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1

一縷風,從遠方吹來,混著木質的芬芳和醉人的書香,令人滿心愉悅。書籍里一個個文字沉澱著各式各樣的故事:有鐵馬冰河的壯闊氣勢,有胡風邊沙的駝鈴迴蕩,有青山排闥的田園休閒,有感天動地的情意濃切……這些都使人沉醉於書中。

魯迅說:“讀書如打麻將,真正愛麻將的人,不是在乎贏錢輸錢,而是摸著麻將的感覺。”其實,真正愛書的人也是如此。我覺得,讀書重在心境。一片陽光,一品茗茶,一本反覆翻過已有幾分雜亂的老書,坐在陽台旁的靠椅上,聽著樹葉的沙沙響,足矣。

在那些有著紛繁複雜裝飾的書中,我一眼就相中了你。你的外表十分樸素,甚至可以說是有些舊了。然而,我就是被這樣的你,所深深的迷住了。

一個溫暖卻略顯燥熱的午後,我與你有了第一次相約。拂去你表面的塵灰,你露出了清麗的模樣——一株枯樹,幾隻飛鳥,一葉小舟,一座高山。你就是你——《艾青詩選》。

你的故事很清新,像是乾淨的春日枝頭悄悄探出的嫩綠枝芽。同時,你又溫暖的,讓我在閱讀時,連呼吸都不忍過重。

你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了我那浮躁不安的心。那看似波瀾不驚的行文,卻是一列翻山越嶺的綠皮火車,在那外表安靜的車廂里,我能夠看盡人生百態。微微的酸甜苦辣,讓我受益匪淺,於是我在讀書筆記中留下了你的足跡。我如饑似渴的汲取著其中的水分,來滋潤我荒蕪浮躁的內心,讓它開出一朵清麗的花。

爾後的日子裡,我又在晴朗的午後,牽著你的手坐在窗前。我看到了那名為《礁石》的組詩,這首詩讓我溢滿水的心,搖晃著,將那晶瑩的水珠從眼睛裡潑灑出來。

你說: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裡/含著微笑,看著海洋……。這首詩讓我更不捨得離開你。我眺望窗外,天空已微微泛黃,太陽已失去了些許的光澤。閉上眼睛,仿佛我也聽到了在很遠很遠的地方,海浪扑打礁石的聲音……

以微笑的方式生活,無論你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無論你是一個人還是一個民族。這也許是《礁石》給我的最深刻的啟示吧。

感謝你教會我如此之思,我又想起了遇見你的那個午後,也忽然想起一句安意如的話:“邂逅一首好詩,如同在春之暮野。”

書香餘韻。因為書,因為《艾青詩選》,我的青春不再蒼白,我的人生從此詩意。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2

在太陽下,詩人已完全超越了自身的一切痛苦的回憶,為我們展示出一片太陽光照之下的曾經蠕動著痛苦靈魂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歌頌了受傷戰士的高大的形象,詩人說,他“比拿破崙的銅像更漂亮”,因為這是陽光下最真實的姿態。廣場上,人們高喊,“看我們 /我們/笑的向太陽/”。少女們背著募捐袋,唱著清新的歌,太陽照著她們的,驕傲的突起的胸脯,和袒露著的兩臂,他們,她們,在陽光下,沐浴著午後的陽光,享受著陽光,珍惜著陽光。

這些發自胸腔的語言與歌聲,沒有任何渲染和誇張,痛苦已成為過去,平平實實的自白,更能使讀者能從詩的冷凝的情境中感觸到歷史的沉重和濃濃的抒情氣韻。

生命內部殘留的酸痛,只說明必須掙紮好久才能站立起來。這些誰都能真切理解的生理和心理的感覺都切切實實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和思考,因而使平實的詩句有了很大的張力和重力。

事實上,這種交織著昨夜的傷痛和迎接黎明的生命甦醒時帶淚的歡欣,絕不能認為只屬於曾經是囚徒的詩人自己對人生的回顧。應當看作是一個為了拯救民族的危難和命運與千千萬萬祖國的兒女們奔走抗爭的赤子的心聲。

那個時期的人們,格外珍惜陽光,不是因為那時候的天氣不好,而是這陽光,是他們所奮鬥而來的,而現在的我們,在陽光的呵護下,是否也做到了珍惜陽光呢?

