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實習報告4篇

藝術專業考察實習報告

本文由小編推薦給大家參考閱讀!

這個學期我們終於有機會外出藝術考察了,我們要到中國最美麗的鄉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時,我就被那山裡的風景給迷住了,茂盛的樹木,婉轉的溪流,都讓我心曠神怡,那“小橋流水”的意境更讓我陶醉。

這一次藝術考察收穫豐富,一方面加深了對古建築的感性認識,積累了傳統的建築知識,地理知識、風水學知識、規劃知識、古代環保知識及各種其它人文知識,了解了中國先賢的智慧與能巧;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許多資料和圖片,為藝術創作與進一步的理論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結合本專業,對那些本人認為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觀或自然景觀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東北部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縣,被旅遊書籍冠以“中國最美麗的鄉村”。與浙江、安徽為鄰,有著豐富的人文和自然風光。她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這裡文風鼎盛,古蹟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築為代表,而自然風光更是如詩如畫:田園、小溪、古木、翠竹環繞村落,飛瀑、驛道、路亭、拱橋散布鄉野……婺源不僅有江南層巒疊翠的山林,碧綠綢絹般的小河,還有蜿蜒的石板路連著一個個依山傍水的村落,更為突出的是這裡的徽派建築,其風格體現在“粉牆黛瓦”,即雪白的牆身,青黑色的瓦,屋頂是刻著各式圖案的飛檐翹角,直指蒼穹,在藍天綠樹映襯下分外矚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濃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別具的獨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樸的徽派建築相結合,是其他油菜花開的地方不能比的。他們相互融合,構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諧的圖畫。行駛在婺源的林間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畫中走。

贛中古建築的每棟建築都有明顯突出徽派風格的風火山牆、高聳的垂脊和起翹,還有家具、木椅的設計風格,都是精雕細刻的經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間行走,感覺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講究與山、水、林木等自然環境的和諧結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鬱鬱蔥蔥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彎彎繞過幢幢明清古宅,穿過小橋和村中心後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壩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嘩嘩的水聲。在村邊遇到一幫正在寫生的美術院校師生,他們迷戀於這兒古代人文建築與自然生態的和諧融合:穿村而過的溪流、村邊小山嶺上的古道、蒼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園農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錯落有致,簡直就是一個大型生態園林,尤其從山崗上望下去,幾乎每個角度都能入畫。

實習相關大全:http:///

在學校,我們大都在室內畫著靜物。這次寫生,增長了我們的見識,讓我們走出了課堂,融入了自然,使我們的心靈放飛在山水,老屋,人間。我們懂得了光線與構圖的關係,明白了建築與文化的“血源”。在寫生中,我們更深切地體味到:美無處不在,關鍵是要善於發現。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有感受到了那淳樸的鄉村鄉情,在考察中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的那份友誼,老師在我們畫畫和生活上的幫助,這一切將永遠珍藏於心。

學校給了我們這次“江西婺源寫生之旅”的機會,讓我們來到這么優美的地方寫生,拓展了我們的視野,深化了我們對藝術深層次的了解,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了自然與人文之美,傳統與現代的完美契合,感嘆藝術的殿堂原來如此美妙! 然而,看著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讓人陶冶在這巧奪天工的自然風光之中!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感謝婺源的先輩們,建造出了這么神奇的一處“牛形村落”,驚艷之餘,也情不自禁地驚嘆前人的智慧與結晶,深思人類智慧的無限寬廣和深邃!

幾天的考察時光一晃而過,美好的時光總是在逝去之後令人那么依戀,短暫的總是那么令人回味!通過考察使我們由一個對婺源一無所知的“外行”變成了一個熟練徽派建築的“內行”。其中,我對徽派建築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形的“馬頭牆”。它是徽派建築的重要特色。馬頭牆高低錯落,一般為兩疊式、或三疊式、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後廳,馬頭牆的疊數可多至五疊,就是俗稱“五嶽朝天”了,總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已經在我們腦海中深根了,我們也酷愛這塊土地。

通過這次實習,我們在專業上得到了鍛鍊和提高,同時也在紀律、團隊協作、艱苦樸素等方面經受了鍛鍊和考驗。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記憶。

