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教學讀書筆記4篇

幸福是什麼?很難有準確地定義。其實幸福對於每個人來說,是自己來衡量的。只要自己感覺幸福就好。十年前,我當上了一名國小教師,體驗我的老師那種幸福。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人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拚搏,無私奉獻。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努力去做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才是一名幸福的教師;作為培養祖國下一代的人民教師要有表率作用,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意識,要“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和指導者,一言一行對學生的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堅持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以德修身﹑率先垂範。做一名無愧於“春蠶”、“蠟燭”美喻的優秀教師,把自己美麗的青春和騰飛的事業投入實際的工作中去!

關於《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
2019教育教學讀書筆記(2) | 返回目錄

讀了《國小教育教學理論》一書,本人受益頗深,其中有關教學媒體那一節,印象非常深刻。教學媒體能給學生生動形象,給他們以更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變得主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可以從各個渠道,,大大的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用較通俗的語言對教育新理念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為我們教師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啟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學習用書。有關教與學的理念部分是更為具體、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對指導我們教師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一、教學理念需要終身學習

讀了《國小教育教學理論》,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教學理念需要不斷實踐

沒有獲得實踐的教育理念不過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變成現實,就要把教育理念套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由實踐來檢驗教育理念的可行性,並在實踐中提煉出適合教學的教育理念。正如顧明遠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於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實踐,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

現代的素質教育觀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中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教學媒體的選擇也應遵循這一點,不同的學生應該擁有屬於他們的最適合的媒體。作為一個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我覺得自己特別有體會,記得在以前當學生的時候,那時候的老師上立體幾每講到一個概念、定理,數學老師總會提到木匠師傅,但沒有具體的操作,......,從有些同學困惑的表情中,更從他們課後的埋怨中我能體會到,無論老師說得如何生動,總不如把現實的工具拿進課堂來得具體、形象、生動。那時我就在想,要是以後我做了一名教師,我會把木匠工具搬進課堂,讓空間想像力貧乏的學生在實物的演示下,靜與動的實踐過程中豁然開朗。

現在我已經踏上了教師的崗位,在課堂上對曾經我們視之為神話的木匠卻只不提,更不用說搬工具了,這就是選擇教學媒體的可能性和針對性。通過製作各種模型和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便成了我的奮鬥目標。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一一呈現給學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了解與體會。老師講授的東西,學生最容易忘,而好的板書可給學生留下痕跡,有些邏輯性很強的概念原理是需要時間細細品味的,尤其是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思考,在課後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板書不但要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並且老師的板書需要藝術的美感,也要清晰自然,給學生們好的視覺享受。老師在板書的時候也可以適當修飾,增添色彩,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的板書形式可以多樣化:提綱式的板書使內容簡明扼要;表格式的板書使教學對象嚴謹而細密;圖式的板書使內容更加清晰、直觀形象;線索式的板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流程式的板書可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好的展開;簡圖式的板書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生動活潑。因此老師只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板書形式,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之《探究式教育教學指導》
2019教育教學讀書筆記(3) | 返回目錄

讀了《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一書。我認為,無論是促進我的課題研究還是提升我對科學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錄了書中的一些觀點。

1、什麼是科學?

通常科學是指近代科學,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對實證方法的確立,看作是現代科學誕生的標誌。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的特點?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引導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它主要表現為: (1)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要求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學教育過程強調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 (3)探究式科學教育依靠和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4)探究式科學教育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談論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學教育希望促進學生科學態度的養成。

3、什麼是探究?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在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給出了定義:探究是一種多層面的活動,他包括:進行觀察;提出問題;通過閱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來了解什麼是已經知道的知識;制定調查研究計畫;根據實驗方面的證據,評價已經知道的知識;用多種手段來蒐集、分析和解釋數據;提出解 答、闡述和預測;交流結果。探究需要對假設進行證明,需要運用批判和邏輯思維,並考慮其他可供選擇的解釋。

4、要正確理解探究式科學教育

探究式科學教育是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學習環境中,讓兒童親歷科學探究的學習過程。 在科學教育中,經常爭論的問題是:探究式科學教育究竟是一種用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學習科學的方法,還是本身就作為一種課程的目標。 學探究活動集中探討一個問題,而不是想學生提出一大堆問題,或是不明確的科學問題。討論是發展兒童思維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傾聽別人意見、對比不同意見,學會尊重事實、尊重別人、尊重不同意見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語言和表達能力的過程;討論是培養學生敢於爭辯和進取的過程。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
2019教育教學讀書筆記(4) | 返回目錄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

《國小教育教學理論》一書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印象非常深刻。教學媒體能使給學生生動形象,給他們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可以從各個渠道,,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給學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讓這些教學理念由從抽象到具體,在實際工作中實施這些新的理念:

一、終身學習

讀了《國小教育教學理論》,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 “活到老學到老”。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不斷實踐

沒有獲得實踐的教育理念不過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變成現實,就要把教育理念套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由實踐來檢驗教育理念的可行性,並在實踐中提煉出適合教學的教育理念。

正如顧明遠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於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實踐,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

慢慢品味的,特別是對一些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理解、記憶,,在課後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不但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

【關於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

通過對《國小教育教學理論》一書的學習,我感到受益極深,現在我對其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學媒體能使教學對象生動形象,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多感官、多渠道參與信息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觀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中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教學媒體的選擇也應遵循這一點,不同的學生應該擁有屬於他們的最適合的媒體。作為一個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我覺得自己特別有體會,記得在以前當學生的時候,那時候的老師上立體幾何,每講到一個概念、定理,數學老師總會提到木匠師傅……,從有些同學困惑的表情中,更從他們課後的埋怨中我能體會到,無論老師說得如何生動,總不如把現實的工具拿進課堂來得具體、形象、生動。那時我就在想,要是以後我做了一名教師,我會把木匠工具搬進課堂,讓空間想像力貧乏的學生在實物的演示下,靜與動的實踐過程中豁然開朗。

現在我已經踏上了教師崗位的時候,在課堂上對曾經我們視之為神話的木匠卻只不提,更不用說搬工具了,這就是選擇教學媒體的可能性和針對性。通過製作各種模型和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便成了我的奮鬥目標。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一一呈現給學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了解與體會。老師講授的東西,剛開始最容易忘,而好的板書教學內容可給學生留下痕跡,有些邏輯性很強的概念原理是需要時間細細品味的,尤其是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思考,在課後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板書不但要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並且老師的板書需要藝術的美感,也要清晰自然,給學生們好的視覺享受。老師在板書的時候也可以適當修飾,增添色彩,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書中我明白板書的形式可以多樣,提綱式使內容簡明扼要,表格中的分類和比較使教學對象嚴謹而細密,圖式的特點是清晰、直觀形象,線索式往往特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流程式使學生的思路更好的展開,簡圖式有鍛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生動活潑。而老師只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板書形式,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更多文章
《教育新理念》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之《探究式教育教學指導》
關於《國小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
魏書生教育教學理論讀書心得筆記
《做幸福的教師》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幼兒教師讀書筆記《聚焦幼稚園教育教學:反思與評價》
《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