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體會 教師(3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體會 教師(一)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有機會坐下來認真聆聽學習專家講座思考一些問題是很難得的,也是很必要的,特別是與教育有關的一些方針政策、規劃綱要等。前段時間,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專題培訓,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提升了理論的理解力,也必然將影響到後續教育教學中的實踐力。下面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專題輪訓、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的相關學習及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談一些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理清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相關概念,讓理解從表面走向深入;

通過學習,我知道,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需要一種“共享”的價值體系認同,在中國,最適合的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它的基本內容是:“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等。而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靈魂。

“富強”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核心價值觀。“民主”是社會主義政治的核心價值觀。“文明”是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和諧”是社會主義“社會”和生態的核心價值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社會。社會和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社會主義為社會和諧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社會條件。“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最高價值觀。自由是人類的特性,也是社會主義的最高價值追求。 “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以人為本”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價值原則,其本質就是人的全面發展,它既有中華文明的深厚根基,又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進步精神;專題的理論學習,讓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其本質核心“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強國之基,創和諧社會、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教育責無旁貸、教育者應然的使命。理解,可以讓日常教育行為的更好地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取向。

二、記住了“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的工作方針,促教育回歸本質;“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這是全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20字工作方針。這是未來教育實施的指導方針。優先發展、促進公平,體現了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兼顧社會公平,這更多是國家層面的政策落實。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更關注的是育人為本與提高質量。綱要指出: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切的教育。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教育以人為本,人是教育的起點,是目的,是教育的歸宿。不是手段、更不是我們實現功利的工具。這就需要我們更多地思考教育的終極目標,讓我們更多地更真實更真誠地思考我們的學生觀與教學觀。理解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以人為本,就需要真正讓教育回歸本真、回歸本質。

三、打通了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溝通瓶頸,讓教育充滿生命關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新課程改革這三者都強調人的自由全面和諧的發展,都強調以人為本,教育中就是“以生為本”,“以生為本”不再是一個理念或者口號,而成為了一個方針、一個指導性意見、一個核心價值體現,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須認真地、創造性地實施,正因為此,教育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充滿了生命關懷、人性光輝。《人民教育》最新一期上面有一篇文章,題目是“人――孩子――學生”,談的就是學生觀問題。我們面前的學生,他首先是一個人,是人,就要求我們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從而倡導人性和弘揚個性葉瀾教授說:在一定意義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其次,他還是個孩子,不是“未長大的成人”,孩子有他自己成長的自然的一套規律體系,我們不能以愛、責任的名義用非道德的方式強使一種土地滋生出另一種土地上的東西,也不能強使一種樹木結出另一種樹木的果實。第三,他是我們的學生。是我們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學生就沒有教師,是我們服務的對象,我們必須以道德的方式、尊重生命成長的秩序,為孩子的成長、成功進行激發、喚醒和有效的引領。

為了學生自由全面的發展,教育必須育人為本,教育必須充滿生命關懷,這是教育者的責任與使命。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體會 教師(二)

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優秀共產黨員

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反映了我國和諧社會所追求的價值尺度和文化觀念。價值觀是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核心與基礎,在當今價值觀多樣化、文化多元化的社會轉型期間,在青年大學生中旗幟鮮明地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更深層次地影響青年大學生的思想認識與行為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也是調節公民和國家關係的基本政治規範和道德規範。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愛國主義始終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集中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獨特性格、價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儘管不同的時代,愛國主義具有不同的時代特徵,但作為一種正義的力量始終一脈相承。從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趨避之”,都是古代知識分子愛國情懷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我國制定的公民道德規範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都把“愛國”放在首位。作為一脈相承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絕不能切斷歷史文化的血脈和傳統,只能在繼承的基礎上結合新的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予以創造性地發展。

二、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

以人為本是時代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價值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處理各種價值問題時所持的比較穩定的立場和觀點的總和。以人為本之所以能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就是社會發展再也不能把人當做客體、手段和工具,而要當做起點和歸宿,切實保障人的生存權、自由權和發展權,切實尊重人的尊嚴、人的勞動和人的創造,為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三、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

