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由聖約翰大學醫學院1896-1952、震旦大學醫學院1911-1952、同德醫學院1918-1952於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合併而成。1997年學校通過了“211工程”正式立項,是國家重點建設的“211工程”大學之一。2002年又通過了“211工程”“九五”項目驗收和“十五”建設項目論證。

學校現有教職醫護員工124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0168名,具有高級職稱的在職人員1340名。目前在校生5700多名,其中博士生和碩士生千餘名,占全校學生總數的23,建校以來已培養畢業生27000餘名。

學校有14個學院;1個校直屬系(部);1所全國重點衛生學校;5所綜合性附屬醫院;1所專科性附屬醫院,13所教學醫院,126個教研室。有2個七年制本碩連讀專業,8個本科專業,8個三年制高職高專專業,有博士後流動站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1個,碩士點47個。學校現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6個,上海市重點學科7個(其中“重中之重”學科2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23個,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9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8個。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3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8個,世界衛生組織(WHO)合作中心2個,上海市級研究所15個,10個學科列入“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學校擁有一批國內外著名的醫學專家和學者,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首席科學家4人;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4人;長江學者計畫講座教授1人;獲國家勞動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的10人;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計畫”3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93人。1人獲首屆“上海市教育功臣”稱號,3人獲“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1人獲世界十大傑出女科學家提名獎。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的293人;市級以上重點學科帶頭人36人;博士生導師206人,碩士生導師571人;200人次在國際學術機構及國內一、二級學術團體內擔任要職。

憑藉較強的科研競爭力,“九五”期間共獲得各級縱向科研項目447項(國家級項目135項),其中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3.5項。學校還承擔教育和社會科學研究項目67項,其中國家教育部“面向21世紀”項目6項。“九五”期間共獲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99項,其中200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一等獎空缺),國家科技進步獎16項,國家發明獎1項。

學校有幾十年的辦學經驗,歷來具有“博採眾長、勇於創新、嚴謹求實、注重質量”的傳統和優勢。具有臨床醫學教學條件優裕,臨床醫學教育和研究相結合;辦學模式多元化、人才培養複合型、課程體系多樣化、教學方法靈活、積極吸納國內外先進的辦學經驗和教學理念的優勢和特色。在國內,學校與上海交通大學等院校建立了校際教學協作關係,共同培養臨床醫學七年制和生物醫學工程、公共事業管理、市場行銷(醫藥行銷)專業學生。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學院合作成立了健康研究中心,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在國際上,同法國、美國、日本、德國、比利時、波蘭、荷蘭等國的28所學校建立了校際聯繫,聘請了215位外國專家為名譽教授、顧問教授和客座教授,並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香港華夏基金會、美國民間健康基金會有著廣泛的合作。中法合作辦學的臨床醫學七年製法文班,是中法兩國政府的重點合作項目之一。學生在校以法語為第一外語,部分基礎課程以法語授課。每年由法方派遣教授來校參與教學。經考核合格者被選送赴法國的醫院,作為實習住院醫師培訓一年。

學校以臨床醫學教育師資力量強,臨床教學條件優越而著稱,擁有瑞金、仁濟、新華、九院和寶鋼等五所綜合性附屬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一所專科性附屬醫院,核定總床位數4935張,另有經市教委和衛生局評估合格的13所教學醫院。是全國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和床位數最多的醫學院校。


高校基本信息
學校名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
高校代碼:10266
所在省市:上海
學校地址:上海市重慶南路280號
聯繫電話:021-63286590
學校傳真:021-63846590
學校網址:http://www.shs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