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致辭4篇

致辭有的是以主人的身份發表的講話,這樣的致辭也叫歡迎詞;有的是以來賓代表的身份發表的講話,這樣的致辭也叫賀詞。下面小編整理了畢業致辭3篇,供你閱讀參考。

畢業致辭篇1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有幸站在這裡,代表即將畢業的300名同學,抒發心中的感慨。

電腦上的日曆一刻不停地走著,離校已經從若隱若現的傳說,變成揮之不去的現實。在此生活,學習,工作了四年後,這裡已經成為我們無法忘懷的家園。

四年前,我們是那么青澀,在穿越高考的火線之後,懵懵懂懂地踏上了這片土地。緊張和期待,無知和渴望,我們一頭扎進新的生活中,開始熟悉寢室,教室和圖書館,開始生活,學習和奮鬥。生活讓人成長,學習使人明理,挫折助人進步。一千三百八十七個日夜,又何止一千三百八十七個故事?在完成了一門門精心打造的課程後,在歷經了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後,在敞開心扉憧憬和幻想未來後,我們不知不覺但又切切實實地成長了。曾經那些帶著稚氣的高中畢業生變成了有責任有技術的大學畢業生,從生活、知識的受照顧者變成了支撐起家庭,社會和時代的戰士。

然而,走過了這些年,離別卻還是來了。

最後一次走過上課的教室,或端坐在位置上仰望授課的老師,或走上講台,在黑板上書寫自己的胡思亂想。

最後一次晨起,徘徊在星湖邊,漫步在操場旁,大聲地朗讀;然後加入圖書館每日爭先恐後的人潮。

最後一次聊起怎么也說不盡的寢室夜話,並在徹夜暢談後起個早,成群結隊奔赴清晨的籃球場和足球場。

最後一次走遍全校,吃遍食堂。

看過最後的櫻花,不厭其煩地和校園內每棟建築合影,直到相機再也塞不進一張照片。試著在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自己的腳印,在每一間教室留下自己的身影,但依然無法改變的,還是那不願提及的離去。

回首四年,有人問我學到了什麼。我說“視野”和“選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武漢大學和測繪學院從來都具有寬廣的視野,以及豁達的心胸。我們沒有晚自習的要求,沒有專業方向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進修其他學院的課程,測繪的學生可以參與其他方向的學習。一切限制在這裡都不必要,重要的是塑造高尚進取的人格,學習不同的思考方式,感受迥異的專業領域,訓練學術之外的其他重要能力。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逍遙也。“眼光”和“選擇”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潛移默化了。

勤學苦練,鑽研不輟謂之“自強”;視野寬廣,眼光獨到謂之“弘毅”;學風嚴明,嚴謹求實謂之“求是”;思考總結,不拘桎梏謂之“創新”;敬崗愛崗,精誠作業謂之“敬業”;無私慾地投入團隊合作,共同進步謂之“樂群”。僅僅四年,這一切就被播撒到我們心中。不知不覺,我們的言談舉止和思維方式都被打上了武漢大學和測繪學院的烙印。

最後,我謹代表測繪學院09界畢業生莊嚴起誓:我們將冷靜思考洞悉世界,將嚴謹謙遜與人溝通,將腳踏實地盡職於工作,將悉心竭力傳播武大精神,將秉守氣節無愧於天地,將穩重自持無憾於人生。

畢業致辭篇2

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同學們一生中非常特別、非常重要的日子,你們將告別母校,踏上新的征程。作為校長,我祝賀你們,從北京大學這所偉大的學校順利畢業,也為你們更精彩的明天祝福。

當初,你選擇了北大,北大選擇了你,那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選擇,從那時起,我們就擁有了共同的情懷。在北大的歲月里,我們一起歡笑過也心痛過,付出過也掙扎過,希望過也失望過,但卻從未後悔過!回頭望過去,這些喜怒哀樂,這些拼搏奮鬥,都是通往未來的歷練和基礎。

今天,你們就要畢業了,又是一個激動人心的選擇和轉變的時刻!我們都感恩北大,但我希望你們記住,北大給予了你知識,給予了你能力,卻不能代替你安排未來。未來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去適應,去質疑,去挑戰,去創造!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也只有你們,才能夠對北大的未來、中國的未來負責。

