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陪導遊歡迎詞3篇

導遊是旅遊活動的直接執行者,地陪導遊是旅遊目的地的導遊,下文為大家介紹地陪導遊歡迎詞範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內容吧!

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來到非常富有魅力的衡山,我代表衡陽熱情的人們歡迎你們的好來。我是來自海外旅行社的導遊呂霞,大家可以叫我小呂。在接下來的遊覽中希望朋友們為我們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衷心朋友們能夠好好享受,度過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

祝融峰是南嶽最高的峰,海拔有1300.2米,衡岳千仞起,祝融一峰起。自古以來,遊人皆以登上祝融峰為一大樂事。

詩人墨客用詩文來讚頌祝融峰的確實不少。唐代詩仙李白有詩云:

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

回飆吹散五峰雪,往往飛花落洞庭。

就是寫的這個場景。

祝融峰的附近有很多的寺廟,我們現在要看到的就是祝融峰南面的上封寺,以前叫光天觀,我們現在走的是花崗岩路,層層梯接到峰頂底下,這石路的兩旁都是矮松,山花都開的非常鮮艷,現在看到的就是上封寺的正前門是南天門。我們現在去上封寺後山上,那裡有一個觀日台,現在看到的觀日台旁邊有一塊石碑,有“觀日出處”,我想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大家應該能看到“一輪紅日滾金球”的奇景喔。大家可以住在上封寺的招待所里,第二天黎明到觀日台去看日出,你能看到太陽升起的過程,景色是非常的美,只看見東方一片灰白色的天空,漸漸出現了淡淡的紅色,接著慢慢的光芒越來越大,五彩繽紛漸漸成為了一個火球,冉冉升起。你們真的要自己一睹這景觀。

祝融峰海拔比南嶽鎮高很多,屬於我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無霜期長,冰凍期短,具有夏涼冬寒,雨量充沛,霧多風大,氣溫垂直變化的特點,形成上中下三帶。有事山下艷陽,山腰霧滿,山頂風雨,形成所謂的“三重天”的奇觀。

現在看到的就是祝融殿,也就是老聖帝殿。明萬曆年間建造的.現在的祝融殿是重建的,山高風大,所有建築是用堅固的花崗岩砌牆,以鐵瓦蓋的頂,現在的建築是後來重修的。祝融峰殿宇內一直供奉著兩位高人。一位是祝融君也就是南嶽聖帝,另一位是開創佛教中國化里程碑式的高僧——慧思大師。祝融君這位職掌南方的火正官,既是治理南方功勳卓絕的功臣,又是中華遠古時代的人文始祖,經過歷代帝王的演變、神化,不斷地為他加官進爵。封為“南嶽真君。”

第二位是南朝高僧慧思。陳光大2年(568),率徒眾40餘人來南嶽開山立派,傳播佛法,被天台宗尊為二祖,圓寂後葬於南嶽三生塔。他以悲智雙運、圓融無礙的心胸,開創了儒釋道共榮一山的新天地,為中國化佛教的傳播、創新、發展,為南嶽山的回歸、繁榮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人們稱他為南嶽尊者、慧思大師。

祝融殿高踞祝融峰頂,構築在一個奇石重壘、風急雲涌的百多平方米的頂隙里,可以想見當年建築的艱辛。從祝融峰麓的上封寺到峰頂的祝融殿,有花崗石路層層梯接到峰頂底下,石路兩旁,矮松成竹,山花爛漫,頗為潔致。從峰頂底腳通到祝融殿山門前石砌平台,有三十多級陡峻的花崗石台階。山門是座牌坊式建築,牌坊上有“祝融峰”三石,額,為什麼不寫“祝融殿”三呢? 這裡是南嶽衡山建築地勢最高的寺廟,可以說祝融殿就代表了祝融峰。以峰名命名為殿名大概人們早已把峰與殿融為一體,更突顯高上加高。對!高是祝融峰、祝融殿最突出的特色。

