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北京信息工程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兼有管、文、經等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其前身北京大學第二分校始建於1978年。1985年1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北京信息工程學院。1998年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前隸屬原電子工業部,改制後隸屬新組建的信息產業部。2002轉由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北京市管理為主。
學校設有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信息與通信工程系、計算機信息系統系、經濟管理學院、基礎部、社會科學部、繼續教育學院、計算中心等教學機構,有計算機套用技術和信號與信息處理等2個信息產業部部級重點學科,有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和計算機套用技術等2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有信息與通信系統、信息獲取與檢測等2個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有感測器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有計算機系統、通信原理、TRS、JAVA、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網路、姿態控制、過程控制等現代化實驗室,有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3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市級品牌專業。學校面向全國17個省(市)招收電子、通信、計算機、經濟學等15個專業四年制本科生。學校現有本科、專科全日制在校生5100餘人。
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50人,其中副高級以上職稱111人。
學校堅持以“高質量、有特色”求發展,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文化教育和學習實踐活動,培養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歷年來,我校學生在北京市普通高校數學、物理、英語競賽、全國電子設計競賽、JAVA年會和網路知識競賽等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
學院十分重視科學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十五”以來,全校教師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近640篇,出版著作60餘部,其中在三大檢索上被檢索的學術論文35篇;學校教師承接各類科研項目35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省部級項目58項;張福學教授主持的“氣體擺式慣性器件系列”獲得2001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另外學校還有近10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獎。學校設有多個研究、開發機構,擔負國家和電子行業的科技攻關、基礎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等重大研究任務,在感測技術、中文信息處理、漢字識別、圖像重建和處理、管理信息系統、CAI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相當水平的科研成果,並形成了局部優勢和特色。TRS全文信息管理系統、漢字自動錄入系統(OCR)、高解析度攜帶型CBS掃瞄器及以“氣體擺式傾角感測器”為代表的多項感測技術成果榮獲國家和部委科技進步獎,TRS全文信息管理系統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電子工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並全面進入CERNET、CHINANET和CASNET三個中國網際網路,其四項技術屬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學校本部設在北京亞運村西側的葦子坑,另有清河校區(文科校區)、昌平校區(一年級新生)、酒仙橋校區(繼續教育)。占地面積15.9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9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8餘萬冊。全校供教學使用的計算機終端約2400個,多媒體教室40餘個,校園網覆蓋辦公室、實驗室、教室、圖書館、教工和學生宿舍,為教學、科研、管理提供了現代化的工作平台。
按照北京市高校結構布局調整安排,北京市決定並經教育部批准,北京信息工程學院與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合併籌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此項工作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及教育部高度重視。學校將建設千畝新校園,並將以嶄新的面貌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級專業人才。

2007年招生專業設定:
理工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軟體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安全、電子商務、審計學(計算機審計)、管理科學、工商管理、並新增智慧型科學與技術專業。
文史類: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

2007年招生範圍:
北京、河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重慶。

高校基本信息
學校名稱:北京信息工程學院
高校代碼:10772
所在省市:北京
學校地址:北京市北四環中路35號
聯繫電話:010-82426126 62917339
學校傳真:010-62914528
學校網址:http://www.bit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