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共產黨宣言》感悟心得的範文

在人類文明史上,有過許多傳世名著,但沒有哪一篇能夠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牽動全世界最廣大人民的心魄。以下是閱讀《共產黨宣言》的感悟心得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

閱讀《共產黨宣言》感悟心得範文一:

半個多世紀以前,當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以無比巨大的理論威力、思想鋒芒和戰鬥精神令西方統治階級發抖時,中國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167年後的今天,社會主義中國昂然屹立於世界東方,中國共產黨以“三個代表”的先進思想,迎接著世界變局的挑戰……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濃縮了157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更顯示著中國共產黨94年奮鬥發展的輝煌。

1848年2月,英國倫敦瓦倫街19號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數不多卻震撼世界、影響人類的小冊.--《共產黨宣言》。這本小冊.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為它的發表標誌著一個偉大的真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一切社會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考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論述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最終發展為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未來社會創造者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共產黨宣言》成為工人階級鬥爭實踐的一個光輝起點。

在黑暗的舊中國,這個光輝起點的到來,浸透著無數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鮮血。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義和團反帝.國運動,這些鬥爭的最終失敗揭示,農民、資產階級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擔起領導民主革命的重任。1920xx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這次革命由於歷史的、階級的局限,未能改變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路在何方?這依然是中國志士仁人和先進知識分.苦苦求索的問題。

1920xx年7月,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高高舉起了馬克思主義旗幟,從此,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引,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的偉大勝利。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0xx年的時間,共產主義的“幽靈”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化作噴薄而出的紅日,光芒四射……

歷史唯物主義揭示,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關係是整個社會的基礎,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變革和進步的終極原因。《共產黨宣言》的一個重要理論貢獻就是強調: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要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位。

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新課題。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執政以後,一定要致力於發展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生產力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綜合國力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面向新世紀,黨中央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三個代表”是對國際共運史和中共黨史經驗的深刻總結,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

歷史雄辯地說明,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必將指引中華民族走向新的輝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豐功偉績,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和面貌,並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並向世人昭示: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時代前進的步伐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煥發出經久不息的活力。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150多年的時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奪目,其原因就在於: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理論品格,就是與時俱進。

在人類文明史上,有過許多傳世名著,但沒有哪一篇能夠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牽動全世界最廣大人民的心魄。因為馬克思主義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而是不斷發展的理論。正如馬克思在為《共產黨宣言》1872年德文版寫的序言中強調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生產力的發展本身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落後了就會逐步退出歷史舞台,被先進的生產力所代替。就工人階級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於新的生產力不斷出現,原先所聯繫的生產力變得落後了。為了從整體上始終保持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工人階級的內部結構也應該隨時相應地加以變動,不斷地向更加先進的生產力轉移。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也應該有不斷前進的意識。

開拓,才有出路;創新,才能發展。一個執政黨只有不斷地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努力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才能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三個代表”本身是創新的產物,處處體現出創新精神,其實質是要求全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及時進行新的理論概括。

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種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正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馬克思主義的真諦。

閱讀《共產黨宣言》感悟心得範文二:

電影《信仰》詮釋了中國人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歷史選擇毛澤東和蔣介石代表各自的階級和政黨,用手中的槍桿和心中的信仰,用對歷史的感觸,和對未來的預測,在飽經風霜的中國大地上,在進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國的命運也就取決於這兩種信仰的博弈。這種信仰成了中國人尋找一條民族獨立和現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信仰》謳歌了幾代共產黨人肩負使命,將中國從積貧積弱帶向富強民主的偉大曆程,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堅定的旗幟。

穿越那血與火的煙雲,我們見證了一個民族的抗爭;走過那苦與汗的大道,我們目睹了一個民族的崛起;跨過那光與愛的江河,我們迎來了一個民族的復興。

九十年前,**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醞釀著時代的藍圖。開天闢地慨而慷。《共產黨員宣言》確立了中國人民自己的信仰,在這種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鋒隊開始了救亡圖存的偉大探索,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六十二年前,在自己信仰力量的支持下,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呼聲終結了曾經被奴役的歷史,翻身解放,當家作主。東方巨獅再次挺起她那巍峨的身軀,發出她那震撼世界的咆哮。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留下我們壯麗無悔的步伐。

三十三年前,時代有孕育著新的希望、新的活力、新的生命。在自己信仰的支持下,中國人經過艱苦創業和改革開放,在世界的東方,中國進行了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國人煥發出蓬勃的創造力,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那春天的故事也寫下我們對時代無盡的探索,寫下我們對祖國無盡的祝福,寫下我們對明天的美好嚮往。

從鴉片戰火到抗戰的勝利,我們歷經近一百年的抗爭。從辛亥之火到如今的日新月異,我們走過一百年的奮鬥,從共產黨誕生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們需要近一百年的探索,再從偉人的吶喊到現代化宏偉藍圖的實現,我們同樣將用近百年的歲月實現民族的復興,這更需要堅持我們的社會主義信仰。