藝術專業實習總結、藝術管理系大學生實習總結、藝術專業學生實習總結

古建築測繪考察實習報告----------記“承志堂”之感
考察實習報告(2) | 返回目錄

古建築測繪考察實習報告----------記“承志堂”之感 

和上次一樣,大山也用它那特有的熱情迎接了我們;雷雨,閃電和著狂風,我們行駛在大山之中;回憶著兩年前和這片大山的那段感情,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觸景生情,我們急切的想知道我們將要去的“宏村”現在如何了?我們十天的考察生活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很多很多的問號出現在我的腦子裡,我想我會用這短短的十天去一一地解答他們------ 

凌晨四點,到了我們的目的地——宏村。 

死寂的村子,讓人感到恐懼------ 

男生們麻利地搬好了行李,洗好澡後就早早的休息了。雖然很累,但內心的一絲興奮加上窗外洶湧江水的咆哮聲,還是使我們久久不能入睡------ 

當然還是這一天,接近中午醒來時,真的象所說的那樣太陽已經照到我們很多人的頭頂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有機會去拜訪一下老朋友了! 

還是那座橋,歲月好像並沒有影響我們似的影響它,依舊是那樣的蒼老;昨晚洶湧咆哮的江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潺潺的小溪,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只能嘆服!清澈見底的水,當年我們就是在下面淌水,抓蟹,篝火,歷歷在目,就想發生在昨天,原來記憶也這么美好------ 

白天的村子熱鬧許多,比起夜晚的死寂,簡直是判若兩境,或許這正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所不曾能感受到的吧!比起兩年前,這裡增設了許多的小商店和攤鋪;可以看到的是這裡的人們更懂得了利用這裡無限的商機;可是同時村民的那一份淳樸,村巷的那一份幽邃,先人留下的那份希望也漸漸地消失了。面對這琳琅滿目的紀念品,我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哀------ 

一天的調整休息就在這種複雜的心情中結束了。當晚,帶隊老師布置了任務並且分好了組,我知道我們真正的挑戰來了,不僅是專業技術上的或是耐心毅力上的挑戰,我想這更是在團隊合作,協調上的挑戰。 很多時候都會問自己:你能和別人合作的很好嗎? 我從不懷疑過自己的能力,過分的自信有時讓我感覺不是很好,所以我想對我的挑戰也許後者更重要。真正能理解這其中的意味的人也許就已經算是一種成功了吧!當然,生活剛剛開始,更多更大的挑戰還在等著我們,我們現在應做的就是從中去體驗,並且學會什麼------學會什麼呢? 

現在想來,真的慶幸當初得到了測量“承志堂”這樣一個極為艱巨的任務。這座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清代徽州民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是的!不過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歡樂,是經驗,是生活!我已經把它當成是我的一個老朋友,就是這個朋友陪伴了我們整整十天,給了我們一個可以證明自己的地方,讓我了解了它,同時它也了解了我。我不會忘了它,希望以後我去探望它時,它也會記得我! 

有必要介紹一下我的這個朋友: 

“承志堂”位於宏村上水圳中段,建於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 

整棟建築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正廳有兩進、三開間,左右有小廳堂,還有書房廳、魚塘廳,以及娛樂場所排山閣、吞雲軒等。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庭院內有花木果樹、水井、池塘,總占地面積約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全屋系木、磚結構,飾以磚、木、石,“三雕”。(單木雕即花了二十個工人雕了四年之久。)全屋有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兩層樓房有七處。 大小門口有六十個。當時造價花去白銀六十萬兩(其中木雕上所鍍黃金有一百兩)。 

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牌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還有保鏢房、男、女傭住房。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大院前堂,按照過去宗族規定,只是迎接貴賓或婚娶壽誕喜慶日子,才大開中門的。額坊上的木雕圖案是“唐肅宗宴官圖”,長約六尺,高一尺余,圖上雕有四張八仙桌,眾官員坐、站、行、立姿態各異。圖東西兩頭有服務人員,東邊燒開水的手拿蒲扇扇風爐和西頭理髮的坐在高凳上給官員挖耳朵。每個圖案線條清晰,構圖飽滿,行止逼真。在五、六分厚圖案中,雕出六、七個層次。據北京故宮博物館來人講。故宮大樑上不能雕人物畫像,否則把皇帝踩在腳下,有犯上之嫌。只能雕龍、鳳、獅子、麒麟等吉祥物。所以這種圖案只有民間住宅才有。 

