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之美心得體會3篇

世稱孫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風度;但也反映了古時女子的卑賤,被當作禮品送來送去。下面是帶來的《成人之美》心得體會,歡迎查看。

《成人之美》心得體會一:

起初借這本書的時候,是因為圖書室的老師向我推薦,說這本書很不錯。借來後,在學校是沒有時間看的。利用暑假時間在家隨意翻翻,每次閱讀都讓我深有感觸,或是扎心,或是感動,或是讚嘆,繼而想要學習,但又有些許矛盾。

書中的思想、案例都是我在努力實現的和諧課堂的影子。可又是我想學,一時半會兒又學不來的。也許這就是幾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所留下來的影響吧!雖說我想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係,但在我們的思想深處還隱藏著“我是你的老師”這種高高在上,絕對權威的思想。剛讀了第三章第五節《我們都是平等的》,裡面有很好的思想,也是我想表達的,摘抄一點。“平時教師要找學生了解教學後的反饋意見時,班主任要找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或談心時,學生來到辦公室後,我們的老師總是習慣於讓學生站著說話,學生敬禮,老師不還禮。”“在課堂上,學生只能俯首帖耳,不能亂說話。他們想要發言,必須是在老師提問時,並經過老師的允許,否則,將受到校規的處罰。”“我們習慣於高居講壇,侃侃而談,學生也習慣於正襟危坐,洗耳恭聽……師生之間的等級觀念也自然成了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書中還寫了一位外國校長的做法,讓我頗受教育。這位羅伯特校長在學校要排練一個重要的文藝演出時,不幸得了肺炎,所以沒能到現場參加排練。等到演出快要開始時,他在打完吊針後去巡視,卻發現演出的隊形排的不好,需要調整一下,可當時已臨近午休,孩子們也都餓了。他很是自責,因為排練時自己未能到場而浪費了學生的精力和時間,所以他真誠的向學生道歉:“親愛的孩子們,昨天你們排練時我沒有來,現在讓你們重新調整一下隊形,因此浪費了你們的時間和精力,很是對不起。”然後他又向分別在三個側面的學生鞠躬。就這樣一個動作,卻讓學生很感動,他們沒有抱怨,而是快速有序的調整好了隊形。並且在日後有一位學生在校園看到校長,為了向校長問好,跑的太快摔了一跤,他不顧疼痛,來到校長面前深鞠一躬,大聲問:“校長好!”校長問他找自己有什麼事,他說沒有事,只是要來向校長問好,因為校長給口琴表演的同學行過禮。讀了這個故事,我想會勾起我們心中的一點點的東西,也會讓我們學習一點東西,以後對學生的態度上也許會有一些改變。

讀到第一章第四節《給孩子一雙翅膀》時,也有一些感受和想法,就寫了下來。這裡說我們老師往往是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教育學生,什麼樣的老師就會帶出什麼樣的學生。如書中所說:“老師的視野就是學生的視野,鼠目寸光的老師不可能培育出偉大的學生。”正如著名教育家尼爾·波斯特曼所批評的:“孩子們入學時像問號,畢業時卻像句號,這只能說明是學校教育的失敗。”

是啊!我們的學生入學時如同一群嘰嘰喳喳唱著不同歌兒的小鳥兒,活潑的來到校園,經過我們的一番教育卻成為一隻只被剪掉翅膀的可憐的鳥兒,只能拘泥於地面,卻很難再插上那想像的翅膀翱翔於天空之中了。這是學生的可悲,也是教育的可悲,更是我們老師的可悲。我不想被人稱為鼠目寸光的老師,也不想被人成為剪掉鳥兒翅膀的老師。但我敢說我沒做過這種鼠目寸光的事情嗎?難道我就沒有拿起剪刀剪掉過那想像的翅膀嗎?我不敢說,我不敢說我沒做過!我不是有意,但在無意中我肯定做過!

當學生的答案超出標準答案,甚至離題萬里時,我們能否看到學生創造性的思維之光呢?

面對著試卷或作業,當你批到“冰雪融化後會變成什麼”的問題,有的學生寫“水”,我們打對號,而有的學生寫“春天”,我們是怎么處理的呢?是毫不客氣的打錯號,還是給予鼓勵和讚賞?讚賞他那富有想像力的創造性思維呢?

當一個學生用“想”造句,說:“我想聽到花開的聲音。”我們是因為花開怎么會有聲音,打上大大的紅叉,還是因這子有詩人般的浪漫,寫下這優美的句子,大加讚賞呢?出於對語文教學的嚴謹,我們會認為不符合事實而給予錯誤的處理。也許就因為我們這個大紅叉而捆住了孩子那雙幻想的翅膀,使他的想像力不能展翅高飛。

想到這裡我都覺得心被扎的很痛,我的心被緊緊的揪在一處,擰成一團,像這樣類似的拙劣的行為,我豈不是做過多次嗎?我手中的紅筆不就是那可惡的鋒利的剪刀嗎?我要擺脫這樣的拙劣,這樣的愚蠢,使我手中的筆成為讚賞的精靈,用它點亮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使它們重新展翅翱翔於那蔚藍的自由的天空之中!

