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暑假讀後感600字:《故鄉》讀後感

八年級暑假讀後感600字:《故鄉》讀後感

在我看來,故鄉不是一個地點,而是一種感覺,一種親切的感覺。而在魯迅先生的筆下,他的故鄉是一個舞台,演繹三種人生。或許在今天看來,魯迅半白半文的風格,是讓人很生澀的。但我相信,魯迅在那個時候,一定是用世俗的語言在講一個世俗的故事,在告訴世人,人是怎么變成鬼的。

首先說到閏土,閏土作為一個主要人物,他就是一個中國農民的代表。閏土是個好同志,他從不覺得世間有多黑暗,他只是覺得是上天要讓他去種田、去受難。所以他要拜神,他和許多農民一樣,信天勝過信自己。就連造反也要有個人來說“此乃天意”。黃巾軍、白蓮教、天地會,這些起義軍無不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閏土同志的少年多美好!抓鳥、看西瓜、拾貝殼,很美好的生活。但長大以後的閏土呢?多災多難,生活灰暗得就像一口破鍋。所幸他沒有像祥子一樣把破鍋給摔了。這又是怎樣不幸!從少年英姿到中年怯懦。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人到底要受多少罪,才能從一個活人變成一塊走肉?這不是因為世界的黑暗,而是人性的黑暗。逆來順受代替了勇氣,小偷小摸代替了正直,拜天拜地代替了自信。一個閏土的麻木或許不算什麼,但千萬個閏土的麻木不仁又會是怎樣的悲劇?千年封建,鎮壓了中國農民的反抗與信仰。拜神!?拜神又有何用?!殊不知天道即人道,天意即人心?壓在閏土們頭上的山正是他們的麻木。倘若人人反抗,閏土又怎會成為一個悲劇?

而楊二嫂則不是悲劇了,她的生活無疑是場喜劇了。她無疑是《故鄉》中最有喜感的一個人物了。無論是語言、動作還是經歷都像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鄉村電視劇中的反面角色。不但令人反感還令人可笑。第一次讀“阿呀阿呀……”的時候,差點笑翻。魯迅這貨絕對不是人民藝術家,起碼余秋雨、巴金、冰心這些藝術家們絕不會用這樣的筆調,用個“哼哼”就已經翻了天,他們絕不讓這樣的“阿呀阿呀”進入他們的生活。他們甚至要對魯迅豎起人民藝術的中指。讓我怎么說呢?他們把魯迅的東西割掉了,我相信魯迅一定不會認為自己的東西僅僅只有《故鄉》那么長。而楊二嫂作為魯迅“冷酷形象”的一大敗筆,她絕不是只是一個笑話,她還是個符號,代表了無數市井小民。或許她唯利是圖造謠生事,但在文中魯迅並沒有呵斥她,也沒有對她說:“楊二嫂,你不能這樣,你要講八榮八恥,你要五講四美……。”為什麼?或許在魯迅看來,市井小民就是如此,不殺人放火,不陷害他人。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攮攮皆為利往。我們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成為聖。貪點小便宜,嚼點小舌頭,又何妨?這才是真正的世俗。因此楊二嫂會一直存在,對於這種人,不理即是,又何必批判?

而《故鄉》中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失去故鄉這個美好地方的“我”。其實故鄉沒變,變得只是“我”心中的一些觀念罷了。

相關推薦:
國中三年級學生故鄉讀後感
國中讀後感1200字:讀《月是故鄉明》有感
《故鄉》讀後感300字
15年高中生讀後感800字範文:《故鄉》
國中生讀後感1000字:《故鄉》讀後感
國中讀後感800字:《故鄉》讀後感
1000字國中生讀後感作文:《故鄉》讀後感
國中生讀後感800字精選:《故鄉》讀後感
故鄉的天空暑假讀後感
魯迅《故鄉》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