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400字

高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400字

我的一生一直是屬於你的,而你卻對我的一生一無所知。

就像空靈的鏇律,緩緩流淌的憂傷,貝多芬的《月光曲》在充滿著愛的夜晚溫柔地彈奏著,這就是我讀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最深的感受。

高爾基曾說過,茨威格是一個傾向於悲劇性的藝術家,而在他之前還沒有人這樣深刻地懷著對女人的驚人的慈悲之心描寫過愛情。他選擇了最艱難的文學主題,可他筆下演繹的愛情卻擁有著無與倫比的美麗與光輝。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以一種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筆調刻畫一位被遺忘的“陌生”女人臨死前向她心目中那個天神發出深沉的愛的宣言。

“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這種悲傷的嘆息,這種愛到絕境的無奈是信的首句。作者以他細膩精確的語言和與人物融為一體的心,在默默訴說著那位陌生女子的柔情、愛戀和繾綣纏綿的思念。

“我在大門口千百次等待過你,總在樓梯上偷聽你的腳步聲。”是的,正如她說的,“我整天什麼也不乾”,只是坐在冰冷的門廊前耐心數著他回家的鐘點。日復一日,她猶如跌進愛的深淵。不幸的是,母親的再嫁迫使她與r分離,不能再借鄰居之便接近觀察r了。而那離別之夜,她奄嚴寒冰凍里足足等了r一夜,想向他表白心跡,結果換來的卻是心的破碎——r和另一個女人相擁而歸。

即使受到如此巨大創傷,她在離開r後,一心仍全維繫在r身上。她拒絕外出,拒任何人於千里之外,她只想在心靈深處與r單獨在一起,不願分心。一個孤獨少女以這種愛的痴狂折磨自己,以至是悲慘絕望的狂熱。茨威格的自然而近於本真的文字里,流露出他悲天憫人的情懷,行文籠罩在一種淡淡的卻深入骨髓的憂傷里。

她終是受不了思念的煎熬。於是,她義無反顧地與父母決裂重回r所在的城市。她每天在商店辛苦工作,而鄰街是r的居所。每一次她抬頭望向窗外,只是單純地希望能遠遠地用她的目光摟抱r的臉。下班後,她常常在街上來回走,渴望能有一次與r的重逢,就像真實再現席慕蓉的那首《一棵開花的樹》一樣:“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命運終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垂青了她,讓她與r擦肩而過,更驚喜的是r似乎被她的光彩奪目所吸引,駐足與她交談,並用他特有的那種仿佛把對方緊緊擁抱起來的勾魂攝魄、脈脈含情的目光注視著她。

儘管r早已不記得她就是那個鄰家女孩,她仍心甘情願地為這次相遇奉獻了她的全部。而r只留給她幾朵白玫瑰,可卻是她一生的記憶——每年r的生曰她都會匿名送出一束白玫瑰。當然,這次相遇也帶給她意料之外的喜悅——她有了r的孩子。她知道r是個一往情深卻愛不專一的人,只喜歡輕鬆愉快地遊戲人生,不願去承擔責任或犧牲什麼,於是她將一切守口如瓶。可是好像孩子承載不了她的愛,很快因患流感而被天使帶走,她也不幸染上惡疾。

只有在這個徹底絕望的時候,她才懷著將她燃燒成灰燼般的熱烈而無望的愛,向r發出來自肺腑的深情,並低訴著過往。這是一位女子生命垂危之際的告白,是發自內心和口唇的痛苦告白。像普希金的詩“我曾經默默無語地、毫無指望地愛過你/我既忍受著羞怯,又忍受著嫉妒的折磨/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可她一輩子忍受這種不為r所認出的命運,隨著這種命運而死,一直沒被認出來。

小說的結尾如晶瑩的水晶、琉璃,充盈著輕輕淺淺的藍色。r在看完那封信後,雙手哆嗦。他只隱約感到這一切仿佛是在夢裡發生。而那陌生的女子,她飄忽不定,卻熱烈奔放,就像遠方傳來的一陣樂聲。

茨威格讓故事到這裡結束,可我卻如海子所言“萬里無雲如同我永恆的悲傷”,這份愛情紮根於我的心底,開出花朵,散發出芬芳……

這篇高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400字,就為大家呈現到這裡,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大家暑假過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