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地上的事情讀後感700字精選

我想談談葦岸。對許多人來說,這也許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就如同他的書從來不會上暢銷書架,只是靜靜地待在一個偏僻角落裡一樣,葦岸居住在小城昌平過著簡單而滿足的生活。然而今天,我卻只能以“紀念”為題了,因為5月7日是他周年的忌日。《中國青年報》為此發了兩篇紀念文字,分別是林莽和寧肯寫的。而我也覺得,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或許我也該說些什麼了。

??我與葦岸的相遇實是出於偶然,並且也幾乎只能是偶然。那天我隨手翻了翻《中學生閱讀》,裡面刊載了葦岸未完篇的《一九九八 廿四節氣》。質樸而富含鄉土氣息的文字很快征服了我,我一遍又一遍地讀,驚嘆於作者觀察的細緻與他平和、溫柔的心。後來,在《讀書》xx年第2期中,見到《中國當代散文發展報告》的編著者之一,陳旭光稱葦岸為“謙卑的大地的傾聽者”時,我馬上對自己說:“對了,就是他。”於是,當我無意間在一家小書店的角落裡發現了他的《大地上的事情》,毫不猶疑地便買了下那唯一的一本,儘管其時我手頭僅有10元錢。付款後,我把書緊緊地貼在胸口,就像擁著久別的女友。

??我的激動並沒有錯。讀竟全書有種發獃的感覺。平靜如水卻愛憎的文筆和處處顯現出的簡樸而高貴的心靈,恍如隔世,好似一朵七色花從離自己已是久遠的童話世界飄來,絲毫不遜於陳旭光先生,具有“卓而不凡的風度”“展示了一種被我們熟視無睹,忽略已久甚至因麻木鈍化而遺忘了的‘原生’狀態的大自然,這種沉靜、凝重,不無神秘而充溢著主體靈性的內在呈現,不禁使我仿佛沉睡著的審美倍覺‘陌生’和‘震驚’”的盛譽。在他的文字中,你找不到任何謾罵的字眼,也找不到現代商業文明的浮躁心態。他就是那樣平平靜靜,溫文爾雅,有著周恩來般的細緻與溫情。然而,他又不是毫無憂思,對現代文明背離土地,背棄心靈,它有著切膚之痛:“我的視野,將盡被剝奪;我的景色,將徹底消滅”(《進程》)。但他並沒有起而怒罵,他的特別之處就在於他從不自視為征討者,他更在乎的是每個人內心對土地應有的親切之情,他的文章重在喚起人們心底最善良的溫情,用愛和感激來重建人們與土地的聯繫。在文壇一片刀光劍影的征伐聲中,突然出現了這么一條清澈幽秘的小溪,實在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