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篇1

終於結束了近半年的實習生活,內心真是百感交集,回想這段時間,我從一開始懷著緊張恐懼的心情到xx醫院實習,一直到參加許多活動,熟悉溫馨的醫院環境與職場文化,並調適自己主動去接觸人群,不僅是病人,甚至是與其他工作人員建立了良好的關係,這都是在學校學習不到的,但卻是最寶貴的經驗與成長。

在實習中最特別的,就是帶「精神科團體」。以前我對精神科病人的認知是可怕的、具有攻擊性的,但是一連帶了七次的團體後,我漸漸改變對他們的看法。仔細從團體活動中發現,這一群精神科病人其實是很可愛的,xx醫院的醫護社工團隊藉著活動的設計,激發出他們的潛能。一開始雖然有點錯愕要接觸到精神科病患,但是現在我卻很高興我可以比其他選一般科實習的同學還要有更不同的收穫。

除了精神科之外,在暑假,因為每天都要到醫院實習,所以接觸的東西變廣了,也開始學習接個案。我從見習其他社工員接案的過程中,學習到如何向病人自我介紹,如何用心傾聽病人的需要,也了解到一個病人是需要醫院裡各種專業的相互合作,才能給予病人最大的支持與幫助。

在xx醫院裡,我看到了許多生老病死,也看到了許多癌症末期的病人不斷的在與病魔纏鬥,很多病人樂觀的心情以及積極想要活下去的那股意志力令我動容,醫院志工們對於病人的親切服務也讓我印象深刻。雖然很多人都覺得醫院是一個哀傷、難過的地方,但是xx醫院透過一些活動,例如愛心義賣會,讓整個醫院變的溫馨有活力起來,讓許多的病人及家屬在這個醫院看到向上的生命希望。

在實習之後,我再回去閱讀課本,我發現自己比以前還沒實習時更能體會書上所要表達的意思,我想這就是實習最大的功用吧!讓我們了解理論與實務的差別,也讓我們從實務中學習如何去連線理論。

總而言之,在這半年中,我從一個完全不懂醫務社工的學生,直到變成一個可以獨立面對病人與家屬以及了解如何連結其他資源的「半個實務工」,心中確實有點成就感。

感謝xx醫院給我實習的機會,也感謝佳純實習督導在工作忙碌之時,還要帶領實習生,教導我們正確的方向;也很高興與其他實習生,在緊湊的實習生活中不但互相學習,並且還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雖然實習時間持續較久,難免覺得疲累,但這段時間卻給了我無比大的收穫,除實務工作上的學習外,人際關係的拓展、職場文化的百態、還有一些活動的參與都讓我獲益良多,這樣充實的生活,我想會是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時光。

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篇2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都已經實習三個星期了,還記得第一次去蕪湖第一人民醫院的時候,老師把我們交到護理部主任那就走了,我們跟著護理部主任來到門診五樓,接著就是入院考試,到星期一的時候我的第一個科室,體檢中心,雖然沒有學到太多東西,但是卻懂得了很多東西,老師們都對我很好,每天我做的最多的就是量血壓,第一天去,行李還沒放下來老師就叫我去量血壓了,其實我那時是不大會量的,不過還是硬著頭皮上了,還記得那天是安徽師範大學皖江學院的學生來體檢,所以相對來說血壓都正常,一開始血壓帶都綁不住,那些人就看出來我是實習的了,不過都配合我的工作,量了幾個心裡就有自信了,基本上每天量血壓都是從上午7點量到9點半 ,也有些來體檢的人故意隱瞞自己的高血壓史,雖然我是實習生但是也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好不好,總的來說在體檢中心的一周算是 圓滿結束了。

接下來我的第二個科室:醫 技科,也就是內鏡中心,在這裡我們動手的也很少,那些胃鏡,腸鏡都是醫生做,我們就了解了解吧,怪無聊的,下午我就跑到胃鏡室爬著桌子上睡覺了,要不就是和同學聊天,反正沒事做,事情都上午做了,偶爾來幾個人做腸鏡,不管是胃鏡還是腸鏡,對病人來說都是痛苦的,有人會說來支丙泊酚吧,但那畢竟對身體不好,每次看到病人痛苦的嘔的時候,我自己都覺得噁心,每次做結束了,他們的口水好多喔,我那天差點就吐了,哎,不過還是忍住了,我們不能嫌棄他們啊,最讓我覺得揪心的是他們有時候受不了胃鏡或腸鏡的痛苦,求醫生們說不做了,要放棄,這時候我就覺得健健康康的活著真好。