和諧是人類社會共同的理想目標,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屬性。它最集中、最鮮明地體現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訴求,是指導社會成員價值選擇、行為取向的基本標尺。資本主義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是效益,這是一切邏輯中的首要邏輯。這種價值觀雖然能促進經濟發展,物質財富增加,但也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漠和人與自然關係的惡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和諧,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的繼承,也是關注民生、注重公平的和諧,是發展中的和諧,是動態中的和諧,是有序中的和諧,更是民主法制保障下的和諧。

四、責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底線。

責任作為一種可貴的品質,是個人或組織應該秉持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準則,能對文明進化和社會發展作出質量上的規定,現在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和道德傳統,已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東方人格――社會型人格,例如,“以天下為己任”、“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等等。作為我們大力倡導的核心價值觀,就應將大寫的“責任”作為共同的價值目標和理想追求。

作為一名黨員,應該按照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以實際行動爭取踐行入黨的錚錚誓言。

第一、作為一名黨員要正確地了解黨,就是要充分了解黨的歷史。了解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建黨時的幾十名地下黨員,發展到現在擁有的7000多萬名執政黨員。了解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了解黨實行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系列方針、政策,了解黨與時俱進,發展創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了解黨提出的“xx”發展規劃的宏偉目標。通過了解這些,你會發現我們黨過去現在乃至將來依然保持了旺盛和強大的生命力,你就會更加熱愛它。

第二、作為一名黨員要對黨的有深深的摯愛。無數革命先烈為黨的事業拋頭顱,灑熱血寫下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而又催人淚下的英雄史章。方誌敏烈士的《清貧》、《可愛的祖國》現在讀來至今還在鼓舞和激勵著我們每一個黨員。一個黨有這么多為之奮鬥的黨員,它能不偉大嗎?黨之所以有這么強的凝聚力,是因為它除了代表廣大人民民眾最根本的利益外,沒有其他任何私利。作為黨的一分子我感到很是自豪,熱愛黨、擁護黨,在黨的領導下,繼承和完成先烈們未竟的事業,是新時期黨員努力追求的目標。

第三、作為一名黨員要對黨有著堅定不稱地信念。就是要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如果理想信念動搖,信仰失落或者缺失,就會被金錢、權色、名利所誘惑,甚至走向沉淪。因此,堅定理想信念,不忘黨的宗旨和入黨誓言,就要認真學習,打牢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提高政治敏銳性和鑑別力,自覺經受住改革開放和各種風浪的考驗。

第四、作為一名黨員要努力為黨工作。也就是為黨努力工作。作為老師,要立足於本職工作,愛崗敬業,恪盡職守,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時刻用新時期黨員先進性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忠實履行黨員的義務,創造性、有效性地開展工作,增強黨員和服務意識,提高工作能力、業務能力和辦事效率,盡心盡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為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而努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體會 教師(三)

主席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擁有高瞻遠矚眼光和放眼看世界的宏偉戰略,讓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充盈著一種懷想,激盪著一股熱情,散發著一種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中最後八個字: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細細的品味這八個字,只要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在這八個字中努力奮鬥,我們的生活一切定會繁花似錦,社會各層次定會龍騰虎躍,國家定會繁榮昌盛。那么,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該怎么做?又該如何去踐行?