《成人之美》心得體會二:

《成人之美》是一本可讀,可思,可接受;可讀,可思,可反對的作品;《貨幣戰爭》是一本可讀,可思,可接受;可讀,可思,可反對的作品。

單就《貨幣戰爭之我們錯怪了美國》來說,多數論據符合實際,部分推論過於牽強(這是整篇貨幣戰爭的弱點所在)。這些論據以及論證過程得出的結論就是“防治貨幣侵略”,從自己多年金融領域的工作經歷總結,這個結論我是贊同的。

一、對於帶有幻想的普世價值觀者(如余世存),雖然其“成熟的智彗與赤字般的童心”為警世名言佳句,中國三位一體的現狀也不無道理,但其在《成人之美》中的傾向則是其有意或無意忽略了歷史、人性,並且因為過度憤懣而使得“愛、憐憫、包容”這些基本的普世價值觀產生了游離效應,擺錯姿態而導致了其不斷的對其理想的偏離。又由於偏離導致了偏頗、武斷,使得其立意優秀的文章出現了數處錯誤結論,直接厄殺了眾多本應順著文章立意開始反思的萌芽。

《應該》《錯怪》兩文則基本反擊了其中國“光榮獨立”,封閉、自絕的論點。如果象余老師那樣書生意氣地要求中國對從頭到屁股全是精華的西方文明開放,那么中國就必將喪失對本國經濟的掌控,喪失對滿足人民正常利益訴求的能力,不可避免地淪為利益為本、多重標準的西方文明的附庸。

如此狀況,那么這樣的普世價值觀者也許會說:全是糟粕的文明被滿身精華的文明所同化,達濟了民主、人權、平等、博愛、自由等等,有何不可?

嗚呼,世界大同了,15億中國人都民主了,然經濟命脈握於人手,西方的自由、平等屬於你們嗎?獲得了有限的自由、平等,就需要付出全部的尊嚴,這就是你們要的嗎?是你們要給15億中國人接受的嗎?這是你們要全世界還沒有普世的人類接受的嗎?醒醒吧,只要人性尚在,脫離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普世的自由民主也就不可能實現;

二、所以堅持普世價值觀,不等於為了一個理想狀態,而不分歷史、不分文明、不分民生地否定所有阻礙理想狀態實現的現實。期望但不幻想,對歷史、現實、未來有清醒認識和合理期望,涉及民族、國家利益大是大非的時刻(而這些又是真實普世狀態的組成部分),不應以幻想的普世價值態度為這些大義者扣下“民族主義”的帽子。否定一切不符合理想的普世態度,其實是對“人性範圍內能夠達到的普世狀態”的否定,類似空想社會主義一樣將真實的普世藍圖描畫成“空想普世主義”,甚至“無視人性,無視生命的反自然普世主義”;

3.個人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是為國家的強大、民族的興盛也好,為了個人福祉也罷,其實是在為“人性範圍內真實的普世藍圖”而寫下莊嚴的一筆。這一筆必然包含著其個人的自省、反思、善與惡的博弈;

4.中國的某些高官,雖然《貨幣戰爭》的推論牽強,有些屬於譁眾取寵,但其《錯怪》得出的結論是否指明了你們曾經的思維盲點?你們是否意識到金融體系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福祉的重要性,如果在外匯儲備蒸發3000億的之後,還不能以問責的心態來自省、反思,還要把外資控股比例提高到45%,還在那剛愎自用地執行打壓民生的經濟政策,犧牲全民利益來接受美國的通脹輸出,那么你們將毀滅15億人有意識、無意識的努力,你們將會把國家多年積累的財富拱手送人,你們將浪費中國經濟文化崛起的歷史性機遇。如此,“我們將留給後代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你、我、他都將成為千古罪人,即使你、我、他在那笛聲轟鳴的時刻潸然淚下,在那3分鐘後,一同信心滿懷全心進取,也無法改變屬於你們自己又捎帶給我們的“千古罪人”的頭銜!

能寫下這些文字,感謝窯哥,感謝樓下的月亮,感謝道老,感謝格林屋主。

《成人之美》心得體會三:

喜歡深夜一個人坐在電腦前,靜靜地讀天南地北博友的文章,這樣的時間越來越少了,也很少寫感悟了。周圍的人幾乎都在平淡的過著日子,完成本職工作後,玩玩遊戲,打打牌,喝喝酒,一天天就這樣過去了。其實我也在混時間,只不過比他們“高雅”點罷了。讀些小文章,沒有目標,沒有壓力。

梁衛星的《成人之美》,我在以前讀過幾章,印象不錯,但忙起來就沒有心情讀下去,《讀寫月報》後幾期的連載被拋擲在一邊,寒假開始閱讀繼續閱讀,讀得很沉重,教育現實如此陰暗,或許藝術高於生活,我生活的環境裡找不到像海老師江念痕一類的人,我們有的是兢兢業業工作的普通老師,也沒有書中所描寫的辦公室里的爭鬥、葷段子,但十幾年的工作給我的感受是生活更加平庸。海無言、江念痕他們的對話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海老師身上有更多作者的影子,我讀小說的同時又認真閱讀梁先生新浪部落格中一些文章,他的文字對我觸動很大,他的博學讓我羞愧,自己讀書之少,尤其哲學,幾乎什麼也不知道,所以年前買了《存在與時間》,還沒開始閱讀,今後儘快補上哲學這一課。梁先生對當前教育現狀認識非常透徹,他的文字猶如魯迅先生的文字給我更多的思考,雖然讀他的文章我經常皺著眉頭。

年假中我經常在網上尋找志同道合的博友,教育部落格越來越趨於平靜,不再如一兩年之前那般蓬勃,我又在新浪、網易、教育線上找了幾個好看的教育部落格,今後更加專注教育類文章,今後也試著自己寫點東西,受網易老班老闆的影響,靜下心來做點事享受教育的樂趣。網路不是虛擬的,許多熱愛教育的朋友讓你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