天井下檐四根支柱,雕有漁、樵、耕、讀圖案。叫門之上,即漁樵耕讀之下,有一長幅圖案,“百子鬧元宵圖”,全圖一百個小孩,全是男孩,過去重男輕女,避免女孩站在男兒頭上,不吉利。再詳細看,有舞龍燈的、鳳燈的、還有獅子燈及其它各式各樣的花燈的。圖中有旱船,船上有小孩,船下有四個輪子, 還有敲鑼的,打鼓的,放鞭炮的,吹喇叭的,踩高蹺的,兩手捂耳的,千姿百態,惟妙惟肖。 

東西兩邊門上呈古錢幣形,也像古元寶倒掛,財到的意思。又像商人的商。除皇上封的七品官以上走中門進出之外,其他吏是小官,都要從“商”下邊進出,意思是商人高高在上。四周木雕圖案有“董卓進京”,“三英戰呂布”,“戰長沙”, “戰宛城”,“定軍山”,“甘露寺”,“長板坡”,等徽劇節目。拱柵里雕的是倒掛雙獅滾繡球。東西廂房門上是“吉祥如意”,圖中雕的行雙魚的意思是年年有餘。廂房聯花門上有八個方格,系 “明八仙圖”,圖中雕有鐵拐李,呂洞賓,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藍采和,韓湘子和何仙姑等。每個仙家還帶一個道童,總計十六人。太師椅靠背上雕的是暗八仙圖,看雕的道具來定仙人。腰板上雕的也是漁樵耕讀四大弟子,還有南帝段王爺人物像。腰板之下雕的是福、祿、壽、禧四星高照。 

前廳樓上是閨房,房頂有天窗,採光性能好,便於閨女繡花描紅。陽台花欄軒設有燎望窗,小姐從這裡可以窺望樓下大廳上,特別是相親時,小姐可以把來提親的才子看個仔細。 如合心稱意,就會共結連理。瓦面上雨水流到天井四周錫制的水槽里,叫做“四水歸堂”,而水沿著錫管流入地下水沼,就叫“肥水不外流”,有聚財之意。 

後堂和前堂結構基本相同,但所有木雕圖案就不同了。後堂主要是長輩住的地方,柱石上有壽,稱作“高黨”。額枋上雕的是“郭子儀上壽圖”圖中間雕的是郭子儀 老夫婦,兩邊是賀壽的文武百官,跪著拜壽的是兒孫晚輩。下枋雕的是“九世同堂圖”,描寫的是山東鄆城張繼昌(又名“公藝”)家九代相見的故事。 

後堂左側下首廂房叫“吞雲軒”。天花板上彩繪雲霧裊繞中有罌粟花,這是徽州一帶清代鴉片煙室的裝飾。後堂左側上首廂房叫“排山閣”,是專門給搓麻將牌的地方。閣後有暗間,可以臨時迴避衙門當差人的“敲竹槓”以及當時的小妾迴避正房太太之用。 

後堂右側通向廚房,有六十平方米地面,過去有一大排灶台,還加上有二樓。廚房通西廂天井有水井一口,辦幾十桌酒席都很寬鬆。 

最具有特色當數“轎廊”西邊的魚塘廳(如右圖),是當時的管家住的地方。它的構造是大三角套小三角,廳的頂和地面都是由三角形組成。池塘周圍有木結構“美人靠”欄背。十步石梯到水池,上有一方天井,下有兩口明塘。坐在廳中,抬頭望月,俯首觀魚,其樂無窮。它的正面牆設有一扇石雕漏窗,雕的是“喜鵲呈臘梅”圖案,名曰“四喜圖”,又稱“喜上眉梢”,這是徽州石雕精品。還有大門上,花園門額上的磚雕花樣繁多,豐富多彩,可與木雕與石雕媲美。這節儉的取得科學情趣的結合,是少有的建築佳品。 