時移境遷,滄海桑田。從積貧積弱到繁榮昌盛,從山河破碎到強大統一,從受人欺凌到備受尊重,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愧於歷史的不朽功業。今朝給予我們光榮夢想,更給予我們責任使命,我們從歷史的坐標中,尋找著屬於今天的方向,在新時期讓信仰照亮我們的前行之路,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政黨生命的動力,在無影無形間集聚著強大的力量。歷史雖然遠去,但人愛自己的歷史應該像鳥愛自己的翅膀,是不可輕易折斷的。繼往開來,我們繼續迎著曙光將春暉灑向長江黃河,灑向崑崙雪域,灑向復興之路。

這部紀錄片讓我重新認識了我們偉大的黨,以及那始終引導我們堅定不移的信仰。1920xx年,《共產黨宣言》創造了共產黨信仰的起點。1992年,鄧小平曾經回憶說:我的入門老師是《共產黨宣言》、《共產黨ABC》,正是以《共產黨宣言》為起點,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不停的追尋,堅守自己的信仰,發揮了他永恆的魅力。

有了信仰,還要堅守,正是有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堅守自己的信仰,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聆聽著片中的入黨誓詞,再次心潮澎湃,歷經各種時期,黨的誓詞也在不斷修改,但毛澤東主席添加的“永不叛黨”一句從未更改。絕大多數共產黨人在用生命捍衛自己的信仰。方誌敏曾寫過:死,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他在《可愛的中國》一書中說道:中國一定有個可愛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於像他這樣對信仰的堅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現在已經出現。當然,不是所有的共產黨人都能堅守自己的信仰,像陳公博、張國燾等人,他們終將被歷史所唾棄。

在觀看《信仰》中我體會到,作為一個社會人,是追求理想還是追求名利,結果會大不相同。追求理想的是奮發向上的過程,也是升華人生的過程。如果追逐個人名利,那么追到了也不會滿足,追不到則會失望痛苦。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些開始時工作很不錯並且很有成績的幹部,後來卻墮落成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根子就是在信仰上出了問題。沒有信仰,就不能保持我們黨的純潔性,就經不起失敗的考驗,就不會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堅定自己的信仰,如何保持自己入黨動機的純潔性呢?

我認為應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學習教育科學,學習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動和實幹,要充分發揮預備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人活著要有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奮鬥的激情。目標也就是信仰,是我們人生的指明燈,只有明確自己信仰,端正自己的態度,把黨的純潔性時刻牢記於心,才能配做一名黨員,才能做好一名黨員。

我會把保持黨的純潔性這一大目標當作是我預備期間的信仰,秉著這一信仰,在自己的生活中、崗位上保持自己對黨的純潔性。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幟的指引下,我們將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閱讀《共產黨宣言》感悟心得範文三: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

1848年,30歲的卡爾•馬克思和28歲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的開端,以這句神秘而又如磁石般地話語,向世界傳播了一個信息:“共產主義已經被歐洲的一切勢力公認為一種勢力。”

現在,163年過去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歷了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蘇聯解體、東歐異幟,共產主義已經不再是“一個幽靈”,它曾經紅遍了大半個世界,又經受了嚴重的挫折。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一名共產主義的信仰者,在中央強調加強理論學習的大背景下,重溫這一划時代的綱領性文獻,令人感慨,發人深思,催人奮進。

《宣言》是顛撲不破的革命真理

我們學習《共產黨宣言》,根本的問題就是為了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仰。要堅定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就必須用共產主義的理論來武裝我們自己的頭腦。只有理論上的清醒,才會有實踐中的清醒,只有理論上的堅定,才會有實踐中的堅定。

《共產黨宣言》是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它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第一個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重要標誌,是一部魅力永恆的經典名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的奠基之作。宣言的觀點和框架經馬克思、恩格斯共同討論,由馬克思執筆寫成。至今已用200多種文字多次印刷發行,成為全球公認的傳播最廣、最具國際性的著作。很多革命戰士走上革命道路,接觸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著作,就是《共產黨宣言》。

《共產黨宣言》濃縮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和主要原理。馬克思主義不是憑空產生出來的,他是前人全部知識的概括和總結。19世紀自然科學三項重大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能量轉換定律,使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出現了一個質的飛躍。社會科學領域內的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的空想社會主義為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奠定了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批判性的吸收,創造性的發展,提出了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框架。

馬克思捍衛了費爾巴哈的哲學唯物主義,揚棄了他的形上學觀點 ,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唯心辯證法的合理核心,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並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來觀察解剖人類社會,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學說,為共產黨人確立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論證並發展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創立了剩餘價值理論,闡明了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制度中的真正地位,科學地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兩個必然性。

馬克思通過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將空想社會主義變為科學。《宣言》指出:“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生產方式與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並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歷史才能得到說明。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任何社會形態都只是與一定生產力發展水平相聯繫的過程,資產階級社會也概莫能外。從原始社會解體以來人類社會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個歷史包括一系列發展階段,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擺脫任何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劃分和階級鬥爭,就不能使自己從資產階級的剝削統治下解放出來。”

