝時期,宰相張居正起用名將戚繼光練兵對付倭寇的侵略,起用潘季馴治理黃河水災。少數民族地區發生叛亂,他認為是貪官與無賴所為,起義軍的力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令懲治貪官悍將,迅速平息了叛亂。

【典故】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尚書·盤庚上》

【解釋】一點點小火星可以燒掉大片原野。比喻開始時微小,但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新生事物

【近義詞】星火燎原

【示例】你不輕視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曉得怎么結局呢!張鴻《續孽海花》第57回

【成語造句】

◎ 直到1930年初,毛澤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問世,才在實際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 是什麼力量使他們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必然勝利呢?就是因為共產黨人心中銘刻著共產主義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