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師工作感言心得體會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工作,新教師都有哪些感言心得呢?來一起看看吧。

新教師工作感言篇一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時間總是不經意間的從我們身邊溜走,很快來到這個學校工作已經一個月了。回想這一個月,心裡總是有很多的感觸,當自己真正踏上這個崗位時,才知道做一名合格的國小老師還是挺難的,但我對這份工作充滿信心,我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儘快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新教師。

這一個月下來,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可能剛剛接觸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學生,新的領導,這一切對於我來說都是新的,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還記得開學的第一天,那真是忙得不可開交,這裡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本來我是當任副班主任的工作,跟張老師一起來管理一個班級的工作,心想這下可以跟著老教師多學點知識了,可沒想到,在開學的前一天晚上,卻接到一個使我震驚的訊息,讓我直接來當任正班主任的工作,當時一下子傻眼了,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做好班主任這個神聖而又艱巨的任務,辛好還有林老師和余老師一起跟我搭配,那晚就覺得自己也安心了許多,三號那天學校開學了,一大早我就到學校了,看見許多的家長送孩子來上學,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笑臉,作為一名新老師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要以微笑面對學生,這樣才會讓學生感到親切。第一天的工作量就顯得特別的多,和學生搬桌子,分配座位,發書等等一些事情,忙得自己總是在跑,一天下來腳上都磨出了水泡,當時有種特別想哭的感覺,但還是把眼淚強忍著,因為我告訴自己不能被這小小的困難打倒,以後遇到的事情可能更多,更難,我相信每個老師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只有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才會慢慢的變得更加成熟吧!

在學科教學方面,我告誡自己要做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來說,總對這份職業充滿了的堅定信念,滿腔的熱情,而缺少的是老教師的寶貴教學經驗,因此我要虛心的向她們學習上課中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和課堂管理技能等等。今年我們學校開展了師徒結對的工作,這讓我們有了一個很好的成長空間,我們更要虛心的向老教師認真學習,在教學中反思,摸索。

在班級管理方面,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我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可能是年輕氣盛吧,在管理方面,有些事情時還過於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在以後的工作學習中,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發揚自己的優點,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

新教師工作感言篇二

正式走上教師崗位,已經一學期了。在這一學期里,作為一名新教師,遇到了很多新問題,學到了很多新知識,既有經驗,又有教訓。回首望去,感慨良多。

從大學到攻讀研究生學位,一直生活在師範院校。每日聽著名師碩儒的諄諄教誨,看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標語,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把自己樹立在一個比較高的道德優勢上。讀了這么多年書,長大後,終於成了你。成了你之後,該如何去做呢?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概括地講,就是教書、育人。

做學生的時候,看到老師在三尺講台上,抑揚頓挫,深入淺出,聲情並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興奮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總有神聖的感覺。但是,另外一些老師的課,一上課瞌睡蟲就爬上腦袋。一下課就精神起來。大學時,有的老師的課爆滿,有的老師的課門可羅雀。一位老教授這樣講到,有的老師總埋怨自己的課沒人聽,我就納悶了,為什麼我的課有這么多人呢?的確,這位老師講明清文學,說三國說西遊說紅樓,大家就像在進行一場文學的盛宴。爆滿也就不足為怪了。

我在上第一堂課之前,就在想,應該給同學們講些什麼呢?從前上語文課,我沒有一上來就講課文,而是漫談文學。古今中外、天南海北、海闊天空地講了一通,看著同學們豎著的耳朵,我有些興奮,於是唾沫星子更加肆無忌憚了。這學期上公共關係課,這門課對於我來講也是一個新課題。我從一個字講起,“網”。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張大網,每個人就是一條線,每條線都會交織成不同的結。如何去解開這些結,就是公共關係這門課所要做的事情。我給大家講了兩句詩,一個是陸游的“書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一個是毛澤東的“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破青山人未老”。以此來勸勉大家,使大家認識到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要以為只是上課聽聽就完事了。