祝融殿右側走廊有另一條小門通向望月台。望月台比祝融殿正殿基約高2-3米,是花崗岩風化後裸露而成。整塊岩面不到4.5平方米,靠邊處圍上石欄,既可臨風小坐,也可憑石欄桿眺望。站在這裡望月,會感覺得雲低月近,令登臨者心曠神怡魂游處。遊人站在台上,欣賞月色,較在平地上別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這裡也留有它的餘暉。放眼四望,翠黛群峰,立刻奔來足底。最近的是金簡、煙霞、軫宿、芙蓉、祥光、崱屴諸峰,遠一點的有天台、瑞應、天柱、擲缽、香爐、華嚴、集賢、石廩、它們都匍伏祝融腳下。若自祝融峰頂遠瞰,卻只是幾處飄浮在金色稻原里的小小的綠點了。更遠一點,遠眺瀟湘洞庭,洲嶼浮青,白帆隱約。正如明代孫應鰲的詩所描繪的:“人間朗魄已落盡,此地清光猶未低。”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見了。

衡山風景有“四海”之稱,即花海、林海、雲海和雪海。,初春可玩味繁花,盛夏可觀看雲海,金秋可遠眺日出,冬日可欣賞雪景。而站在衡山最高點祝融峰來欣賞著奇特風景更加能感受到這景色的美。也就是說,各位無論什麼時候來到南嶽,都能飽覽她的獨特美麗。

朋友們今天我們的祝融峰之旅就結束了,不知道朋友們對祝融峰有沒有了點了解呢?希望你們在這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假期喔,祝你們天天開心!謝謝!!

地陪導遊歡迎詞
地陪導遊歡迎詞(2) | 返回目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貴賓:

大家好!

歡迎各位來到×××,非常感謝大家選擇親和力旅遊作為大家的信任單位,在這裡我謹代表親和力旅遊30多家分公司,全系統近千名員工對各位領隊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首先,自我介紹,我是各位領導(或貴賓)此行的親和力導遊員××,大家可以叫我小×或×導。坐在前面的是我們具有多年駕駛經驗的×師傅,負責我們此次行程的駕駛任務。接下來的幾天行程里全陪小×,×師傅和我將全程為大家提供親和力接待服務。小×在整個旅程當中也會秉乘親和力“用心導遊,用情服務”的公司理念為大家提供熱情周到的導遊服務,當然您有什麼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告訴我,在合理而可能和條件下,親和力會盡力滿足大家的要求,在此也祝願各位領導此次的“暢遊××大地,品味××文化”行程更加的順利、圓滿、難忘。希望大家都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精選最新地陪導遊歡迎詞
地陪導遊歡迎詞(3) | 返回目錄

旅行車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兩天近16個小時的行駛,終於在黃昏時分抵達喀納斯的門戶——賈登峪山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松林,微風吹來,松濤陣陣。由大氣環流帶來的大西洋的暖濕氣團經過萬里跋涉抵達喀納斯,每年給喀納斯帶來多達 1066毫米的充沛降水。這裡是植物的王國,有近800種珍惜植物在這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這裡是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自然延伸至我國境內的唯一一片南西伯利亞泰加林自然保護區,在海拔1300米至2300米的山坡上自然生長著茂密的落葉松、雲杉、冷杉、白楊、白樺以及珍貴的新疆五針松。由於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喀納斯地區人跡罕至,珍貴的物種得以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喀納斯風景區可以用一山、二湖、三灣、四迷、五個唯一來概述:

一山,即阿爾泰山友誼峰。

友誼峰海拔4374米,終年積雪,巍然屹立在祖國的西北端,是我國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界山,也是喀納斯湖湖水的發源地。