這就是我通過這十天所了解到的這個朋友的基本情況。一些專業的數據我想在這裡不用過多的提及,因為圖紙上都會很清楚的。倒是這些我們聽到的有關於它的典故更應該詳細的說說,可以這么說,我現在對於它的了解已不亞於村里任何一個導遊了。當然這些數據,故事的得來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可能起先誰也沒有估計到為了得到這些資料和數據會遇到很多的麻煩。由於體量的過於龐大令我們一開始根本無法入手,還有房屋本身結構上的複雜性使我們一度有點灰心喪氣;當然,由於我們大家的努力這些困難被我們一一地克服了。體會最深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對建築測繪的認識;無論是從建築大輪廓的把握上,局部細節的處理,還是其中相互的連線,等等,我們都走了不少彎路。最後通過分析和反覆的論證我們還是的出了最為精確的數據尺寸。這些在實地的工作中所得到的經驗是我們在課堂中永遠無法得到的,因為有些結構很難通過想像去完成;更甚至於有時你看著實物也會有這樣那樣的誤差和錯覺的產生。這樣反覆的驗證和觀察對我們對於建築結構的理解和體量的把握上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鍛鍊對於我們將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的學習和研究的幫助是不可估量的,所有的同學都受益非淺。 

應該說雖然我們沒有很先進的測量設備,但是我們還是很好的完成了測量的任務。一些自創測量方法更是我們智慧的體現,也許這正是此次測繪考察的真正目的。 

事實上,我們得到的又何止是這些?同學間的了解,從剛開始模糊到最後的清晰,無論是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總是一份珍貴的收穫,因為當你了解了一個人時就是多了一段經歷,多了一份對自己的了解。有什麼比這樣的經歷更好的收穫呢?還有那一份對老屋的情結,我永遠忘不了。正由於此吧,當我最後告別十天來朝夕相處的這位老朋友時,一陣莫名的傷感,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想這個朋友所經歷的遠比我所要了解的要多的多,相對於它來說,我們所遇到的那些所謂的困難有算得了什麼呢?我相信它是有生命的,它肯定知道我們這幾個小孩這十天想乾什麼;我相信它有靈性,是它在我們困難時會給我們靈感;我相信它的善良,因為當看到我們克服了困難獲得了想要的數據時,它笑了------ 

又是一個很早很早的清晨,我們踏上了回故鄉的路。 

雖然天色還是很暗,但是大山的悲傷我們都可以感覺到,也許它也捨不得我們了------一路上我們都沒有說話。我一直在想著來時出現在我腦子裡的那些問號,他們真的解決了嗎?是的,我想是的! 

誰也不知道何時再會踏上這片土地,又一陣莫名的傷感------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總覺得奇怪?難道自己真的是一個性情中人?

科學考察實習報告
考察實習報告(3) | 返回目錄

城市規劃原理的xx教授邀請他的老師陳先生和歷史文化學院老師與我們xx大學11級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32名同學一起到蘭州市安寧區進行科學考察。

此行我們收益頗多,不僅參觀了金城觀九州台(眺望)、沿途的黃河濕地、大沙溝、劉家堡、地震博物館、大青山等具有旅遊潛質或已經成為旅遊景點的地方,而且在此次考察中感受到了陳致均先生對知識的深入淺出講解的大師風範,認識到城市規劃在一個城市生命中的核心地位。

安寧區自然地理環境簡述

安寧區地處蘭州市近郊,黃河北岸,是絲綢古道上一顆璀璨朋珠。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土地肥沃,盛產密桃,是中國聞名的四大蜜桃生產基地,素有“十里桃鄉”之美譽。

總面積86.93平方公里,轄區設3個街道辦事處,6個鄉,51個居(家)委會,32個行政村,總人口19.2萬。 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地處蘭州市安寧區腹部,是蘭州新城區的重點建設區域。安寧區位於蘭州市黃河北岸,為蘭州市西北郊區,地處東經103°34′~103°47′,北緯36°5′~36°10′。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起九洲台白梁子一線與城關區相接,西至虎頭崖與西固區毗鄰,南臨黃河與七里河區、西固區隔河相望,北依群山與皋蘭縣接壤。東西長19.6公里,南北寬2.7至7公里,依山面河,由灘地、川地、山地、黃土梁峁溝壑區組成,是絲綢之路必經地之一。

安寧區東西兩側高,中間低緩,呈馬鞍形,形成狹長河谷平原——安寧平原。海拔1517.3米至2067.2米,相對高差550米。屬中溫帶氣候區,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乾燥。年降水量349.9毫米,年蒸發量1664毫米。年平均氣溫8.9攝氏度。年日照2476.4小時,無霜期171天。主要自然災害有霜凍、冰雹和風災。

