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技巧之姿勢篇

朗誦過程中不得不提到——姿勢。這裡的姿勢也即是動作。肢體動作的呈現往往都是和情緒有著密切的聯繫。甚至於比面部表情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真實情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朗誦技巧之姿勢篇,希望能幫到大家!

朗誦技巧之姿勢篇

情緒是一種以生理喚起主觀感受的變化特徵的心理現象,因為大部分人都對腿部雙腳和其他肢體的動作不太關注,根本不會考慮掩飾或者偽裝這部分的肢體動作,而這種掩飾和偽裝常常都會在臉部上演。 、

當體現在舞台演出時。

演出人員自然是不會對情緒進行掩飾。

同時會隨著情緒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反應。

在音樂、舞蹈、朗誦等表演上都會看到類似的例子。

Chuck Berry 在1956年登上 DJ Alan Freed 的節目,由於他的絲質長褲太皺有點尷尬,因此 Berry 企圖把褲子藏在吉它後面,他做了一個童年表演的舞步,一邊蹲下單腳移動一邊繼續彈吉它,冬粉簡直瘋狂了,從此鴨步成了Chuck的招牌舞步。

楊麗萍20xx年力作《十面埋伏》,這部以楚漢之爭為背景的舞劇,從舞台設計到舞蹈動作,都做出了極為大膽的嘗試。其中,青年男演員胡沈員飾演虞姬,就是顛覆觀眾既有印象的嘗試之一。從全裸登台,到粉墨虞姬,胡沈員表示,他在用舞蹈的肢體完成與觀眾的交流。

徐濤灑脫奔放瀟灑,在舞台上,詩為現場音樂增加了文藝性,而音樂演出又為詩歌活動提供了一個流行熱鬧的平台,動作的肆意奔放使表演更具有生命力。以上種種都讓清冷的詩歌重現活力,更為重要的是它恢復了詩的音樂性,恢復了詩人表演這一表達方式。

舞台上,演員表演時所產生的每一個調度、每一個動作。

一般情況下會在遵循“欲進先退、欲左先右、欲前先後、欲高先低、欲東先西”的規則上進行的。

演員表演時離不開用動作表達人物,而動作的使用最忌諱的就是直來直去、見稜見角。

不論是動是靜,都要講究,不能小視的事情。

一個普通的舞台,超不過五十平方米。

如果它一米的距離相等於實際生活的一米距離,一寸一尺也相當於現實生活中的一寸一尺,那演員的活動天地就受到了限制。

表演上就沒有更多、更自由的迴旋餘地了。

因此,演員表演時,其活動的空間領域,可以根據劇情和人物的需要予以擴展和延長。

演員多走幾步,可以表步示角色多走了幾十米或幾千里,在觀眾的感覺里,就起到擴展和延長舞台空間的效果。

朗誦講究在虛擬表現手法中,在觀眾的欣賞視角中,把不太大的舞台空間變成相當廣闊。

這是有助於朗誦者表達更加文章更深層含義的。

舞台上,朗誦的姿勢在舞台上起擴展和延長舞台時間和加深觀眾視覺印象的作用。

朗誦者做一個“指手”時,如果按真實生活中那樣。

把手徑直向目的地指去,那動作跡線很短,整個動作的時間就顯得短促,也容易被觀眾忽略過去。

而採取高於生活的舞蹈化了的舞台動作。

動作跡線延長,律動時間也相對延長,這樣就可以使觀眾從容地欣賞人物動作全過程中的微妙心境。

既能引起觀眾的充分注意,而獲得的印象也就會深刻一些。

動作在舞台上起引領觀眾視線和調動觀眾注意力的藝術作用。

舞台動作的動律,幫助演員有充裕的時間,把觀眾的注意力調動起來。

比如演員在表達“你看”時,時常會使用指手往要看的那個方向指去。

演員完成動作的過程,會把觀眾的眼神引領到手尖上來。

並把他們的視線隨著自己劃出的弧度、路線定格在要介紹的位置、事件或物體上,使觀眾集中的感受或接受到人物所要表達的感情或信息,引起共鳴。

總之,舞台動作在舞台上的律動過程。

在美學的角度看,屬於形式美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