二湖,是指喀納斯湖和白湖。

喀納斯湖形成於距今約20萬年前的第四紀冰川時期,湖面海拔1374米,四周群山環抱,湖面最寬處約2600米,湖水最深處188米,湖水面積約45平方公里,自北向南猶如一個長長的豆莢蜿蜒流淌在長約25公里的喀納斯峽谷里。當年成吉思汗的軍師耶律楚材西行來到喀納斯,被喀納斯秀美的景色所打動,遙望著那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峽谷中變幻莫測的319個湖泊,欣然寫道:

“誰知西域逢佳境

始信東君不世情

圓沼方池三百所

澄澄春水一池平”

白湖,又名阿克庫勒,位於喀納斯湖東北38公里處友誼峰腳下。

三灣,指的是臥龍灣、月亮灣、神仙灣。

臥龍灣位於喀納斯風景區之首,喀納斯河水流經此河段驟然變得寬闊平靜,形成一個面積約6平方公里的湖泊,湖的中部出現了一個小島,遠看酷似一條高大的劍龍,尾巴高高翹起靜臥在湖中心。

由臥龍灣前行1公里就來到了月亮灣,喀納斯河水流經這裡形成了一個長達4公里長的“之”形,河灣靜謐的好似一彎月牙,河水隨著一日之間光照的不同,變換著不同的色彩。最絕妙的是河中心的兩個河心洲,酷似兩隻仙人的大腳印,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五個大腳指頭。傳說,這兩個大腳印是當年成吉思汗率軍西征在此涉水過河時留下的痕跡,現在還經常可以看到轉場路過此地的牧民下馬匍匐在地頂禮膜拜。

由月亮灣前行3公里就到了神仙灣,這裡是一片寬闊的水域,河水將河心洲分成若干個小島,島上鬱鬱蔥蔥地生長著稀有的雲杉、白樺和落葉松。河水流經這裡變得異常平緩,微風吹來碧波蕩漾,河水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好似撒下一片珍珠,這裡猶如仙界一般應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四迷,指喀納斯“湖怪”之迷、千米枯木長堤之迷、白湖之迷和圖瓦人來歷之迷。

喀納斯“湖怪”之迷:傳說喀納斯湖有“湖怪”,當地圖瓦人放牧的牛、羊、馬、駝去湖邊飲水時,常被拖進湖中作了點心。“湖怪”常常在天剛亮或黃昏時出現,至於“湖怪”長的什麼樣,誰也沒有看到過。

據說,有一個圖瓦牧民去親戚家喝喜酒,回家時已近黃昏,路過喀納斯湖下馬轉身衝著山林小解,忽然聽到身後“嘩啦”一聲響,趕忙回頭,發現他的馬不見了,湖面上隱約看到一對 “212”小汽車車燈般陰冷的大眼睛緩緩沉入湖中。

他驚得酒醒了一半,連忙向村子裡跑去,邊跑邊喊:“212”把我的馬吃掉了!

村民們聽說後,紛紛組織起來,製作了一個大大的大釣鉤,用一頭牛做誘餌,用牛皮筋編成繩,繩的另一頭套上了二十匹馬。等了一天又一天,第三天,終於有了動靜,一聲令下,二十匹馬拚命往上拉,直累的二十匹馬口吐白沫,繃斷了牛皮繩,連“湖怪”的影子居然也沒有見著。

新疆大學生物系曾經組織考察隊,於1985年7月20日,在觀魚亭上用高倍望眼鏡觀察到身長約15米的大紅魚,最多時一群竟達68條。但是喀納斯湖有沒有“湖怪”至今仍然是一個迷。

千米枯木長堤之迷:在喀納斯湖的北岸,有一條一米多高,XX多米長的枯木長堤。這是喀納斯山上的樹木枯死後滾下山落入湖中形成的,每當湖水上漲枯木就漂浮在湖面北岸一帶,湖水下落枯木就在北岸友誼峰山腳下形成一條千米枯木長堤,為什麼這些枯木不隨波逐流順水向下游漂流呢? 至今仍然是一個迷。據說,是這些枯木留戀曾經生養它們的故土喀納斯而久久不願離去。