我的第三個科室:血透室,就是血液淨化中心,一開始去的時候有點嚇到我了,那個透析器,我覺得好高科技喔,老師們操作自如,好了不起喔,呆了幾天覺得機器操作沒我想的那么難,現在管路我會裝了,我只需要學會裝管路就行了,嘿嘿,就是穿刺難了點,是臨床上最粗的針頭,我開始不知道為啥要透析,問了老師,查了資料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腎有問題,很多都是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腎功能衰竭,以及藥物和毒物的中毒,前兩者都要持續性地 治療,也就是說每周要透析兩次,每次估計要花費400多元,而且這樣的病人不能多喝水,嚴格控制體重,他們臉上都是腎病面容,有些病人中午就吃發糕,把錢省下來透析,他們的手臂長期穿刺都不能看,真的好可憐,哎,為什麼會的這樣的病呢,老師說很多是因為遺傳的原因,那還有其他什麼原因呢,我還要去查,希望找到病因,以後注意點,避免生這種病,太可憐了,不過血透室的護士挺快活的,早上7點上班,下午1點就下班了,就是中午給你半小時吃飯,不過也還好啦。

不知不覺,我已經快要完成在二附院近一年的實習安排。在這段不長不短的時間,回味起每一個日子,輪轉過的每一個科室,感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收穫。這一年,在每一個與白大褂相伴的日子裡,我習慣了每天與病人的交流與溝通,習慣了每天跟別人說我去上班了,等下我馬上就下班了之類的話,因為這些話說出來,就好像自己有拿工資一樣的快感,雖然沒有。而我自己也清楚的認識到,我已經不是那個在校園中只顧捧著書本,乳臭未乾的大學生了,我也已經漸漸的融入了醫院的大熔爐,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什麼、證明什麼。

一年的實習,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在臨床上的操作。這一點首先要感謝各個科室的老師和學長們,在實習中,不斷給予我們學習和操作的機會,不管你們是批評也好,誇獎也罷,管理很嚴也好,放任自流也罷,至少,漸漸消除了我對臨床的恐懼,至少讓我對未來的生活不算失望。記得初入臨床實習的第一個科室就是普外科九區,初入臨床,膽怯又不安,但是幸運的是,在我的積極爭取下,選到了學姐給我推薦的老師董小剛,一年下來,我覺得教我最多的,臨床收穫最多的還是他,所以,還是很感謝,感謝那三個星期的耐心教導與幫助。回想起這一年,總是在外科的時候,日子過得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尤其是在九區,為了重新過一遍每個病人的化驗單情況,經常在七點十五的時候就到辦公室開始在電腦上看化驗單,記錄下異常,然後七點半開始查房,提醒老師患者的異常情況,查完房,回去跟著開醫囑,接著就馬不停蹄的去趴在病人的傷口上換藥、拆線,接著收拾好就跟著下去做手術,那時候的我感覺就像是打了雞血,就算大手術早上開始做一直到下午三四點都不會覺得餓,覺得累,也充分證明了我是真真的女漢子,這樣的日子持續了21天,就連周末都沒有一個懶覺可以睡。每次給大傷口換藥的時候,炎熱的夏天,總是換完一個傷口後渾身都是汗,總有很多很善良的病人和病人家屬,一口一個謝謝,一口一個辛苦了,那時候就會高尚的覺得再累也是值得的。記得遇到一個早期胃癌的患者,老爺爺看著很健康,說起來應該比我的爺爺還小那么十來歲,雖然是早期胃癌,但是心態很好,每次查房,他總是對著我笑笑,抬手跟我打招呼,那種感覺不像是醫患的關係,更像是親人,那天他做完手術,整個人虛弱了下來,躺在病床上,身上接著監護,那是我第一次在病房裡忍不住流下了眼淚,之後每次去給他換藥總是特別耐心,特別小心,手術後的虛弱傷了他的元氣,但是每次換藥後,他總是雙手合十在胸前,用口型輕輕的說一聲謝謝,我想我們之間是建立了一個真誠的醫患關係,更似親人。所以,好人終究是有好報,他恢復的特別快也特別好,出院的時候,他對我們組的每一個醫生都道了別表示了感謝。之後一次行風辦的老師說,有一位患者的回訪還提到了我,我腦海中立馬就浮現這位爺爺,被記住總是幸福的。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患者都那么待見你,也有患者看看我的胸牌,不管醫院怎么掩飾,家屬還是一眼就識別出我是實習生,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被打了假,去換藥的時候,他們總是會說,某某某醫生在嗎,也就是我的上級醫生,我懂,他是嫌棄我級別低,我頓時不高興,回了一句不在,然後開始換藥,再一次換藥的時候從內心開始排斥,不想去,師兄說你管他怎么說呢,我也想,對啊,我堂堂南醫大七年制實習生,還能連換藥都不能?不知是他們不好意思了,還是我的技術真的沒有那么爛,他們之後也沒再說什麼,我感情用事總是不對,自己手底下的病人,不管他怎么樣,你都要用專業的態度去對待,只有你做得好了,才能證明你不是贗品。