講課,是一門藝術。如何把課講好,沒有定例,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式。易中天的以現代思維方式解讀古典文學作品,並雜以時髦辭彙,用身體來演示,是一種方式。紀連海學侯寶林的相聲,把曲藝引入到講課當中,是一種方式。有的老師上文學課,攜一古箏,焚香沐手,邊彈琴邊吟誦,是一種方式。但他們的講課方式,我想都不是白開水,都不是懶婆娘的裹腳布。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如是,講課亦如是。鳳頭、豬肚、豹尾都是需要的。“起句如爆竹,結句如撞鐘”,如此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誠然,講課不是曲藝,不是表演,是育人而不是娛人,它必然肩負著傳播文化知識和培養套用能力的重任。作為教師,不能為吸引眼球而吸引眼球。精彩只是講好一門課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如何在精彩的講課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是教師應該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教書與育人不是截然分離的。育人是在教書的過程中實現的,教書也要以育人作為出發點和根本目的。我們講,培養人才要追求“德才兼備”。有德無才謂之庸才,有才無德謂之奸才,最次之莫過於無才無德,只能稱之為廢才了。在教學活動中,只有把傳播文化知識和培養人才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勸人為善,讓學生認識到真善美,能有一顆感恩的心,是育人的一個目標。真善美,是這個世界最為美好的東西,也是最能令我們感到快樂的東西。現在這個世界,競爭激烈,社會壓力比較大,人們在緊張的生活中滋生了很多現代社會病狀,有著或多或少心理問題和疾病。如何讓學生學會適應並去感受這個社會,在緊張中得到身心的放鬆和愉悅,真善美是一劑良藥。當然,我們不是為了上述問題而追求真善美。所謂“貽人玫瑰,手留余香”,愛與被愛,布施,奉獻等都是一種美德。而我們的學生,現在還缺少這個方面的教育。坐公共汽車時,我們的學生堂而皇之地理所應當地牢靠地坐在座位上,視旁邊搖搖欲墜的老弱婦孺於無物,視旁邊站著的老師於無物。為之,乃缺少善。為了不上課,尋找理由請假,打著堂而皇之的旗號,洋洋得意,以騙取了老師的信任為一大快事。為之,乃缺少真。盲目地哈日哈韓,穿著奇裝異服,畫著濃濃的眼影,塗著重重的口紅,以為是個性,其實是在跟風之中消失了自己對生活的理解,惡俗至極。為之,乃缺少美。真善美,看似很宏大的一個東西,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不必去努力尋找,只要你用心去留意,她就會伴你而存在。

常識,我們很多人都缺少的東西。說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有個性,我不敢苟同。對於個性的理解,不同人群的理解有著很大的誤差。個性,不應該只是奇裝異服,而應該是把奇裝異服和自身的精神氣質完美的結合在一塊。九十年代初的魔岩三傑,用自己的搖滾唱出了一代人的心聲,看著他們飄逸的長髮和獨特的服裝,我心有悸動。為了擺酷而在褲子上打洞,只能是無知淺薄的一種表現。個性,不應該是在公共空間做著私人的事情,明目張胆地歇斯底里地苟合,罵人、吐痰、抽菸、酗酒等等。男女之間的事情,神聖而美麗,卻是私密的。通過罵人、吐痰、抽菸、酗酒等行為來發泄自己心中的壓抑和委屈,實際上是給他人帶了壓抑和委屈。追求自由卻干涉了他者的自由,智者所不為。所以說,我們應該回到常識。什麼是常識?對於學生來講,上課鈴響,老師走進教室,學生已經恭而侯之;老師在講台之上,學生應該認真聽講;平時見到老師,應該主動地問候,而不是斜眼而過。對於老師來講,上課鈴響,應該走進教室,而不能讓學生空等;在講台之上,應該把講台視作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不敢有一絲懈怠;學生有疑惑,應該主動幫助解決。只有回到常識,整個教書育人活動才能走上一個良性循環之中。

這只是自己的一些想法,估計實施起來會有很大難度。比如真善美,自己又能做到多少,又如何能去苛求學生。常識問題,自己是否有在以身作則。作為老師,慢慢地就養成了一個習慣,“好為人師”,講話之中不禁流露出來,向別人灌輸著自己的所謂好的東西。慢慢地,就把自己建立在一個很高的道德優勢上,有時候,不禁要捫心自問,這是我自己嗎。有兩個學生的問題,曾經引發過我很長一段時間的思考。一個學生說,老師講課就像是孔夫子。我來自孔孟之鄉,我敬仰先師孔子,然而成了夫子自道,卻是始料不及的。一個學生問,老師你是黨員嗎?我一時詫異,問何故此言。她說,老師講課就像黨員一樣,宣傳一些道理。講課,成了布道,也是始料不及的。此後,我曾經有段時間很是自豪,經常以此向朋友炫耀。其實,這些問題背後,也隱藏著很大的問題。夫子自道,缺少了與學生的互動,變成了一個人的獨角戲;布道,成了純粹形而上的宣教,卻少了套用能力的培養。我在以無形的道德壓力克制著自己,卻無法得學生更大的理解和認同,感到莫大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