我想這也就是愛國的意義,珍惜前人所留下的,發揚現在所擁有的,就是為了,讓這抹陽光,照耀的更加絢麗,燦爛,耀眼。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3

這部小說如此大名鼎鼎,想寫寫讀後感,也一時塞住了起來。

這些年來前前後後讀過幾遍,有時斷斷續續,不如少年時代的閱讀那么專注。可每一次讀起來,不得不佩服塞林格對意識流的表達能力,每一個少年都能讀懂裡面的共鳴。

我想我自己是早熟叛逆得很的,十五六歲的時候就決定逃避現行的愚蠢教育體系,無奈父親手段更為高明,耐心將我引導回歸,最終沒有鬧騰還安安生生考了大學。那時就是見不得這愚蠢的世界,儘管自己根本就沒有見識過世界,自以為自己就是世界。

《麥》裡面最最撞擊世人內心的這段話:我會站在一道破懸崖邊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說要是他們跑起來不看方向,我就得從哪兒過來抓住他們。我整天就乾那種事,就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好了。

我們都是那些跑起來不看方向的小孩。八零後這一撥人,在體制內學習著呆板的知識,內心忙亂卻又荒涼,想要大聲說話沒有人聽也就罷,關鍵還不知自己到底想要表達一些啥。我們這一撥人最原始純真的天分,是真真實實被這制度被這愚蠢的教育體系害慘了。

如此一來,這還真是一篇純粹的讀後感,小說本身確實不值得費墨劇透,讀過的人自然共鳴點頭,還未讀過的人也一看就懂:嗯,這是一部叛逆的青春咆哮。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4

書,就像一位有趣的智者,既會告訴你一些人生道理,有時又會讓你忍俊不禁;書,好似一縷陽光,既會照亮你黑暗的心房,又會溫暖你麻木的心靈;書,猶如你精神的避風港,既會使一顆顆疲憊的心靈找到一個停靠的港灣,又會讓在外漂泊的遊子得到些許溫暖不忘初心地繼續走下去。我很喜歡讀書,迄今為止,我已在浩瀚的書海遨遊了數十載。今年暑假,我又重溫了一本很溫暖的書——《解憂雜貨店》。

這本書是著名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一本很經典的構思精巧的小說,它沒有世界名著那種巧妙的措辭和深刻的立意,它只有一個順水推舟,溫暖人心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三個小偷——翔太,敦也,幸平。這三個小偷這個老舊的浪矢雜貨店看做普通的藏身之處,卻無意中發現了這個雜貨店連線著過去和未來,還有許多封諮詢解憂的信件。在過去各種身份的人向浪矢雜貨店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時,他們用自己不成熟的方法給予了諮詢者建議,也選擇了暫時忘卻自己危險的處境。

這些諮詢者,都因解憂雜貨店選擇了自己的路,其中雖有誤解,但是最終,誤解都已經被解開。翔太,敦也,幸平這三個小偷也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書中的浪矢雄治老爺爺曾經說過:“其實每個來諮詢的人心中都是有答案的,而諮詢只是為了確定他們的答案。”我的身邊沒有解憂雜貨店,沒有浪矢家族,沒有那三個少年,但我的內心確有類似諮詢者們的提問。也正如浪矢老爺爺所說,我的心中卻有答案,但我不會果斷地給我的答案按綠燈。我也有過徘徊的感覺,也感到有些彷徨,找不到方向,但看完這本很溫暖的小說後,我心中的疑雲也逐漸消散了。

就是這樣一本小說,給予了我的心靈極大的感動;就是這樣一本小說,給予我了前進的希望與方向;就是這樣一本小說,給予了我那樣大的溫暖。是的,人生路漫漫,雨過天晴會有,大霧瀰漫也會有,而在大霧中為自己指明方向的,有時就是一本書。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5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早年生活的一種追憶,裡面有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有他對老師和朋友的記憶。以前我就讀過裡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對他描寫的那個又黑又瘦,教學嚴謹的老師印象深刻。

這篇文章里“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切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對這一段我印象深刻。

從這篇文章里學習魯迅先生的寫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尊為“膠菜”,福建野生的蘆薈運往北京,美其名曰“龍舌蘭”作鋪的,再寫他在仙台所受到的優待,就水到渠成,從中也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的謙遜情懷。

這一篇是敘事散文,從文中充分表現出魯迅先生的愛國精神,因為無法苟同於當時中國人的態度,為了喚醒,拯救當時已經麻木的中國人,他也在此時改變了學醫救國的初衷,雖然從此與藤野先生分別,但藤野先生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萂真摯無私的愛給了魯迅極大的鼓舞。“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於是點上一支煙,又繼續寫此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魯迅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奠基人。從他的文章中不但可以學到高超的文學寫作技巧,還可以從中學習他的高風亮節的情操和那無謂的革命精神。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6

周五參與的公司關於企業核心價值觀之追求卓越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

關於何為追求卓越的理念,我認為每個人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凡是克服了內心的恐懼與障礙, 用實際行動勇敢的面對和完成每一次挑戰,那就是超越了自己,又超越了別人,達到了追求卓越!