安寧區地處蘭州盆地中端,南依黃河,北靠青山,系沖積、洪積、坡積而成。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發展農業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安寧區被確定為蔬菜、水果生產基地。

區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紅粘土、型砂、砂石料。

河西走廊起端、絲綢之路樞紐:九州台。

九州台是一座典型的黃土峁階地高山,海拔2067米,峰頂似台,平坦如砥,略呈長形,東接城關,西起安寧,總面積約5000餘畝,與皋蘭山相對峙,形成兩山夾長河,拱抱蘭州城的態勢,巍峨峻秀。登高遠眺,九曲黃河,繁華市容,一覽無餘。傳說大禹導河積山,路過蘭州時曾登臨此台,眺望黃河水情,制定治水方案,並在台上將天下分為九州,故以九州台名之。如今的九州台峁林蒼翠,山腰草花輝映,山底黃河相伴,已成為蘭州市民避暑休閒的一塊“寶地”。

九州台作為古代重要的軍事戰略樞紐,是河西走廊的起端,也是絲綢之路的一個樞紐。

黃河母親像與九州台隔岸呼應,由一和藹可親的母親哺育一個茁壯健康的男嬰構圖。分別象徵了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該雕塑畫龍點睛的體現了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以及水文化,堪稱是黃河沿岸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註:黃河母親雕像

天斧沙宮:類丹霞地貌。

立於山頂,感覺眾山小。橫目望去,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創作出了這么宏偉的景觀。一排排的土柱頂起黃土層,每個柱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隙,從外側看時宛如一個個宮殿的柱子,造型美觀、恢弘大氣,給蘭州鑲嵌了一顆璀璨的寶石。

陳致均老先生是個博學的人,他為我們講解了天斧沙宮形成的機理:最下層的皋蘭群岩層(也是蘭州盆地最古老的基岩)作為基礎,第三系的鹹水河層最後風化而形成了柱體,其中包含黃河的五級階地的礫岩,最上層是第四系的黃土層作為“檐帽”而附著在上面,所以又將這種地貌成為類丹霞地貌,其特點是:有陡崖的陸相紅層地貌,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我們對於課本上知識能在實踐中更好的掌握。

陳老先生和藹可親,在給我們講解過程中用自己頭上的帽子比喻黃土層的“檐帽”,還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解釋為什麼會有這種特殊的地理現象;老師更是治學嚴謹,當董老師談及是陳老師命名此地貌時,陳老立即打斷,說是黃進老師和自己在一篇論文中定義的而並非是他一個人;陳老教書育人,默默奉獻自己的一生在這片荒涼的地方,陳老雖已78歲高齡,卻依舊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堪稱教師中的楷模。

沿途我們也發現了由於城市建設過程中監管不嚴,將生活垃圾隨意排入大沙溝的溝壑內,使得溝壑中充滿了黑乎乎的粘稠物,空氣中充溢著惡臭,不僅污染了環境、影響了身體健康,而且有可能污泥等有害物質被

古城追蹤,失望而歸。

我們去安寧堡尋找古城,沿著一條小徑進去,沿途都是現代氣息的水泥、瓷磚,但只有那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才喚起我對於古城的記憶,看見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心裏面所感受到的。小路是那么的喧譁,好像引領我們去尋找古城往日的繁榮。

沿路碰見了下象棋的老爺爺,才得知由於經濟發展,城市規劃等一些原因,老城已經成為歷史,千畝梨園也已經隨著古城留在了老人們的腦海中,可能最美的東西永遠在記憶中。

在只剩下零星幾株的棗樹邊老師給我們講了安寧古城往日的輝煌,作為往日絲綢路上的古城,生長在這片荒涼貧瘠的土地上,千百年來接受著風沙的沖洗,只留下了這個古城,向我們述說著他的風風雨雨。而如今,一切都只是雲煙,只有在老人的腦海中才能看看古城往日的面貌……

悲情的記錄者:地震博物館

地震是大自然的憤怒。它使得生靈在搖撼中灰飛煙滅;使得骨肉在瞬間陰陽相隔;使得萬物在此刻窒息,地震摧毀了我們的生命中最脆弱的東西。

在地震博物館中看到了紀實檔案,透過那頁頁泛黃的紙張;殘缺不全的瓢盆;哪一件件粘滿血與土的衣物,我隱約感覺到地震來臨時的天地變色,面臨死亡時恐懼在大地上空瀰漫,使得罹難者窒息。眾多的生還者體無完膚,但面對著人間慘劇,內心重壓猶如大山壓頂,小小的血肉之軀怎能承受得了如此之重?此刻人是如此的脆弱,猶如初春的嫩芽怎么能經得起料峭的春寒。

關於這個博物館的建立是在平凡工作崗位上的一些有心人,將檔案、書籍、照片等等資料在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最後才有了這座博物館,使我明白厚積而薄發!