出了普外科,感覺所有的科室都是醬油,難道是我求虐心思太重?幸運的是,在外科,總是能跟到我所喜歡的組,普外科跟了董小剛,泌尿外科跟了楊健,腦外跟了大主任,要么就不上班,要上班,總是忙一點,才會讓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感。

輪轉一年,對內科無感,如果是忙的科室,狀態就是我不是準備跑腿,就是在跑腿的路上。當然了,跟著主任查房還是很有意思的,跟著一些愛講故事的主任,總是會聽到很多很神奇的事情,或者是他當年的豐功偉績。我覺得在他們的腦子裡,肯定有很多樹狀圖,症狀站在頂端,往下好多分支,看不懂的人覺得很雜亂,而他自己總是有條不紊,一步步進行著。我想良好的思維能力,其實也就是一種良好的習慣,面對病人,習慣了細緻的進行病史詢問,習慣了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適當完整的體格檢查,習慣了如果要診斷或者鑑別需要患者哪些檢查結果,也習慣了如果患者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況選擇了最合適的藥物。總有一天,我想我的這種習慣也會養成。

說起來總是沒完,很久沒有寫過這么多了,原諒我的牢騷,一年的生活,回憶起來總是記不全,但是總歸留下些什麼,來祭奠一下我終已逝去的青春,迎接我真正的稱呼“兒科醫生”。

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篇3

骨科手術一般護理;石膏固定護理;外固定支架護理;牽引護理;關節鏡術護理;全髖和人工股骨置換術護理;游離足趾移植再造手指術護理;游離皮瓣移植術護理;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術護理;斷肢(指)再植術護理;皮膚牽引;臂叢神經損傷、多組神經移位術護理;正中神經松解術(腕管綜合徵)護理;扶助病人變換體位法;心肺復甦;臥床病人更換床單;引流管護理;褥瘡護理;抽搐護理;骨科康復訓練規範;休克護理;氣管切開護理;分級護理;癱瘓護理;重建鋼板治療骨盆、髖臼骨折的護理;高熱病人護理;負壓引流球、中心負壓引流;備皮;使用微波、紅外線;昏迷護理。個人總結:“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通過在骨科的實習,我對骨科的一些基本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對許多臨床上的骨科病及護理知識有了更好的掌握。實習期間,我嚴格遵守紀律,團結實習同學,尊敬各位老師,按時上班,從不遲到早退,堅守工作崗位,從不聚眾閒談聊天,工作積極,態度端正。老師安排的各項任務總是不折不扣的完成。

我時刻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安全、舒心為服務宗旨,不斷強化自身內涵,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技能,做到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經常查房,對病人進行各種健康宣教,使其了解促進健康維持健康的重要性,以耐心、細心、愛心照顧病人,以真誠打動病人。