一、做一個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人。

生活是一杯茶水,需要我們細品,品出來的是沁人心脾的甜蜜;生活是一首歌,時而委婉悠揚時而高亢激昂的一首歌。生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能為國家和人民做點什麼,是我們人格魅力的體現。一個人如果對生活失去了興趣,失去了一種真實和童真,那她的世界如黑洞一般,怎會在工作中散發芳香?因此。我們要在陽光的沐浴下感恩一切的擁有,在美好的心境中我們仰天長嘯,對大自然所給與的一切充滿浪漫的懷想,才會把那一縷幽香播散在孩子身上,才會引來彩蝶的美而歡歌笑語。

作為一名公民,一名平凡的幼兒教師,我們要深知肩負在身上的歷史重擔,國家的希望在娃娃身上。隨著最近幾年國家、省市領導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重視,園長帶領我們骨幹教師到上海、北京學習走在幼兒教育前沿的名師的風采,觀摩一次次的精彩感人的教學觀摩活動,讓我們深感那學前教育正如泰戈爾所說:“天空中沒有翅膀,但我飛過”的無痕教育,那潤物細無聲的自然與清新的真實,讓自己在感慨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和一股力量在心底的湧起:那就是對生活充滿陽光,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影響周圍的人,用滿腔的熱忱去對待工作和身邊可愛的孩子們,不要成為情緒的污染者,把正能量傳播,讓周圍的一切靚麗起來,才是我們的所為。

二、對工作要持之以恆的專研、探索。

愛工作就是愛國,更是崇尚的敬業行為,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工作,從微觀上說是為了生存,從巨觀上說是一種愛國和奉獻行為。如果每一位從事教育的工作者,都把自己的教育生涯看做是在欣賞一幅美麗的畫卷,是在體驗一種趣味的遊戲過程,那將是多么美好的一種境界。

在從事幼兒教育二十一年余載的我,踏著真實而執著的腳步行走在幼兒教育這片純淨的土地上,留下了我與孩子們天籟般的歡聲笑語和一同飛翔於藍天的酣暢淋漓。不斷地專研幼兒朗誦和繪畫教學並積累的大量的經驗。在各種大型舞台上,都迴蕩著幼兒或是激情或是潸然淚下的詩歌表演,在各種比賽中,都會看到孩子揮動手中畫筆瀟灑舞動的感動。付出就會有收穫,‘專家型拔尖教師’的光環閃爍在胸前。

快樂、幸運與光榮相伴,危機、責任與付出同行。我踏實的腳步在真真切切中被繁殖被充實。這一切,我享受著。欣賞《亮劍》中李雲龍,他總是把一個集體帶出的與眾不同,那需要有方法的訓練和幽默與遊戲穿插的精神調味劑。

三、要時刻“照鏡子,衣冠正,常洗澡”。

作為一名後備幹部要時刻嚴要自己,時刻本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做事態度明辨是非。在事實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反思和總結自己,如毛主席所說:“時刻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把家長和同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關鍵時刻要拋開個人利益。在鏡子面前認清楚自己,一位作家說過:“最難認識的人就是你自己”要經常跟自己進行心靈的對話。要穿戴整齊,看似小事卻是一個人形象的樹立,要常洗澡,洗的不僅是灰塵,更是一種思想的樹立和洗滌,讓自己在不斷的磨練和自我認識的修煉過程中完善自己。

四、對人要有博大的胸懷更要誠信、友善。

一個人要有“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的大思想和大境界,在不斷的修煉中來提升自己。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當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都認為是自己的過錯,那么修煉才正式開始。這需要在人文的環境中,不斷的去反思與總結,在‘靜坐常思己過’中提升自己,讓自己的人格魅力逐漸的明朗起來。做事情要有誠信,正如弟子規中所說‘凡出言,信為先’的做人原則,才會逐漸變得受人尊敬和信賴,才會有萬物平地起的瀟灑與自信。我們的園訓:把簡單的事,平凡的事,細小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不平凡。做好我們自己,時刻謹記。何為美?何為優秀?做好自己同時靚麗他人就是美,就是優秀。在友善之花的競相開放中才會芳香四溢,在友善中我們攜手共建美好家園,共同體會溫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核心價值觀的今天,我們必須要做到:從點滴做起,在思想、政治、行動上始終與領導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此基礎上,把精力集中到履職盡責上,用勤勉敬業精神踐行自我的人生價值,實現我心中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