未來繁華地:大青山

大青山現在是蘭州瓜果蔬菜的集散地,在大青山腳底下,我們看到蔥蔥鬱郁的樹木遮蓋了貧瘠的荒山,山上還在植樹造林,噴散的水汽映襯著晚霞,遠遠望去,風景別是一番滋味。水霧猶如美景的幕布,將來這裡迎進蘭州動物園與植物園輝映,增加生物多樣性,構建更加和諧的生態環境;進行城鄉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關係;構建田園城市,構建安寧田園城市模範帶頭區。

小結:

安寧區是蘭州城市發展中一股新鮮血液,由於開發面積較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所以對於日後蘭州的現代化發展有一定的決定性影響

安寧區以合理的結構和功能分區,達到“山水共生、活力新城”的總體布局,確定規劃結構為“一心、二軸、兩帶、一環、六區”。以行政中心為核心,一橫一縱的兩條發展軸線為基本骨架,沿山綠帶、濱河綠帶為生態基礎,結合居住服務區、行政服務區、商務服務區、教育科研區、生態綠化區、物流產業區六大功能區,形成軸帶結合、梯度推進的整體布局結構。

安寧區是蘭州市城市“七組團”之一,蘭州新城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集行政、居住、商務、休憩、物流、產業於一體的,文化內涵豐富,景觀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新城區。

古建築測繪考察實習報告
考察實習報告(4) | 返回目錄

古建築測繪考察實習報告----------記“承志堂”之感 

和上次一樣,大山也用它那特有的熱情迎接了我們;雷雨,閃電和著狂風,我們行駛在大山之中;回憶著兩年前和這片大山的那段感情,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有些觸景生情,我們急切的想知道我們將要去的“宏村”現在如何了?我們十天的考察生活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很多很多的問號出現在我的腦子裡,我想我會用這短短的十天去一一地解答他們------ 

凌晨四點,到了我們的目的地——宏村。 

死寂的村子,讓人感到恐懼------ 

男生們麻利地搬好了行李,洗好澡後就早早的休息了。雖然很累,但內心的一絲興奮加上窗外洶湧江水的咆哮聲,還是使我們久久不能入睡------ 

當然還是這一天,接近中午醒來時,真的象所說的那樣太陽已經照到我們很多人的頭頂了。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有機會去拜訪一下老朋友了! 

還是那座橋,歲月好像並沒有影響我們似的影響它,依舊是那樣的蒼老;昨晚洶湧咆哮的江水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潺潺的小溪,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只能嘆服!清澈見底的水,當年我們就是在下面淌水,抓蟹,篝火,歷歷在目,就想發生在昨天,原來記憶也這么美好------ 

白天的村子熱鬧許多,比起夜晚的死寂,簡直是判若兩境,或許這正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所不曾能感受到的吧!比起兩年前,這裡增設了許多的小商店和攤鋪;可以看到的是這裡的人們更懂得了利用這裡無限的商機;可是同時村民的那一份淳樸,村巷的那一份幽邃,先人留下的那份希望也漸漸地消失了。面對這琳琅滿目的紀念品,我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哀------ 

一天的調整休息就在這種複雜的心情中結束了。當晚,帶隊老師布置了任務並且分好了組,我知道我們真正的挑戰來了,不僅是專業技術上的或是耐心毅力上的挑戰,我想這更是在團隊合作,協調上的挑戰。 很多時候都會問自己:你能和別人合作的很好嗎? 我從不懷疑過自己的能力,過分的自信有時讓我感覺不是很好,所以我想對我的挑戰也許後者更重要。真正能理解這其中的意味的人也許就已經算是一種成功了吧!當然,生活剛剛開始,更多更大的挑戰還在等著我們,我們現在應做的就是從中去體驗,並且學會什麼------學會什麼呢? 