對自己而言在工作中任何主動完成的“第一次”工作都是一種卓越,第一次主持會議,第一次主動代表部門發言,第一次承擔並完成從沒接觸過的工作……都是卓越的表現。

在我的工作中,我想會展運營部總監助理這個崗位的職能,除了讓我能將三年多的大中型會展項目負責、管理、執行經驗得到升華以外,對於一個部門的管理與協調相關的工作是一種挑戰,怎樣更好的協助總監統籌展會項目和部門管理工作,日常的每項工作都需要有“自驅力”,我想我一直都在用實際行動在認真完成每一項工作,不管是以前、現在還是將來的我,對於會做的工作,需要主動去研究怎樣做才能提高效率,將成果最大化,並歸納出流程,要求自己做的更好!對於不會做的工作,要主動面對問題和困難,虛心學習與請教,尋找解決的辦法,在完成工作的基礎上得到提升。

就像培訓中所說,“卓越不是一個標準,而是一種境界,他不是優秀,而是優秀中的最優”。我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最優!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7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裡的守望者》,

帶回家細細閱讀,只覺得愛不釋手。

整篇小說用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敘述全書,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個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實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精神文明的實質。本書的主人公霍爾頓四門功課不及格而被學校開除的16歲少年。他因被開除而又不敢回家而開始了流浪生活。倒扣鴨舌帽,穿大號風衣,抽菸、醺酒。他厭惡這個世界,討厭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但他自己卻揮霍無度。

表面上霍爾頓是個玩世不恭的壞孩子,但實際上他卻有顆純淨善良的心。他愛自己的妹妹,就在見她的那晚,霍爾頓說出了這段話:“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霍爾頓說,他想像著在一大片麥田裡,幾千幾萬個小孩子在遊戲,周圍除了他沒有一個大人。他就站在麥田邊上的懸崖旁守望著,看哪個孩子朝懸崖奔過來就捉住他,不讓他掉下懸崖。這是他的一個美好幻想,也是他美好心靈的見證,他希望那些快樂的孩子不要跌入懸崖,而是永遠快樂的奔跑,而那麥田似乎象徵著物質世界,他希望生活在充滿物質主義精神世界的孩子不要迷失自我,走向懸崖。但是最後,霍爾頓還是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成不了真正的叛逆,這可以說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筆下人物霍爾頓的悲劇所在。

由此,我想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雖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8

當我一口氣讀完這本佳作時,心中感慨萬千。受《活著》影響,讀這本書之前,我便想到許三觀最終一定是賣血身亡。但作者余華這次卻為他安排了一個很好的結局。這本書有對於生命的思考,有時代的印記。歷經大躍進、_、改革開放三個階段,是舊時代的縮影。我認為《許三觀賣血記》雖無《兄弟》般驚濤駭浪,也不如《活著》般深沉,但它卻給人不一般的會心一笑。

他是那個年代的背景里最平常的小人物,沒有太多文化卻無私善良。在窮困的舊中國,大部分的人只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家中遇難時,他們只能想到賣血,也只能賣血,因為他們什麼都沒有。故事中許三觀賣了八次血,為妻子,為三個兒子,從未想到過自己,精神的折磨,身體的摧殘,一次又一次,許三觀都將困難解決。

許三觀是個真男人,是個好父親。談起一樂,人們都說他長得像妻子許玉蘭的情人何小勇。因為這事,許三觀覺得自己當了“烏龜”,他恨,他惱,他不再喜歡一樂,他也愁,為什麼他最喜歡的一樂是別人的兒子。饑荒時,許三觀賣血帶妻子、二樂、三樂去吃麵條,卻唯獨不帶一樂去,這是他賣血的錢啊!他怎么捨得讓別人家的兒子共享呢?在知道一樂無比委屈後,他心軟了,帶著一樂去吃麵條,並且在以後的日子裡,對待一樂如親生兒子。最動人的是一樂患病時,他去籌集醫藥費,一路靠賣血艱難來到一樂作文治病的上海,而這其中的艱辛又有誰知道。他身子發虛暈倒醒來再賣,終於在上海見到思念至深的兒子,許三觀就是這樣散發父愛的光輝。

故事的最後,許三觀想為自己賣一回血,他懷念以往賣完血後在勝利飯店吃炒豬肝,喝黃酒的時光,卻發現自己的血不再有人收了,妻子許玉蘭對他說:“我們現在不用賣血了,現在家裡不缺錢了,你想吃什麼,我就給你要什麼!”