我的真心、細心、愛心、虛心打動了所有的病人和家屬,得到了他們的高度讚揚和好評,得到了所有醫護人員的肯定,我不虛此行,不愧為一名優秀的實習生!我在以後的實習中,會更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篇4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年的實習生活很快就過去了,回首過去的一年,內心不禁感慨萬千。本人於某年某月被醫院正式接納為檢驗科實習生。在這一年實習中, 自己不斷加強學習,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準確自我定位,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現將一年來的實習情況匯報如下:短短的幾個月,在醫院黨政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檢驗科主任的帶領下,我 認真學習各專業知識,銳意進取,求真務實,發揚與時俱進的工作作風,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臨床服務理念,立足本職崗位,踏踏實實做好醫療服務工作。鑑定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

作為檢驗科的一員,既是醫生的眼睛,也是醫生的助手,把握自身職責,這是我任職以來的又一準則。套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收集到老師的意見,學習到外地的經驗,提出意見和建議,給醫生當好參謀。到目前為止,己基本能滿足醫院各類病人檢測參數要求;為保證各類病人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在檢驗、檢測的全過程中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和《產品說明書》進行操作,在過去的一年中所出據的檢驗報告基本能達到準確。在檢驗業務上能堅決貫徹醫療安全第一的理念,杜絕了醫療事故的發生。更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態度來爭取病人的信任。

二 .專業知識、工作能力和具體工作

日常的臨床檢驗工作,雖然工作比較繁忙,做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如很多手工加樣工作,我以前就沒做過,但為了搞好工作,服從領導安排,積極支持科主任工作,我 不怕麻煩,虛心向老師學習、自己摸索實踐,在很短的時間內熟練掌握了手工加樣工作,明確了工作程式,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體工作中形成了一個比較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夠順利的開展工作並熟練圓滿地完成本職工作。為了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空缺,我

每天不斷的要求自己要把這些知識補上,這不管對自己還是在以後面試打下一個牢固的基礎。

三、工作態度和勤奮敬業方面

“醫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計解除病人的疾苦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儘快的康復,於是每次當我進入病房時,我都利用有限的時間不遺餘力的鼓勵他們,耐心的幫他們了解疾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禱他們早日康復。 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能夠正確認真的對待每一項工作,熱心為大家服務。認真遵守勞動紀律,保證按時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時間,堅守崗位,加班加點按時完成工作。

四、在工作中也收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批評和指正,我都一一進行了整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過去自己實習的幾個月中,在院領導和科主任的領導下,自己兢兢業業,勤奮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於自己各項素質尚須進一步提高,工作中難免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和錯誤,比如個別工作做的還不夠完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我衷心的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們能及時地給予批評和指正,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我決心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使思想覺悟和工作業績再上一個新水平,為總院的發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

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篇5

臨床醫學實習後,感想諸多,實習活動已經結束好長時間了,但是直到今天,實習留給我的思考還在腦子裡面回想。我不知道那些感覺、那些思路要在我心裡停留多長時間,也不知道這些思路留在心裏面是好還是壞。自打有了那樣一些經歷之後,整個人都有所變化,現在仿佛還在變化著。對我來說這次實習心得作業仿佛比以往任何一次作業都要困難,猶豫了很長時間不能下筆。腦子裡面的東西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多,但是難以將它們定位。如果下面說得太亂,還希望大家見諒。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教授講的”結合臨床量表治療強迫症患者”.在那次課中,我第一次全面接觸到了如何謄寫患者病歷.

病歷的謄寫要體現以下幾個部分:

1患者的一般情況.姓名,年齡,職業,籍貫,住所等等.

2主訴情況.即患者家屬提供的有關患者的情況.

3患者的現病史.患者提供的有關自己的現在患病情況.

4患者的既往史.患者或家屬提供的有關患者以前患病的情況.特別注意要確定,患者是否有器質性腦外傷,還要特別考慮患者是否有酒精依賴.

5患者個人史.包含有順產與否,父母性格,生活環境,工作情況,學習情況,菸酒史,婚姻戀愛史,家族史等等

6精神科檢查.意識障礙檢查,感知覺障礙檢查,思維活動障礙檢查,注意力障礙檢查,記憶力障礙檢查,智力活動障礙檢查,有無自制力檢查,情緒情感活動障礙檢查,意志行為活動障礙檢查等等.

7量表測評,B超檢驗報告,X光檢驗報告等等.

