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說管理領導力心得體會

為增強員工自我管理水平,提高職業素養,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幾篇關於李強說管理領導力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李強說管理領導力心得體會篇1

部門先後兩次組織員工集中學習《李強說管理》有關"態度決定成敗"、"中層的定位與責任"、"用人之道"以及"執行力與領導力提升"四個部分的視頻教學課程。李強老師驚人流暢的表達能力和精銳的洞察力深深折服了我,課程中所引述的案例貼近現實,在實際中可加以套用,有助於我們工作靈感的激發,對我個人的"心志修煉"更是一次有益的化學碰撞。

剛剛走上職場的年輕人往往"心眼"太高,一心想著做大事,對工作上的小事敷衍了事、做得馬馬虎虎,長期以往,必將在領導和同事心目中留下"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從而阻礙個人職業發展。殊不知,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人生處處是考場,人生事事皆考題,人生人人為我師。俗話說,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業績是證明你在努力工作的唯一法則。在公司工作,任何員工都是努力證明自己成績的戰場,無論何時何地,沒有工作業績,永遠只能是受人擺布的棋子,甚至是一枚棄用的棋子。

身在職場的我們往往追求要做一個管人者而不被人管者,殊不知這恰恰正是自身認識偏差的所在。任何事情均有一體兩面的屬性,如太極圖的陰陽共生、矛盾的兩面性,萬物莫能例外。同樣,職場中任何一個平凡的職位,都有管理和被管理的雙重屬性,普通員工追求上進做管理者的積極心態固然好,充分正確認識被管理和管理的角色定義顯然更加有助有個人成長和進步。

管理者的定義不在於職位的高低,而在於是否是所屬問題的終結者,是否具有自動自發的主觀能動性。以此衡量,每一個身在平凡崗位的普通員工也可以在被管理的同時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管理者即是"管他人"更是"管自己",只有首先把自己管理好,才能管理好別人。一個沒有被別人管過的人,一輩子不懂怎么管別人;一個沒有被別人教過的人,一輩子不知道該怎么教別人;一個沒有被完善的制度約束過的人,永遠不可能寫出完善的規章制度。放正心態,在"管自己"和被管理的過程中,虛心學習、積累管理的經驗,是走向"管他人"目標的便捷大道。對於工作和生活,多數人習慣抱怨,總認為自己付出的太多而得到的太少。對此,我們需要牢記李強老師所告誡的話:如果你對你的報酬不滿意,你應該看看你的態度,你滿意嗎?如果我相信你的態度,是讓你滿意的,你的報酬一定是讓你滿意的;如果你的報酬讓你滿意,你的態度一定會更好;如果你的態度好,久而久之會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這種良好的行為久而久之會養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最終定性,會成為你的性格;而這種性格一定會決定和改變你的命運。

泰山不拒細壤,大海不絕涓流,任何成大事的人都是從做好小事開始。心在哪裡,收穫就在哪裡。既然選擇走進公司,身在一個平凡崗位,最明智的辦法就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盡心盡責做好崗位工作,在平凡工作中錘鍊自己的意志,與同事緊密合作,敢於承擔和負責任,通過工作獲得歷練、通過做事增長閱歷,通過工作總結積累經驗......堅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不簡單,再平凡的崗位也會成就你的不平凡;把每一件小事做精做透為"專長"。不簡單為工作而工作,也不只為薪水而工作,做事用心,保持一份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工作態度,定位於成長和快樂,那么我們的工作會越做越好,成長發展的空間也會越來越大,持之以恆,成功自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李強說管理領導力心得體會篇2

為提升中層管理幹部的綜合管理能力,最近,開灤蔚州單侯礦織全礦中層管理幹部進行了為期5天的培訓,培訓內容為"李強說管理",這次培訓是在單侯礦為適應企業健康、快速向前發展特定時期開展的,可以說相當及時和必要。通過這次培訓,我感受很深,下面我就這次學習培訓談談自己的一點粗淺看法。

企業要發展,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目前,我們的管理隊伍在管理上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思想認識上與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還有差距,管理上還不能緊跟形勢發展的步伐,因此,開展這次學習對我們來說,不僅能給思想充電,更重要的是能為以後開展工作帶來許多好的管理方法。

李強說管理,儘管內容來自於民營企業,但是,裡邊有許多好的方法和經驗是我們國企管理人員可以借鑑和學習的。比如說,怎樣用人、怎樣做人、怎樣去做好中層承上啟下作用等等。裡邊最使我感受頗深的是:"怎樣去以薪酬留人、怎樣情感留人和怎樣以知識留人",這種管理方法最適合企業。是的,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人是企業最活躍的因素。首先,吸引人才,要捨得投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不僅要以優厚的待遇使人才不請自來,還要留住人才,要用感情感召,與他們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對他們要珍惜、愛護和尊重,這樣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適當提高工程技術人員、各級管理人員以及在工作中有技術特長員工的工資和獎金,並對每年為企業做出重大貢獻的科技、管理人員給予重獎,使員工感到自己勞有所得,有事業感,成就感,在他們感到企業的溫暖的同時,也激勵其他員工的積極向上精神,與此同時企業也達到了留住人才之目的;其次,企業要尊重知識,要經常對有知識的人員委以重任,讓他們感覺到企業尊重他們,使他們的知識化作無形的資產。同時要學會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學歷固然主要,但不可一味追求高學歷。只要員工求上進,我們可以採取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術培訓,扶持員工自學成才。因為企業的用人標準主要看他(她)能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或者社會效益。只要對企業發展有利,能給企業創造效益的人,就是真正有知識的人才。