沒有華麗情節,《許三觀賣血》只有一個簡單的故事,聽余華講述一個小人物的悲歡。感嘆許三觀這一生坎坷的命運,面對不同逆境,他選擇樂觀。全書以賣血為主線,將許三觀的一生勾勒出來,也讓這個男人有血有肉,他隱忍善良,他人性的光芒體現出對四叔、對妻子劉玉蘭、對情敵何小勇和出軌的林芬芳身上。

哭著,笑著,看完這本書,心中早已悲喜交織,這樣的愛也很珍貴。世上像許三觀這樣的父親真的很偉大,儘管他們平凡或卑微,但是他們也很崇高,值得我們用一整顆心去愛戴。

法國的《讀書》雜誌介紹說:這是一部精彩絕倫的小說,是外表樸實簡潔和內涵意蘊深遠的完美結合。

特殊的年代,人們就有特殊的活法,那個時代困難無法想像,可許三觀並不遺憾而是滿足與幸福;處在和平時代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感到滿足呢?人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想,我們也該去尋找我們心底那個許三觀了。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9

說到閱讀,讓我想起《牛虻》這本書,我在二年級的第一學期讀了它。

我記得當時我在讀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傑作,然而,主人公保羅在身體疼痛時,回答的話卻是“你可以讀《牛虻》這本書”,所以這本書引起了我無法控制的好奇心。最後,正如我所希望的那樣,我讀了《牛虻》,並被它引人入勝的情節迷住了……

主人公亞瑟讓我敬佩。十八歲的亞瑟從小缺乏父母的照顧,和哥哥住在一起。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顛覆了他的日常生活。他被一個偽君子誹謗,後來又因為神父調職,痛苦偷渡到南美洲,到處遊蕩。不屈不撓的意志與滿身傷疾成為他見證了他所經歷的一切,他的眼睛,散發著光芒,不曾黯淡過。

亞瑟,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在遇到困難時保持鎮定的態度,無私奉獻的英雄精神,這些深深地吸引了我。他是一個陽光燦爛、性格開朗的少年,經歷了異常的艱難,但他已經一個個克服了,他把名字改為“里瓦雷士”,成為了諷刺現實的小說家——牛虻。他扭傷的左臂和身上的傷痛並沒有阻止他,反而使他更強壯了。

看看他,再想想自己,我臉紅了,感到羞愧難當。主人公亞瑟經歷了那些挫折,沒有讓他放棄。而我,面對一次小小的挫折,一次小小的考驗,我為什麼不採用他那種冷靜沉著的態度呢?為什麼不向他學習不屈不撓的精神呢?為什麼自己會考試不及格,那還不是因為自己上課不認真聽講,回家不認真學習。所以,我必須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這又讓我想起了“無論我活著,還是死了,我都是一隻快樂的牛虻”這句話。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10

《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經典,也是老舍的成功之作。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生在一個茶館裡。茶館裡人來人往,匯聚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六七十個主,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銳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中國的歷史命運。

這就是《茶館》投影出的中國!

裕泰茶館在大時代中生存了下來,必然有他的生存之道。先從茶館的內部裝飾開始說起。

從茶館中桌凳的變化就側面反映了這裡生意的好壞。第一幕中店裡放的是長桌,方桌,方凳,長凳,小凳。這樣客人的容量還是挺大的。當時天泰,廣泰,德泰都已經關門了。市場競爭的壓力不大了,勉勉強強的混口飯吃。第二幕中一律是小桌與藤椅,桌上鋪著淺綠色桌布。牆上用的是時裝沒美人,可見王利發緊跟時代潮流。第三幕中都換成了小凳和條凳,家具也黯淡了,門庭也不光線了,歲月讓裕泰失去了生氣。體面也不是這裡的形容詞了。除了這明顯的外部裝飾,還有那些個字條。