人們常把畢業典禮比作在大學的最後一堂課。作為一個“老北大人”,在分別的時刻,除了祝賀與祝福,我還非常希望,與你們一起分享幾位北大人的故事。我知道你們喜歡微電影、微視頻,我也試著做了一個。我希望大家從他們的經歷中,看到並記住作為一個北大人所應有的家國情懷。

她叫樊錦詩,1963年從北大歷史學系畢業,去了敦煌,在敦煌研究院做了幾十年的院長,剛剛卸任,成為榮譽院長。52年前,也是畢業季,也是在燕園,這位來自上海,美麗、聰慧的畢業生,收到了一封家書,反對她去敦煌工作。她還是堅持去了,原因很簡單,“已經答應了”。這一去就是五十多年。半個多世紀以來,這位“敦煌女兒”,無論條件多么艱苦、世間風雲如何變幻,一直守護著絲綢之路上的人類寶貴遺產,一直探尋著中華文化千古之謎。今天,作為世界著名的敦煌學者,她依然堅守在漫天黃沙的大漠深處。“同意去敦煌”,這一聲輕輕的承諾,承載了一位北大學子半個世紀的社會責任和學術理想。

他叫張益唐,北大數學系78級學生,普渡大學博士。他自幼熱愛數學,認為數學是美麗的,值得一生投入。張益唐的學術生涯艱辛曲折,一度曾沒有固定工作。當他對孿生素數猜想作出巨大貢獻、轟動全球數學界時,已經五十多歲了,還只是美國一所大學的普通講師。無論生活多么艱難,他對數學的夢想和熱愛,與兒時一樣,依然那么純真、那么聖潔,從未改變。20xx年,張益唐獲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這個大器晚成者的獲獎感言是:不要盲目崇拜權威,要敢於挑戰傳統,對那些別人說不可能做到的事,要勇於探索,如果真正熱愛,就永不放棄。

她叫呂植,1981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生物學系,是北大保護生物學教授,NGO組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創始人之一。很多年前,校園中就流傳著她的故事。從讀書時開始,呂植就跟隨潘文石老師的團隊,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風餐露宿,綠野追蹤,進行大熊貓的研究和保護。她用出色的文章和鮮活的圖片呈現出了對自然的熱愛、對環境的思考,被稱為“一位保護人類未來的女科學家”。在北大、在荒野,她改變了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也深深影響了其他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北大畢業生,他們的故事,一定會發生在今天畢業的同學們中間。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要堅守承諾、執著追求,要敬畏自然、擔當責任。一輩子很長、也很短,眨眼之間就是三十年、四十年、半個世紀,人生的精彩,也就在這執著的選擇和堅守之間。

北大,從來不只是一所學校,她是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是人們心中的圖騰,寄託著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在這裡,草地、湖水、山石、垂柳,都承載著動人的故事,潤澤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夢想。北大,是新思想不斷萌發和成長的學術殿堂,在這裡,學者大師們為民族振興、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嘔心瀝血,他們不滅的激情、不變的赤誠,塑造了北大,也激勵著後來的北大人。北大,是探求真理、追求理想的聖地,從這裡,人們開始塑造自己的人生,並用一生去理解、去實踐:對責任的忠誠,對批評的坦蕩,對創新的執著,對競爭的平和。北大,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謎,每個在這裡學習和生活過的人,都會在共同的經歷中,揭開屬於自己的謎底。

一位沒有留下姓名的同學曾寫下了這樣的留言:“如果生命是棵生長的樹,青春就是開花的時節。如果一些人活著是在追尋膚淺的表象,是為世俗的浮華,是為心理與生理的需求,那么,這兒有人真正地生活過,他明白所有問題的答案。”

同學們,從明天開始,你們中的很多人將離開校園,進入真正的現實社會中。中國的崛起,給予了你們這代人無限的機遇,你們有廣闊的舞台來施展才華。與此同時,在紛亂嘈雜的虛擬和現實世界中,也很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自我。我相信,北大不僅給予你知識、能力,更給予你價值和情懷,能為你帶來心靈的平靜,幫助你守正創新,走正道、揚正氣,成為引領未來的人。

又一年盛夏,又一番別離。高高的博雅塔,凝望著一代又一代的北大學子,這是默默的祝福,深深的期待。

祝福你們!再見!