據王健老師介紹,全部報告要在72小時內全部寫完,其中任何一項沒有完成,都要打回去從做,不能給患者確診.

這部分的病歷謄寫要求介紹,只占全部實習教學內容的一小部分,大概只用了不到三十分鐘的時間,但是我感覺它對我們醫師來講格外重要.它是醫師確診的主體思路,換句話說就是你醫師的思路落實到哪一步,才能給眼前的個案定性的問題.病歷的嚴謹與否能體現一個醫院,一個醫師醫術水平的高低.也嚴重關係到確診的準確性,直接涉及患者的就診與治療,干係重大.

在以往的教科書上,只是簡單談到要了解求助者的一般情況,軀體症狀,心理症狀,家庭支持系統結構,要輔助量表測評.但是.書本上的介紹沒有王教授的介紹全面.王教授在課堂上明確強調以下幾點.

1要凸現既往史.特別要注意排除器質性腦病對神經症的影響.比如肺性腦病,肝性腦病還有腮腺炎.另外不要忘記考慮酒藥依賴.

2在個人史部分.(首先老師的層次劃分就十分細緻,比書本上的周到.另外老師特彆強調)從國小到大學的學習生活部分問得要細,幾乎是只要患者有挫折就要問為什麼.在家族史里,要問父母兩系三代內成員近-親婚配情況.

3精神檢查部分要充分重視檢查患者自制力有無.

還有就是病歷報告上面有B超檢驗報告,X光檢驗報告.

以上幾點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部分或者沒有強調的部分,而那些部分在臨床實踐中非常重要.按照老師介紹的病歷謄寫思路,給人以嚴肅,認真,科學,嚴謹的感覺.體現了人本的科學精神,值得患者信任的負責任態度.

在王教授結合病歷請來患者進行臨床教學時,病歷中所記述的各點基本全面覆蓋了患者的情況,甚至比患者知道的還要多(因為有患者父母的補充在病歷里)這一點明顯讓患者感到吃驚.

據患者陳述,“在入院的時間內,感到病情有所控制,是……吃對了藥了……”

這就是讓我感觸頗深的小小的”病歷報告”.

自己對能夠體現”責任”的亮點格外關注.”病歷報告”有感,就是這么體驗出來的,如果沒有那種情緒的鋪墊,我很可能就寫第一堂實習課上那個患者給我的印象了,那個印象絕對鮮活.兩個月後的今天我還能想像得出五十多歲的他向我們敬少先隊禮的樣子.可是那個教學例子不能充分體現那種不願意漏一滴水的嚴謹.我總覺得,只有這種嚴謹,才能暗暗的滲透出科學對人的負責.這種負責,有一種難以名狀的魅力.

通過實習,我感覺作為一名醫務工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以下幾點

第一, 要注意個人形象,這個問題似乎從來都沒有在入科教育中提到過,不過,相信很多局外人,包括醫學生印象中的醫生都應該是如江口洋介般玉樹臨風的雖然,實際情況可能讓你大跌眼鏡。跨進病房那一天起,你就成了一個準醫生了。儘管醫生在中國的地位並不高,儘管整個病房誰都想支使你,但是,咱不能自己把自己給看扁了,更何況,沒有病人會一開始就充分信任一個鬍子拉碴、白大衣皺巴巴的醫生,也沒有MM會在第一眼就傾心於你這“批著白大衣的狼”的。

所以,請注意你的形象,從頭到腳,從外到里,乾淨整齊,清爽精神。最最關鍵的,就是那一襲白衣。俺當年極其羨慕醫生的衣服又挺刮又夠白,每星期還能換兩次。可是我無論是拿奧妙、汰漬還是白貓,洗出來的始終都差強人意。因為,醫院裡是統一送出去洗過漿過的。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白大褂混入其中呢?我們試過自己拿筆在白大衣上寫個號碼,(記住要用不褪色的筆)成功過幾次,

不過後來也懶了。男生們更是常常數星期也不洗一次。

第二, 請不要遲到。這是個通病,有很多人都是踩著點衝進病房的,不論是實習的,本院的,還是進修的。在心內科實習的時候,施教授曾經要求實習同學7點進病房,住院醫生7點半到,主治8點到,(至於教授嗎隨便你愛幾點到)