“莫談國事”這條子陪著裕泰一起經歷了半個世紀。第一幕中茶館各處都貼著這條子“莫談國事”。第二幕中的“莫談國事”更大了,更醒目了,功能依舊。第三幕中“莫談國事”有了一個夥伴“茶錢先付”。“莫談國事”更大,更多!這是一張神奇的條子。

“ 莫談國事”將封建無限的放大,也無限的反應了社會的落後。“茶錢先付”反映了裕泰的生意已經岌岌可危了。

在茶館中不僅僅有陳設的條子,還有人。《茶館》中人物繁雜但每一個都有鮮明的個性。

其中在全文的結尾的時候有一個沈處長。他一共只有一點點的台詞,是七個“好”字和一個“傳”字。語言極其凝練,但同時把這個人表現的淋漓盡致。沈處長的出場穿著軍便裝,高靴,帶馬刺,手持小鞭,後面還跟著兩個憲兵。他明顯是一個很霸氣的人,但少言寡語。不說話,用眼神示意也許就是這些長官的特徵之一。

沈處長不過是這戲中的跑龍套,而王利發是貫穿整部戲的靈魂人物之一。

王利發是一個小小茶館的老闆,為了生存,他阿諛奉承,逆來順受。這不僅僅是他的茶館,也是他父親的。所以茶館不僅是一個賺錢工具,更是他父親的饋贈和希望。一個不卑不亢的人,但不是一個苟活之人,他很堅定的保護家人,自己堅守茶館,最後用上吊來結束生命。

《茶館》是我讀的第一本戲劇。人物繁多,我每每讀過都不時的翻到前面去看人物表。雖然人物多很繁雜,但老舍能清晰地寫下這么多,可見他能力的強大。一張張醜惡的嘴臉,一張張善良的臉龐,都在老舍筆下栩栩如生。我讀出了世道淪落,讀出了人間正道是滄桑。

《茶館》很經典,人物很傳奇。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11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

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題記

這是一部用血與淚書寫成的悲壯篇章。解放戰爭時期,在山城重慶,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地下工作者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機關的殘酷鎮壓和迫害,但是他們不畏強敵在監獄中與之進行不泄的鬥爭……

“為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把牢底坐穿”,“失敗膏肓土,成功祭蒼生”,“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是什麼?讓共產黨員有這樣的意志。這些人都不是當時一些家庭條件困難,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都是一些青年知識分子,從小都有富裕的家庭生活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是在自己的人生實踐選擇道路當中,他們投身於社會革命,為整個國家民族和大多數的利益進行實踐,這崇高的選擇促使我們去思考,人應該怎么去活著?人應該怎么去奮鬥?人應該怎么去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以及個人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應該所盡的責任和承擔的義務?

當我們坐在溫暖的家裡悠閒地喝著熱茶時;當我們在設備先進的校園裡讀書時;當我們在假期里快樂地玩耍時,我們是否會想起幾十年前為了建立新中國而勇敢地與敵人作鬥爭的烈士們?是他們讓我們過上了美好的生活,是他們使我們的祖國強大了起來!這種拋頭顱、灑熱血,為共產黨,為一代代人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我們要將先輩們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續下去,讓我們的國旗在我們的國土上更加驕傲地飄揚!紅岩精神,時代的驕傲!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12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個叫大衛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三年光陰,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並漁獵,耕耘,沉思,寫作,最後誕生了一部偉大的散文集《瓦爾登湖》,每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了,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影響深遠。

下午,反反覆覆地讀著梭羅的《瓦爾登湖》,真的很感動。他的文字是樸素的,但他的思維是獨特的。我確信那是一個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爾登湖獨居時年紀並不大,即便死去時也稱不上“老人”,但他卻給我一種唯有老者方有的廣博、沉穩和智慧的感覺。他與孤獨為伴,但並不消沉。他那么熱烈地愛著自然,用孩子般的想像遨遊並描繪著自然。他積極地探索著人與自然的關係,堅定地維護著自然的古典生態。他相信: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所以熱情地謳歌著心中的女神——瓦爾登湖,這又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應保留的一塊聖地呢?

