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聾振聵

【拼音】fā lóng zhèn kuì

【成語故事】清朝時期,英國艦船經常侵犯中國領海主權,以保護向中國輸送鴉片的貿易,鴻臚寺卿黃爵滋憂心忡忡。他上《禁菸議疏》給道光皇帝,列舉大量的數據與材料證明鴉片的危害,提出為了嚴禁鴉片,應不惜動用死刑,以達到發聾振聵的目的。

【出處】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曲士以經學談詩者。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

【釋義】聵:耳聾。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比喻喚醒麻木的人

【近義詞】發聵振聾、醍醐灌頂

【英文】deafeningnoise

【示例】出了匕首、投槍,也還有發聾振聵的木鐸,有悠然發人深思的靜夜鐘聲。茅盾《聯繫實際、學習魯迅》

【成語例句】

◎ 我們所研究的,應該是活的歷史,不是死的歷史;活的歷史,只能在人的生活里去得,不能在故紙堆里去尋"這裡關於歷史研究對象客觀性的揭示,今日已成常識,在當時卻是發聾振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