不過幾天之後也就不了了之了。現在雖不要求早到,但底線是不要遲到。當然,現在根本也沒有帶教會管你,有很多帶教也是遲到的楷模。但是,提倡向外科醫生學習,養成早起的好習慣,把該量的血壓量好,向床位上的病人都問候一下“昨晚睡得好嗎?早飯吃的什麼?”,有時還可以幫帶教把早飯買好。這樣,帶教會很欣賞很感激你決定中午請你喝珍珠奶茶,病人也都會把你當成床位醫生而把你的帶教晾在一邊的(這種喧賓奪主的現象在實習中發生的機率是很大的)。

第三, 口袋裡的東西。白大衣口袋裡首先要放個小本子。那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東西,有希奇古怪的醫囑、綜合症、藥名和用法,有今天要請的會診要開的化驗單要寫的階段小結,還有各種各樣的電話、QQ號碼、電郵和MSN。這是你實習的見證,那上面寫滿了你的快樂、傷心、欽佩和懷疑。(我至今都捨不得扔)記得不要拿醫院裡的紙張記東西,不好看,容易丟,更重要的是,被一些老教授看到了要狠狠K一頓的,比如外科的老張教授。其次有聽診器和鋼筆。再次多半有手機,建議查房的時候放到震動或者關機。否則教授查房查得正起勁的時候被你的鈴聲打斷了思路,那還了得!輕則瞪你一眼重則叫高年給你打不及格重實習!口袋裡最好再裝一隻固體膠水,這樣可以避免popo在骨科的不幸遭遇。病房裡確實是經常找不到膠水的。

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篇6

轉眼間實習期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段時間裡我進行教育社會實踐學習,回想起實習的日子,收穫豐富,特別感受到以下是本人此次學習的一些實習鑑定。

在實習過程中,本人嚴格遵守醫院及各科室的規章制度,認真履行護士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踏實工作,熱愛兒童事業,全心全意為患兒著想。同時要理解家屬,正確處理好護患關係,能做好解釋與安慰工作,多說“對不起”,是家屬也理解兒科護士的工作,減少不必要的誤會或過激行為的發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基本掌握了兒科一些常見病的護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特別是對於小兒頭皮針的穿刺技術,在工作的同時我也不斷的認真學習和總結經驗,能勤於、善於觀察患兒病情,從而及時地掌握病情變化,作出準確判斷。

1.實習前對心內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電圖、測血壓、心臟的體格檢查等,不要小看這些,以最簡單的測血壓為例,很多人都沒有規範的掌握。

2.搞熟心內科常見疾病的書本知識,如高血壓、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後再在臨床上將上級醫生的診療方案與書本相對應,看看如何與患者個體結合,不懂就問,水平會提高很快。

3.學會一些急診處理,如高血壓急症、急性肺水腫、心律失常等,急診的東西會處理了,後面慢的也不用著急,這樣做到心中有數,“一切盡在掌握”。

4.醫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醫術,同時還要很好的溝通技巧,與患者、與同事,平時多學學上級老師的溝通、談話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會很快上手。

這段外科的實習經歷,其中複雜的滋味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酸甜苦辣,無論是什麼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當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也認識了幾個不錯的朋友,或許這比書本更有價值吧!

在老師的辛勤指導下,經過不斷的努力,在心內科的實習很快結束,取得了很大成績。首先,在基礎理論方面,溫故而知加強了鞏固和提高;其次,在臨床放面學到了新的知識和處理方法。總之。經過在心內實習,是我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有了重新的認識和提高,在突發病方面,學到了應對的知識和技巧。我一定把學到得知識套用到今後的工作中去,並不忘記老師的教誨,不斷地學習進步。

由於實習時間不是很長,與學生交流少,目前學生的內心世界及現有的學習狀態,對我來說還是陌生的,做到真正了解學生,不是易事,有待以後去探索,總之,經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對於教師的工作已有所了解,但在一些細節問題上,還不熟悉,尚待完善。

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篇7

這次,在學校的組織安排下我來到**人民醫院外科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充實而緊張的實習轉眼間就結束了,這次經歷可謂收穫頗豐,使自己對醫學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下面就是對實習的個人鑑定。