我們仿佛看見一個叫梭羅的28歲的年輕人,孤身一人來到距離康德鎮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在最短的時間裡,花了不到28美元,用自己的雙手在湖畔蓋起了一座實用的小木屋,並生活了兩年零兩個月又兩天。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裡,梭羅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圍種豆、蘿蔔、玉米和馬鈴薯等農作物,用收穫的果實來填飽自己的肚子和補貼家用買生活必需品,完全靠自己的雙手過了一段原始簡樸的隱居生活。

作者在瓦爾登湖畔追求孤獨,實際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孤獨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的心裡呼聲。

去拜讀這本心靈的教科書吧!它會讓你不虛此行。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裡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13

每當我打開一本新書,閱讀一篇好文章,就好像在我眼前展開了一個新世界。朱自清的《匆匆》就是這樣,它給我啟迪,給我力量,催我奮發上進。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春意盎然,充滿詩情畫意的開頭就深深吸引了我。仔細看下去,作者原來不是為描寫明媚的春光,而是用去而復返的燕子、楊柳、桃花來反襯時光“一去不復返”,告訴我們要珍惜時光,要奮發向上,有所作為,字字句句都發人沉思。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是古人留給後人的名言佳句警句。能用錢買來時間嗎?誰想讓時間過得快點,或讓時間過得慢點,都是不可能的。問題在於如何做時間的主人。

有許多偉人就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們都是惜時如金的人!我們敬愛的周,日理萬機,一夜就審閱一尺多高的檔案。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廢寢忘食在屋裡寫作……

在學習中,我體會到只有駕馭時間珍惜分分秒秒,才能成為時間的主人,而不做時間的奴隸。在學校,我們上課要認真聽講,充公利用每節課40多分鐘的時間。放學後,認真完成作業,然後擠出點時間來多讀書,參加有益的活動。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要想做一個合格的畢業生,要想有所作為,讓我們同時間賽跑!去努力,去奮發向上!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14

《黔之驢》出自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三戒》想像豐富、大膽,在詼諧中帶著智慧,幽默中不乏哲理。今天有空閒的時間,我又翻開了《三戒》,去品讀《黔之驢》蘊含的智慧與哲理。

《黔之驢》這則寓言,講的是一隻驢被一個好事者帶入貴州又放到山下最後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一切都起源於好事者的想法。如果好事者沒有這個奇怪的想法,驢的命運就不會有這么悲慘了。說不定,驢仍然過著雖然平淡但屬於自己的生活。

好事者突發奇想,把驢帶入了貴州,卻沒有讓驢去做它擅長的事情,這分明就是不識材、不會用材了!人家伯樂都可以發現馱車之馬是可用之材,使馱車之馬脫離大材小用的困境,而好事者卻沒有發現驢的長處,還覺得驢一無是處。這個道理,和“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道理上是一樣的。

我想,柳宗元先生是要通過好事者告誡統治者們不要不識才,而是要用人之長。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人都有他擅長的事情。只有讓每一個人都去做他擅長的事情,才是人盡其才。

話又說回來,這好事者就是要將驢放到有老虎的山下,也應該事先將保護自己的技能傳授給驢,使驢不會落入老虎的利爪,成為老虎的食物。不然的話,驢也不會因為“技窮”成為千古笑談了。

艾青詩選九年級必讀書目讀書筆記600字 篇15

這幾天饒有興致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是一本具有豐富多彩的想像力縝密細膩的《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是儒勒·凡爾納寫的,他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最生要的科幻和冒險小說家。

《海底兩萬里》中情節設定古怪離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充滿神密色彩的海底世界。語言生動有趣,既是藝術的語言,又是科學的語言,對各種海底事物的說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在《海底兩萬里》中,介紹了一艘“鸚鵡螺"號潛艇,它是一個令人驚嘆的現代工業傑作,電利用海浪發電,供給船上熱、光、動力,它所需的一切都取自於海洋,它是一位自稱為與人類斷決任何關係的神秘人物———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個荒島上神秘建造起來的。

這本書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力,但是這種幻想不是盲目的和隨心所欲的胡編瞎吹,而是充分利用了當時上升發展時代的科學成果,通過巧妙的構思和詭譎多變的情節,將幻想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並藉助幻想表達對科學大發展的熱烈探索和強烈追求。

在今天的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由於人類的長期開採,陸地上的石油,天然氣、煤、鐵、銅、錫、錳、硫等多種礦物質和元素以經十分稀少,科學家發現,海洋里蘊藏著許多陸地上稀少的礦物質和元素以及陸地上沒有的元素,所以我們應該把目光轉向海洋,在海底尋找我們需要的礦藏和元素。此外,海洋還可以為我們提供高蛋白食品,而海浪和潮汐的能量可以為我們提供無窮無盡而又價格低廉的電力。

海洋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高歌:享受海洋,保護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