《共產黨宣言》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對階級和階級鬥爭,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階級鬥爭的產生、發展過程進行精闢分析后庄嚴宣告:“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163年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宣言》的這些基本論斷。有誰能夠提出一些新的理論來推翻這些基本結論嗎?沒有!就連馬恩的不少敵人也不得不多次承認這一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百多年的社會發展史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事物發展有它不可抗拒的規律,儘管它永遠是走著迂迴曲折的道路,但是根本方向不可逆轉,人類歷史也是如此。

《宣言》是共產黨人的行為準則

共產黨人是無產階級中的有覺悟的先進分子組成的。如果失去了這一先進的階級特性,共產黨人就不成其為共產黨人。從革命黨到執政黨,從封閉到開放,從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共產黨人面臨的環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這種變化面前,能不能繼續保持先進性,是對每位共產黨員的一場嚴峻的考驗。

xx指出,“回顧90年中國的發展進步,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全黨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

《共產黨宣言》對資產者和無產者,無產者和共產黨人做了全面分析,對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做了精闢的闡述。《宣言》指出:“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係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作為一名共產黨人,就是要實行這兩個決裂,不但要和舊社會徹底決裂,還要和舊思想徹底決裂,從根本上解決好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

《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蘇聯解體,東歐易幟發人深省,令人警醒。社會發展總的進程雖然不可逆轉,但並不是不會出現曲折與反覆。蘇共在擁有20萬黨員時奪取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在擁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法西斯,卻在擁有20xx萬黨員時喪失了政權。

羅馬尼亞1989年在東歐第一個發生劇變。劇變前,黨員人數占全國人數的1/6,是共產黨執政中比例最高的。這兩個政黨的迅速解體,共同的重要的原因就是,相當一部分黨員已不具備黨員的先進性,甚至成為反黨分子,在黨生死存亡之際,自然不會站出來為真理作鬥爭,維護黨的生命。

《宣言》強調共產黨人要堅持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的基本立場。就是說,要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世界觀和立場的轉變是馬恩“兩個轉變”的關鍵,馬恩創作《宣言》時,都是不滿30歲的年輕人。在那個時代,馬恩憑著他們的家庭地位、社會關係和本人才學,完全有可能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可是,他們拋棄了社會世俗的功利觀念,選擇了一條無私奉獻的風雨人生之路。

“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要徹底消滅私有制,就要改變由私有制衍生出來的私有觀念。但是這個改變是痛苦的、漫長的、充滿鬥爭和博弈。《共產黨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資產階級“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繫了。”千百年來的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絕不會隨著剝削制度的滅亡而很快滅亡。它們總是要頑強的表現自己,甚至企圖捲土重來,把復辟的想法變為復辟的行動。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證明,無產階級革命成功後,共產黨人將面臨著長期執政的考驗。腐敗導致黨衰國亡是重要的原因。我們要在把握“兩個必然”的複雜性、曲折性中堅定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理想是燈塔,是人生航標;信念是動力,是精神支撐。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就要做到宗旨不忘、忠誠不減,增強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宣言》是指引繼續革命的燈塔

xx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共產黨宣言》是真理,但任何真理都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純粹的絕對真理是沒有的,真理都是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統一。馬克思主義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必須與各國發展了的實際相結合才能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遇到嚴重挫折的時候,在中國革命處於緊急關頭的時候,中國共產黨人認真總結世界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教訓,重申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時堅定不移地實行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煥發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當前,我們學習《共產黨宣言》,要進一步把馬克思的基本原理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堅持與時俱進,認真領會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神實質。做到堅持馬克思基本原理不動搖,堅持馬思主義隨實踐發展而發展不動搖。一方面要堅決反對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散布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錯誤傾向;另一方面也要反對把馬克思主義當教條,死抱住一些具體結論不放的本本主義傾向。

歲月的雲煙,遮不住真理的光輝;科學的思想,指引著歷史的航向。從《共產黨宣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燈塔指引著中華民族的偉大探索。幾經曲折坎坷,幾經飛躍發展。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在跌宕起伏中走過了160年的歷程。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以巨大的理論和實踐勇氣直面挑戰、破解難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30多年的偉大實踐,則是這段歷程中激盪人心的雄渾樂章――它不僅讓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大地展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也讓一個五千年文明古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的潮流,向著民族復興的目標奮進。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和興旺,讓人們重新看到了科學社會主義真理的力量。從《共產黨宣言》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創新探索,為科學社會主義注入了新鮮的時代和民族的特色。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這一科學真理歷久彌新、永葆生機和活力的根本所在。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中國的發展和繁榮。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繼續解放思想,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出發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中國人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繼承、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成功實踐。這一實踐有力地證明:《共產黨宣言》的基本原理是科學的、管用的;同時,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在堅持基本原理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發展,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經過一個半世紀的歲月洗禮,《共產黨宣言》的理論和實踐的光輝仍然照耀著全世界共產黨人的革命征程。讓我們再一次向世界宣告:“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