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國中讀後感1200字

:在命運面前也要保持自己的尊嚴和高貴,在生命中充滿哲理和反思,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我與地壇讀後感》。

一座園,成全了一個人;一個人,造就了一座園。

在《我與地壇》中,地壇,如同北方一樣,是一個平實並且厚重的字眼。在這裡,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頭的風鈴搖曳的響聲,冬天是啄木鳥空曠悠遠的啄木聲。地壇就這樣以熱烈的姿態荒蕪著,直到有一天,一個搖著輪椅的年輕人進入了園中。他孤獨而倔強的行走著,走過生,卻渴望死;走過絕望,卻尋找希望。後來,這個人開始寫作,將地壇的故事融進他的每一段敘述里,從此走進一場文學的大霧中,沉迷數十年而不知其返。

這個人,就是史鐵生。 這樣的故事只有他能寫,令人讀的時候想: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常常覺得只有看過了死亡的靈魂才能夠有那樣深沉頓郁的敘述,每一句陳述都像是用盡了所有沉積心底的情感汩汩而出。沒有繁複華麗的詞藻,沒有故作高深的技巧,每一個詞語、每一個句式都自然巧妙的仿佛是最純澈的璞玉。令人總是要忍不住猜想,在那些不驚不懈如風如流的年歲里,那個輪椅上的思索者是怎樣用思想代替雙腳,艱苦卓絕的去企及每一個遙不可及的瞬間;又是怎樣,將目光一次次漫漶至遙遠,在天地永恆的注視中,煉成一曲不朽的歌舞。

“要是有些事我沒說,地壇,你別以為是我忘了,我什麼也沒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不能想,卻又不能忘……”每當此時,神思便由這短短的幾個句子流向世界,仿佛置身於每一個黎明中自由的到來。我想,在一次次文字的浸浴之中,那個“我與你一同笑看”的智者,終於站在了死中,去回望生的淡然,在不息的宇宙之中,找到了一個哲思的絕妙平衡點,而每一個閱讀過這些書頁的讀者,也會為之深深動容。

是的,在那之後,每一次熹微的晨光來臨,每一條綿長的道路走到盡頭,每一次候鳥的遷徙,每一層水霧最終幻化成彩虹,我仿佛都能看到宇宙天地以其生生不息造化出了一個多么精湛神奇的世界。文字中所述的哲思世界與人情冷暖織就了一張精巧博大的網,你的任何所思所想都被其輕巧的包納其中。從那樣的情感的起點出發,萬物都似乎有了生命有了性靈。然後,你將獲得一種力量,這樣的力量從文字中汲取卻又遠高於文字,它存在於這個行星運轉、樹葉飄零的世界裡,存在於每一個輪迴帶來的經久不息的感動之中。 這樣的力量,我們稱其為靈魂,或者信仰。

是的,秋天,一直到冬天。我將以寫作的姿態存在千年。一直到死亡。一直到塵埃埋沒了時間,時間封存了往日的波瀾。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陳述的文字沒有大起大落,沒有大苦大悲,他讓你在一片平靜的文字中獲取震撼。裡面的文字每一段都那么的深厚,我翻來覆去地讀,一遍一遍來體會他如何將自己的苦難慢慢消化,直到看到生命的曙光。他一點點地思考,思考關於“死”的問題,終於知道“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的事。”他一點點地頓悟,頓悟關於“活”的方向,他說“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經過他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扶輪問路,他終於用筆和紙撞開了一條光明之路,他活著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是為了活著。生與死,這個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被他一天天一年年像抽絲剝繭、像螞蟻啃骨頭一樣慢慢地看透,這樣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被他扎紮實實地用文字表達出來,文字中並沒有寫疼痛,但是你讀著讀著就讀到了疼痛。

“回望地壇,回望它的安靜,想念中坐在不管它的哪一個角落,重新鋪開一張紙吧。寫,真是個辦法,油然地通向著安靜。寫,這形式,注定是個人的,容易撞見誠實,容易被誠實揪住不放,容易在市場之外遭遇心中的陰暗,在自以為是時回歸零度。把一切污濁、畸形、歧路,重新放回到那兒去檢查,去思索,勿使偽劣的心魂流布。”

我忽略了時間的力量,卻又急不可耐地要去實現短期目標,結果就是:做了很多事,卻沒有一件事值得安身立命。如果兩年前的我完成了那篇作文,並且懷著至深的敬畏揣在兜里,甘願為此默默忍受孤獨時光,付出任何代價,那么,我堅信自己將成為擁抱光榮與夢想的那個人。史鐵生說過:活著的問題在死之前是完不了的。我又想起沈從文先生的那句話,他說自己“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我暗自思忖:生命中正當最好的時光,不會那么輕易那么早地降臨,只有在行了很多路,走了很多地方的橋,經歷了很多的人與事之後,聽到叮咚一聲,金風玉露,因緣際會。這個城市的雨季就要來臨,江南的暮春,雜花生樹,草長鶯飛,我隱約聽到了雷聲從遙遠的天際漸行漸近。一年中正當最好的時節已經飛逝了大半,不過,接踵而來的雨季卻是我最喜歡的時光。

史鐵生在我看來,與其說是一個作家,更多的是作為一具充滿張力的生命,在荒謬的命運前,保持了難得的高貴與尊嚴,也為其他生命提供了面對苦難時的“另一種可能性”,沒有讓已然發生的苦難只停留在本身的意義上。呻吟和哀切固然避免不了,也不用過多糾結於為什麼,有些事情發生了,那么“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 事實擺在那裡,“不可辯論”、“休論公道”,然而每個人都有權利保有自己的理解和態度,也正是通過對各種事情不同的理解和態度,決定了你是什麼樣的人,甚至決定了“你是誰”。當命運不公時,困惑是敢於面對的反映,抗爭則是企圖超越苦難本身的證明。只有困惑沒有抗爭,是懦弱的表現,只有抗爭而沒有困惑,也一定是淺薄的,在這方面,史鐵生所做到的,令很多我們這般健全或運氣稍好的人汗顏。

是什麼?

是深刻與哲思;是美幻與溫情;還是僅僅是樸實與親切史鐵生的迷人甚至讓我無從定義他不用刻意煽情只一句“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 便足以讓我淚不能抑他無須故作深沉只一句“我已不在地壇,地壇在我”便足以讓我凝思半響文字似有了溫潤的雙手將流淚奔跑的孩子擁入懷中文字似又長成了光潔的翅膀帶懷念遁入蒼穹。

地壇,終究是史鐵生一個人的。

公眾號:甘泉語文棲息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