畢業致辭篇3

時間過得真快,三年的時光,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轉眼就過去了,在過去的三年中,無論你們曾經取得過多么令人驕傲的成績,都已經成為過去。更何況,同學們在生活習慣上,在學習上,還確實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所以還需要大家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牢記老師的囑託和父母的期望,端正態度,磨練自己意志,豐富自己的學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更為廣闊的天地里,飛的更高更遠,為自己多彩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母校的老師永遠期待著大家的進步!

離別是一個很傷感的字眼。不過今天我們應該為離別賦予新的內涵,因為你們離開母校,是要飛向更為廣闊的天空,去搏擊風浪,裝扮自己亮麗的人生,想到這些,我又感到格外的振奮!在這裡我想對即將告別學校的同學們說,請記住,黎中是你永遠的家。這裡有你青春年少的故事,師生學友的情誼。母校希望你“常回家看看”,看看三年溫情陪伴你從青澀走向成熟的老師,是否還保留著當年的那張笑臉,看看留有你生命痕跡的這片土地,師弟師妹們是否又在這裡創造了新的生命奇蹟。今後,不論你走到那裡,我們的目光都將追隨你們前行的身影。

要畢業了,要離開母校了,但我希望你們永遠記住教過你們的老師,記住老師對你們的教誨,記住老師為你們的付出。

去年暑假開學,我們沒有化學老師,當時孫冬來老師還沒有分配到我們學校,當我們找到孫冬來師,請求給同學們上一個月的課時,他義無反顧的答應了下來,孫冬來老師的這種敬業精神讓我感動;每天早上我到各班檢查同學們的到校情況時,楊麗梅老師和李亞男老師早早的就來到了班裡,和同學們一起值日,一起學習,他們對學們的這種關愛與呵護讓我自愧不如;我不止一次的看到課堂上你們和曹奎英老師因為一個問題討論的熱火朝天,早操時,又叫著曹老師和你們一起跑步,她和你們的這種親密無間讓我嫉妒;王四平老師第一年教九年級,為了能讓同學們學好英語,她把自己剛上幼稚園的孩子放到景和的娘家,讓自己的媽媽幫著帶看,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工作中,有時孩子生病了,她每天都要兩頭來回跑,即要照顧好孩子又要給同們上好課,看到她這樣忙碌著累著,我有時會問自己:一個弱小的身軀下,哪來的那么大的能量,是她對工作的認真與執著,對學生無私的愛,讓她忘了勞累,她所感受到的是那份勞累的快樂;崔繼蕊老師的愛人在外地工作,她即要照顧好孩子又要乾好自己的工作,有時為了能給你們上好晚自習,只能把孩子一個人扔在家裡,舍小家,顧大家,這是何等的境界;教你們語文的劉衛華老師,是個很隨和的老師,但我不止一次的看到:因為你們完不成語文作業,他在班上大發雷霆,他是恨鐵不成鋼呀,有老師對你們如此的認真負責,是你們一生的福氣呀。所以我希望你們,無論到何時,無論到何地,都不要忘了這些曾為你們付出了心血的老師們,不要忘了你曾經快樂生過的母校。

記住母校,這裡你們從童年走向少年,開始了你們的青春。當然,母校也有這樣那樣的不足,教過你的老師們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希望大家忘記母校不好的,忘記老師們的不好,而永遠記住母校的好,記住老師曾經為你們的付出。

離開了母校,我希望你們不管到了哪裡,都要為母校爭光。你們以後也可能有各種身份,但有一個身份永遠不會變,那就是黎民居中學的學生。我在我的部落格上不斷看到有畢業了的學生留言,表達對母校的懷念和感激。我希望你們也能如此。我希望你們以後無論走多遠,飛多高,都要把母校放在心上,以自己未來的行動,為母校的名字增添光彩!

最後,希望你們以坦然的心,平常的心,快樂地參加中考,自信地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績!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順利地進入高中學習的!一定能夠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學校!

祝你們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學習快樂!生活快樂!天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