在進入icu前帶教師向我講解icu內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並介紹icu環境,使我對監護室有所了解,工作起來得心應手。特別安排專科疾病知識講座,即對胸心外科常見病的介紹,使我對胸心外科疾病有一定的認識,有利於術後監護。使我了解中心靜脈測壓的意義和重要性,它是直接反應左心功能和衡量血容量的客觀標準,指導補液速度和評估血容量。

在進入臨床實習後,我往往把學習重心放在了操作上,而對理論學習和臨床思維的訓練有所放鬆,在胸心外科尤其如此。胸心外科病種多、手術多,我極易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手術操作上。所以我把多上手術、多練手作為實習的主要目的,手術後的病理生理會發生很大改變,我必須全面準確的綜合病史、體徵、病情程度、手術方式等多方面考慮,方能準確掌握要害所在,看清本質,理解手術對患者的影響,制定正確的處理措施。

通過一個月的實習,使我對胸心外科術後監護有所了解,基本掌握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微量泵等的臨床套用和注意事項,並能獨立完成中心靜脈壓的檢測,氣管插管內吸痰,護理記錄單的書寫,出入量的總結等監護技能。

這次寶貴的實習對臨床經驗上十分欠缺的我來說就是雪中送炭,在實習過程中我保持謙虛、認真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的學習。

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篇8

一轉眼,一個月的外科實習生涯已告一段落。骨科是我第一個去的科室,雖然在這段實習有點苦有點累,還是挺讓人開心的。每天查房、換藥、寫病程錄,生活就這樣重複的忙碌中度過,學習開化驗單,寫病歷,換藥、拆線、上手術等,基本上都是從0開始,我也第一次知道看似簡單的操作實施起來竟然這么困難。在骨科實習的一個月里,在創傷骨科的手術中,腰椎間盤突出很常見,是腰腿痛最常見原因,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書以上發生在l4-5\l5s1椎間隙,腰痛伴坐骨神經痛,馬尾神經受壓,腰椎x線片刻表現未腰椎變直或側凸,相應椎間隙變窄,椎體骨質增生。

手術室里的無菌觀念的要求是很嚴格的,而且手術室里的護士又是極其嚴格的,而我則因為在模擬手術室受過訓練,所以在手術室也很順利。在一個科室里待久了,感覺大家真的如同一家人一樣,老師的關心和教導,整個科室的協作,讓忙碌的工作變得充實而快樂。 這段外科的實習經歷,其中複雜的滋味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酸甜苦辣,無論是什麼滋味,都挺值得回味的。當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也認識了幾個不錯的朋友,或許這比書本更有價值吧。

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篇9

在兒科待了三周,因為臨時有事,所以就出科了。兒科的老師都特別有愛,輪轉半年,算是最溫馨的科室了,整天面對的都是小孩,絕大多數都是三歲以下的孩子,跟我的代教老師胡老師管了五六個床,還在門診跟著周志宏周主任上了一個星期的門診,歷歷在目,無論是專業上還是醫患溝通上,都學到了很多東西,由於打算乾兒科,所以輪轉半年,這是我認真寫的第一個實習小結。既算總結,也算啟示吧。

入科第二天,帶教老師姜老師就布置我們把兒科的常用藥熟悉一下,不得不承認,這在接下來的實習中,不論是學開醫囑還是跟老師上門診,都很有幫助,兒科多是肺炎,肺炎則多用抗生素,一個是抗生素的選擇,一個是用藥劑量,出不得差錯。

兒科收治入院的大多是肺炎,多以咳嗽發熱為主症,伴有咯痰,輔助診斷是聽診和攝胸部正位片。周主任很讓我欽佩的就是她能通過聽咳嗽的聲音判斷出是病在喉嚨,支氣管還是在肺,我想,這跟大量臨床積累總結肯定是分不開的,小孩子身體不舒服加上一見白大褂就害怕,很容易哭鬧,肺部聽診就很困難,所以儘量在其安靜狀態下聽診,有的肺部囉音細,且只在吸氣末才有一兩聲,聽診要注意,不能因為小孩哭鬧就求快。

