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寒假讀書心得3篇

喜歡讀書,心境不好時,讀書得以改變心境。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學生寒假讀書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學生寒假讀書心得範文1:《不能流淚就微笑》讀書心得

最近讀了一篇名為《不能流淚就微笑》的文章。文章講述了一個叫辛蒂的女子因意外而患上了“多重化學物質過敏症”,目前尚無藥可醫。她只能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她的生活中不能出現任何有化學成分的東西,在飽嘗痛苦之餘,她還不能放聲大哭,因為她的眼淚可能成為威脅自己的毒素,而堅強的辛蒂並沒有在痛苦中自暴自棄,她不僅為自己,也為所有化學污染的犧牲者爭取權益而奮戰。辛蒂於1986年創立了“環境接觸研究網”,致力於此類病變的研究。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感觸頗深,我不禁佩服辛蒂的毅力與勇氣以及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雖然她生活在寂靜的無毒世界中,沒有悠揚的聲音,感覺不到陽光、流水,但她從未灰心喪氣過。因為不能流淚的疾病,使她選擇了微笑。

由此使我想到了我們應該以微笑面對生活。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順心,挫折是在所難免的,關鍵在於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正如一位作家所說的那樣:“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活的長河是無止境。”因此,我們要鼓起勇氣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不幸。

當我們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時,最好能擁有美好的人生觀;當我們遭遇不幸時,決不能自暴自棄,從此一蹶不振,而應化悲痛為力量,重新振作起來。福樓拜說過:“珍珠是牡丹病痛的直接的產物,作家精美文章是深沉痛苦的產物。”珍珠與精美文章都令人驚羨不已,但它們無一不是痛苦的產物。

若非一夜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歌德因愛上朋友的妻子而陷入痛苦的感情深淵無法自拔,但他最終還是將這段感情升華,寫下了《少年維持的煩惱》;張海迪身殘志堅,她從未因自身殘疾而放棄自己,對生活喪失信心,相反,她更堅強地生活著,在輪椅上學習外語,對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文天祥在元兵進攻江南時,受命出使元兵,卻被扣留,終於脫身逃走,在其四處流浪,顛沛流離之際,寫下了詩集《指南錄》,並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傳頌至今。他們在困境中仍然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朋友,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悲傷,也不要氣餒,以“不能流淚就微笑”的態度來面對它吧!

學生寒假讀書心得範文2:《紅樓夢》讀書心得

襲人轉過了頭,對著寶玉微微一笑,黛玉瞅了寶玉一眼,寶玉也只一笑,那邊的寶釵一句話沒說,只有些深意的看著,賈母笑的卻合不上嘴了。

林妹妹是嬌弱的,溫和一笑,便足以讓寶玉充當護花使者,她多愁善感的輕撇秀眉,含著眼淚將逝去的桃花埋葬。而她從小與女子廝混在一起的寶哥哥,亦是陪著她一起看孤落飄零。

《紅樓夢》有兩大陣營,一是寶釵,二是黛玉。

應該說,寶釵是一個深受傳統思想文化禁錮的女孩,文中也沒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歡寶玉,只是明示了賈府最高權威元春站在了寶釵的一邊。沒人會在意寶釵的意見,她和寶玉一樣。只是封建貴族制的犧牲品。

寶玉犯錯挨了打,寶釵義正言辭,勸道“你是要改過了罷。”於是她被學者定位封建統治的衛道士。

林妹妹哭哭啼啼的紅腫了眼,哭道“你是要改了么?”她被定為賈寶玉的紅顏知己。

賈寶玉最後怎么說?他說:不改!打死也不改!

我們對《紅樓夢》進行細讀品味,就會發現“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只是一個空泛而美好的願望。

說到底,惟其艱難,主人公的受難,更能凸顯寶黛二人愛情的價值感。我們並不能偏激的說誰對誰錯。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比名利,比金錢,比青春都要重要一點點,不多,就一點點。

襲人可以說是裡面最可憐的一個角色,襲人是寶玉的通房丫頭,日後寶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時還會笑稱襲人是嫂子,可見黛玉對這事也是有看法的。

當我看到襲人開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讓黛玉搬出去的時候,我從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軟弱,首鼠兩端。可她應該得到諒解,因為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憐憫自己。

等我們看到了紅樓的結局:黛玉的慘劇,寶玉的悲劇,寶釵的鬧劇。

故事就會發現能夠受傷也是一種福氣,即使是像黛玉那樣失戀了,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場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抱著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和對寶玉的愛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種人生歸宿可以選擇,那么,死於傷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發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種“碧雲天,黃花地”的哀愁,並不是空泛無由的,好的感情總是最接近人類美的本質。女子對此的追求要更偏執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寶黛二人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感情是一種如此稀缺的資源,除了珍惜,我們別無它法。

學生寒假讀書心得範文3:《駱駝祥子》讀書心得

記憶中仿佛是從《趵突泉》開始知道老舍的,然而,真正算是對老舍有所了解的應是從讀他的《駱駝祥子》開始的。而開始讀這部小說則是在六年前。如今,重新回憶它,雖不能說是通篇記得,但有些情節卻是深記不忘。

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人力車夫是一個屢見不鮮的形象。魯迅、葉聖陶等大家都寫過。甚至外國文學家,像屠格涅夫也寫過。但能像老舍這樣發費眾多筆墨和時間,如此廢心思來寫的,卻是鳳毛麟角,少之有少了。

故事講的是生活在北平底層的人力車夫祥子的生活遭際。但與別的作家極力讚美人力車夫品格高尚或生活遭際之艱難不同的是老舍這些題材的束縛,寫了祥子最終無路可走的墮落,也反應出了舊社會罪惡的烙印。前者是作者的表現形式,後者才是老舍所要表達的主題。祥子的遭際代表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所有的人力車夫,甚至是所有的靠苦力來維持生計的底層勞動人民在那個社會的艱難生存。環境不能決定人的一生的命運,但客觀上卻能影響人的意志。祥子的墮落證明了這點。

故事發生在舊北京,祥子本來也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他拚命苦幹,為的只是開一家車廠來發財致富。但可悲的是生意剛有所起色,他就被抓去了軍營,一切成了煙光炮影。他千方百計逃了出來,順手牽羊牽了三匹駱駝。但還是虧了許多。接下來的日子,祥子常由於憂勞成疾而三歇五停的,幹不了活。不得已他到劉四爺的廠去當車夫,劉四的女兒虎妞愛上了他,並不惜為了嫁他與父親劉四爺鬧疆,而後他們結了婚,在外面找了房子,住了下來,靠著虎妞私下攢的一些錢勉強過活著。但過得不久,虎妞因難產而死去了。祥子陷入了哀痛之中,不得自拔。接下來又因於小福子的死,祥子終於失去了人生的最後一絲牽絆,徹底的淪落了,成為一個沒有自我和靈魂的軀殼。固然,人力車夫是那個時代底層的縮影,他們的耐勞精神是人們應該讚許和學習的,但老舍能透過人力車夫祥子的墮落,寫出那個社會的黑暗和罪惡,不愧為一個大師。

祥子的形象在當今社會仍有代表性,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社會制度雖然改變了,但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還是艱難的。幾十年前老舍先生所寫的,為什麼時至今日,仍然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