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起之秀

【注音】hòu qǐ zhī xiù

【出處】卿風流俊望,真後來之秀。《晉書·王忱傳》

【解釋】後來出現的或新成長起來的優秀人物。

【用法】作主語、賓語;形容出類拔萃的人物

【成語故事】東晉時期,年輕官員王忱去拜訪他的學者舅舅范寧,剛好張玄也在范家,張玄擺出一副老前輩的架勢,想叫王忱給他施禮,王忱沒有理他。范寧責怪王忱,王忱認為老前輩應該謙遜。范寧認為王忱年輕有見識,真可謂後來之秀

【成語舉例】及浪遊南北,與鄉里闊疏,後起之秀,不乏其人。清·盛大士《溪山臥遊錄》卷三

【成語造句】

◎ 隨後,年生產加工花生、棉籽、薯類1200萬公斤的"後起之秀"油脂飼料總廠,成為帶動花生基地的又一龍頭。

◎ 要大力培養和扶持中青年理論工作者,使確有成就的後起之秀能夠脫穎而出。

◎ 團員組成都是教授、研究員,既有75歲高齡的前輩,也有35歲的後起之秀,顯示了祖國大陸地學與環境研究的勃勃生機。

◎ 代表當中,有造詣較深的老一輩專家、學者,有年富力強的骨幹力量,也有風華正茂的後起之秀;有思想理論戰線上的領導幹部,也有從事實際工作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