白湖之迷:白湖,又名阿克庫勒,位於喀納斯湖東北38公里處,海拔1954米,面積約10平方公里。由於湖水酷似牛奶,遠望一片乳白色而得名,白湖的水注入喀納斯湖後,染的喀納斯湖的北部湖水也是一片奶白。白湖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喀納斯之迷。

圖瓦人來歷之迷: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戰西域,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一支先頭部隊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後來,這支隊伍在阿爾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現在,在喀納斯湖畔居住著一個原始部落,他們以山林為家,以放牧、狩獵為生,砍來山上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剝下厚厚的獸皮抵禦嚴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調製出香噴噴的奶酒,他們不與外族通婚,不與他人爭鬥,他們以圖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為自己的先祖,古訓說牢記祖先的名是每一個圖瓦人子孫的責任,他們世代悠閒地生活在喀納斯這片世外桃園中,被稱做“林中百姓”。今天,在喀納斯生活的圖瓦人約有1400人,其中有700人居住在喀納斯湖畔的喀納斯鄉,其餘人生活在禾木喀納斯和阿爾泰的深山老林中。

喀納斯居住著一位神奇的老人,名叫額爾德什,今年65歲,他生在喀納斯,長在喀納斯,深愛著喀納斯,他用喀納斯湖邊采來的葦草製作出一管“蘇爾”,他能用“蘇爾”吹奏出美妙的音樂。我們圍坐在額爾德什老人身邊請他吹奏一曲,他說:“吹嗎? 好!吹。”額爾德什老人吹奏的是他最拿手的——“美麗的喀納斯”。只見老人雙目微閉,將“蘇爾”豎起來貼在唇邊,隨著氣流的呼出,手指的移動,那美妙的笛聲充滿了整個木屋,一瞬間,我們仿佛來到了藍天白雲下,來到了美麗的喀納斯湖畔:山風吹過,樹葉婆娑,湖水蕩漾,溫暖的陽光灑滿大地,萬物在生長,蟲鳥在鳴唱,天空出現美麗的彩虹… …

笛聲停住了,萬籟具靜,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掛滿了淚珠。

在這遠離塵囂的地方,在大自然的懷抱,在神奇的額爾德什老人身邊,我感到了神的存在,我聽到了天籟之聲。默默地接過老人遞過來的“蘇爾”,它出奇的輕,薄薄的笛身,細細的笛管,僅開有三個孔,長約五十厘米。我們一邊傳看著這件奇妙的樂器,一邊向額爾德什老人提出了一個問題:您在吹奏這首曲子時想到了什麼?

老人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道:我從小生長在喀納斯,我看到天神將雨滴灑向人間,雨滴飄飄蕩蕩落到了樹上,發出嘩啦啦的響聲,又順著樹梢滑落到大地,雨水滲入泥土,順著山谷匯集成涓涓溪流,最後流向喀納斯湖。風吹來了,湖面碧波蕩漾;太陽出來了,樹木使勁地生長,整個喀納斯充滿了生機。我吹奏這首曲子時,這些景象就在我的眼前,每天,我都要上山去看那些樹,它們是和我一起張大的,有些比我還年長。

老人異常興奮,話匣子打開就象額爾齊斯河的河水滔滔不絕:我想教我的兒子學習吹“蘇爾”,但是他總是學不會,他是國小的老師,他有工作,很忙。

看來“蘇爾”的演奏技巧快要失傳了。

如果將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比喻為一隻昂首報曉的雄雞,那么,喀納斯就是雄雞高高翹起的燦爛奪目的尾翎。

這裡有我國唯一一條注入北冰洋的大河——額爾齊斯河;

這裡是南西伯利亞泰加林在我國唯一的自然延伸地;

這裡是亞洲唯一的瑞士風光;

這裡是我國蒙古族圖瓦人唯一的聚集地;

這裡的額爾德什老人是世界上唯一能用“蘇爾”吹奏三重和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