我管的床位里有兩個支原體肺炎,都是大小孩了,學齡期兒童多發。(相比而言,支氣管肺炎則多是三歲以下的小孩)支原體大於2.7就容易轉為支原體肺炎了。

一個尿路感染的小孩,中醫上即淋證,多屬濕熱下注,小兒脾常不足,則易生濕,脾虛濕盛,濕熱下注,則為熱淋,方用八正散合參苓白朮散加減。西醫要鹼化尿液,用金雙歧。

臍周壓痛,考慮腸系膜淋巴結炎,臍周痛,按壓痛減,多考慮有蟲,蟲多喜按。臍上痛,考慮胃疾。

若WBC低,則不用頭孢類抗生素。

一般肺部囉音較響,恢復較易,囉音細,則恢復較慢。

最後,是醫患溝通的問題,在這邊的三個星期,幾乎每周都有傷害醫護人員的事件傳來,遠的不說,同在南京,市口腔醫院的護士被打至癱瘓的案子在我們這個圈子裡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現在感覺醫患關係已經到了白熱化的地步,真的是醫患互相不信任,惡性循環,完全停不下來。我在醫院也深有體會,比如那天跟老師在門診看的一個小孩,肺炎很重,片子上看就很不好,本來還是慕老師之名而來,但是一等老師勸他住院,孩子他爸卻一口否決了,那個懷疑的眼神,我坐在旁邊,真的覺得不是滋味,夫妻倆猶豫半天之後又折回來,結果已經沒有床位了,只能預約。還有一個家長,來複診,結果老師那天根本不在門診,在病房交班,她非要老師給她家先看,說不能耽誤小孩上學,說補交掛號費就可以了,然後就在病房外推推搡搡。。怎么說呢,在我看來,這些都簡直難以理解,換位思考一下,是不是就這么難?當然,包括南京口腔醫院的事情,究竟醫患溝通有沒有做好,我想,應該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很多事情,一個巴掌拍不響,但是,文明社會,暴力事件頻頻,令人瞠目,也覺得可悲。

醫學生實習自我鑑定 篇10

在針灸科的一個月就這么過去了,感覺時間過的還真是快呢,下周也就是明天就要去中內報到了。

還記得剛去針灸科跟著老師時,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自己該乾什麼,就傻呆呆地站在那看看;後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能夠在一邊幫幫小忙,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幫病人拔針、調紫外線燈的高度等等),雖然有時候會有點辛苦,但是感覺還是不錯的。我覺得吧,給病人拔針也是有技巧和講究的,看著容易做起來不一定容易。針拔得快,讓病人不感覺痛才好;不過貌似我的速度還是不夠快,有時候害病人蠻痛的(真是過意不去呢)。有時候遇到比較好的病人,雖然痛,但是他也還會好好跟我講,還教我該怎么拔。偶爾也會遇到難相處的病人,記得有一次給病人拔針,我拔一針她叫一下,還邊拔邊躲(雖然我已經儘可能地讓她不痛一點了,可還是被她叫的心裡毛毛的,害的自己都下不了手了……),後來我就儘量躲著她(貌似這樣有點不對呢,但就是不大敢面對她,上一次的陰影太深了呢,呵呵)。

一個月的見習,雖然不能說自己學會了什麼,但還是有不少收穫的。見習讓我們走上臨床,不僅僅拘泥於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提高了我們的實踐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老師有時候會讓我扎手上、腳上那些常見的穴位,剛開始給病人扎針還是挺憂鬱的,下不了手,生怕把別人扎壞了;後面慢慢的稍微好點了,不過動作和手法上還有待加強(破皮速度太慢了,所以會感到疼)。以前一直覺得頭上是蠻危險的部位,頭皮針也看的我心驚,覺得挺危險的,不過聽老師說,打頭皮是最安全的,因為有頭蓋骨。也教我應該怎么打,我也試著給病人打過(開始都打不進,後面勉強能夠進去……原來頭上是蠻安全的呢)。

今天是在針灸科的最後一天,也是冬病夏治三伏最後一伏的第一天,來帖膏藥的人還蠻多的,整個上午一直在忙(都沒什麼時間喝水呢),到中午12點半的樣子才結束。不過看著被自己貼膏藥的病人,心裡還是挺充實的呢。

明天就要去另外一個科室了,希望自己繼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