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讀後感:大地上的事情讀後的感想

【岸邊,一株會感恩的蘆葦】

——在秋天閱讀葦岸

在大地上我們只過一生。

靜靜的村莊飄著濛濛細雨,山川和河流在一片彌散的氣息中浸潤,融合,疊加,而後漸漸清晰——閱讀葦岸就像走進這樣一個村莊,村畔的河流安然地細淌,村後的山鬱鬱蒼蒼——那種無比溫柔的光影。秋雨過後,山野和天空一碧如洗,遠處的山只剩下暈染過的輪廓線,山崖下,半是雲,半是煙,纖細的線條融入淡淡的雲層。野草和山花欣欣然不知深秋將至。一位農民趕著一群雪白的羊經過,一點點遊動的羊群閃著清亮的光——葦岸說:“它們草地上的性命,顯現著人間溫暖的和平精神……它們的生命,有著某種人所不解的神性。我覺得我應把它們看作基督之後的,仍存塵世的上帝之手。”而上帝並未給溫良敦厚的葦岸有怎樣的深愛,在他走過的路上,已成蹉跎——他,只是大地的孩子,在田野的某個地點,寫字、冥想,慢慢吟唱他看到的,他聽到的,還有他所感受到的廿四節氣之歌。他走之前,那片田野如此清新,散發著草青的氣息;他走之後,那首樸素的民謠卻正唱到酣暢——他沒能聽完的那首歌仍在山間迴響,大地似乎已然蒼老——這樣的秋天,這樣的雨後,懷想葦岸,一如發現村口的路標。炊煙在暮色漸合時裊裊升起,夜幕在炊煙的召喚下冉冉降臨。在大地的最深處——“所有結滿籽粒和果實的植物都把豐足的頭垂向大地。這裡任何成熟者必致的謙遜之態,也是對孕育了自己的母親一種無語的敬祝和感激……看著生動的大地,我覺得它本身也是一個真理。它叫任何勞動都不落空,它讓所有的勞動者都能看到成果,它用純正的農民暗示我們:土地最宜養育勤勞、厚道、樸實、所求有度的人……”這個秋天我帶著葦岸的《太陽升起以後》走進山里,親近土地,眼前總是一片雍容的灰茫,氣象萬千,小路上的車轍淺淺地漾向遠方——是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