三是應堅持依據德才兼備的原則對員工進行考評。首先,"德"應是前提,"才"是基礎。俗話說:"有德有才能幹事、有德無才會誤事、有才無德能壞事"。所以,企業要有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目前,多數企業主要是按照綜合考評德、能、勤、績等方面,由組織評定其人才的工作情況。這種做法對於一些技術能手、能工巧匠類的員工人才、崗位人才就未免過激了。因為這種做法很容易造成對人才的求全責備,出現講台階、看資歷、唯資歷的問題,是不利於企業對這部分人才的管理和使用的;四是要想管理好人才,企業必須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勵和約束機制。要知道,人才也會產生惰性,也會滋生驕傲自滿情緒的。所以,在企業內部,決不可把對人才的定位定死,而要用績效考核的辦法對人才進行激勵和約束,要把其收入緊密地和其貢獻聯繫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和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能夠全心全意地為企業服務。

李強說管理領導力心得體會篇3

最近有幸觀看了著名培訓教材——《李強說管理》,深刻認識到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特別是如何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雖然該教材的主要培訓對象是企業中層管理者,但對基層管理崗位同樣有用,並且會終身受益匪淺。現揀其中幾點,簡單談談體會。

第一、態度決定成敗。

看一下“態”字的寫法,一個“大”字、一個“點”、一個“心”字,意思就是“大一點的心”,也就是“多用心”、“深思熟慮”,這不就是“悟性”嗎?做人、做事、做管理,都是需要“悟”的,不“悟”是不會明白的,更可怕的是“弄不懂領導意圖”,甚至“不明事理”。那一撅犟起來,就是態度問題了。沒有好的態度,任何事情都做不成,除非偶然,但絕不會長久。只有將態度變成常態,即深入骨子裡,成為一種人人認可的行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才會順手拈來,信口開河,這就是自信。所以,一個人改變了思維模式,就注定會改變行為模式,最終會導致結果成為必然和事實。俯身認真自檢一下,便會覺得有時的確態度不好,因此一直失敗。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聽、去看、去想,把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用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並醞釀、提煉、創新,運用自如,定會使自己成人、成事、成功。

第二、做問題的終結者。

問題是被人製造出來的,也應該是可以終結的,成功還是失敗,關鍵就看你是製造者,還是終結者。作為一個企業的合格管理者,應該善於發現問題,並採取可行的措施,去努力解決它,即使一時半會解決不了,也要全力以赴,相信,如果不是方向錯了,只要堅持下去,定會找到解決的辦法。管理工作在用生命經營泉林 讓泉林造福社會

於抓落實、搞監督,只有把工作落實到位了,才可能出現想要的結果。一個沒有把工作落實到位的人,不會意識到這個工作的重要性。換句話說,一個人失去一個工作或扔掉一個飯碗,就是沒有把它當回事。因此,日常工作中,必須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崗位工作,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應該做的事情,同時要不斷的反思自身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避免別人的短處。哪怕是一個簡單的事情,也要百分百的用心去做。萬事始於腳下,也要止於腳下。

第三、學會運用非職務影響力去做成事。

一個人的職務大小,決定了責任大小,也決定了可使用的影響力——權力的大小,但事實證明,單憑靠職務影響力,未必能把事情做好,甚至不能做成。因此,一個管理者要有足夠的人力魅力,能影響別人甘心情願去為你做事情,哪怕是面對領導,一個優秀管理者也要運用智慧去影響他,徵得他的支持或認可,這樣才會有說話的份——權力。這就是李強說的“承諾、責任、誠實、合作、決斷、冒險、表達、參與、終結”。一個人承諾了,就要有責任感,就用心去做。言行一致,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獲得誠信感。共同做事,合作愉快,單獨做事,當定則定,不怕失敗。把自己認為對的說出來,堅持下去,並參與其中。當天時、地利、人和都占了時,成功就不遠了。仔細審查一下,非職務影響能力正是我們所缺乏的。聯繫以上兩點,就不難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做事的良好態度,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故沒有好的結果;二是遇到事情或出了問題,不會行於樹,止於風,只是一味躲避或推卸,沒有用心去解決它。責任是推不掉的,好結果也不會憑空而至。因此,必須重新審視自己,查缺補漏,學會別人會的,更要學會別人不會的,成為一個全能的管理者,方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