現在想來,真的慶幸當初得到了測量“承志堂”這樣一個極為艱巨的任務。這座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清代徽州民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是的!不過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歡樂,是經驗,是生活!我已經把它當成是我的一個老朋友,就是這個朋友陪伴了我們整整十天,給了我們一個可以證明自己的地方,讓我了解了它,同時它也了解了我。我不會忘了它,希望以後我去探望它時,它也會記得我! 

有必要介紹一下我的這個朋友: 

“承志堂”位於宏村上水圳中段,建於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的住宅。 

整棟建築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正廳有兩進、三開間,左右有小廳堂,還有書房廳、魚塘廳,以及娛樂場所排山閣、吞雲軒等。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庭院內有花木果樹、水井、池塘,總占地面積約XX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全屋系木、磚結構,飾以磚、木、石,“三雕”。(單木雕即花了二十個工人雕了四年之久。)全屋有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兩層樓房有七處。 大小門口有六十個。當時造價花去白銀六十萬兩(其中木雕上所鍍黃金有一百兩)。 

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牌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還有保鏢房、男、女傭住房。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大院前堂,按照過去宗族規定,只是迎接貴賓或婚娶壽誕喜慶日子,才大開中門的。額坊上的木雕圖案是“唐肅宗宴官圖”,長約六尺,高一尺余,圖上雕有四張八仙桌,眾官員坐、站、行、立姿態各異。圖東西兩頭有服務人員,東邊燒開水的手拿蒲扇扇風爐和西頭理髮的坐在高凳上給官員挖耳朵。每個圖案線條清晰,構圖飽滿,行止逼真。在五、六分厚圖案中,雕出六、七個層次。據北京故宮博物館來人講。故宮大樑上不能雕人物畫像,否則把皇帝踩在腳下,有犯上之嫌。只能雕龍、鳳、獅子、麒麟等吉祥物。所以這種圖案只有民間住宅才有。 

天井下檐四根支柱,雕有漁、樵、耕、讀圖案。叫門之上,即漁樵耕讀之下,有一長幅圖案,“百子鬧元宵圖”,全圖一百個小孩,全是男孩,過去重男輕女,避免女孩站在男兒頭上,不吉利。再詳細看,有舞龍燈的、鳳燈的、還有獅子燈及其它各式各樣的花燈的。圖中有旱船,船上有小孩,船下有四個輪子, 還有敲鑼的,打鼓的,放鞭炮的,吹喇叭的,踩高蹺的,兩手捂耳的,千姿百態,惟妙惟肖。 

東西兩邊門上呈古錢幣形,也像古元寶倒掛,財到的意思。又像商人的商。除皇上封的七品官以上走中門進出之外,其他吏是小官,都要從“商”下邊進出,意思是商人高高在上。四周木雕圖案有“董卓進京”,“三英戰呂布”,“戰長沙”, “戰宛城”,“定軍山”,“甘露寺”,“長板坡”,等徽劇節目。拱柵里雕的是倒掛雙獅滾繡球。東西廂房門上是“吉祥如意”,圖中雕的行雙魚的意思是年年有餘。廂房聯花門上有八個方格,系 “明八仙圖”,圖中雕有鐵拐李,呂洞賓,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藍采和,韓湘子和何仙姑等。每個仙家還帶一個道童,總計十六人。太師椅靠背上雕的是暗八仙圖,看雕的道具來定仙人。腰板上雕的也是漁樵耕讀四大弟子,還有南帝段王爺人物像。腰板之下雕的是福、祿、壽、禧四星高照。 

前廳樓上是閨房,房頂有天窗,採光性能好,便於閨女繡花描紅。陽台花欄軒設有燎望窗,小姐從這裡可以窺望樓下大廳上,特別是相親時,小姐可以把來提親的才子看個仔細。 如合心稱意,就會共結連理。瓦面上雨水流到天井四周錫制的水槽里,叫做“四水歸堂”,而水沿著錫管流入地下水沼,就叫“肥水不外流”,有聚財之意。 

後堂和前堂結構基本相同,但所有木雕圖案就不同了。後堂主要是長輩住的地方,柱石上有壽,稱作“高黨”。額枋上雕的是“郭子儀上壽圖”圖中間雕的是郭子儀 老夫婦,兩邊是賀壽的文武百官,跪著拜壽的是兒孫晚輩。下枋雕的是“九世同堂圖”,描寫的是山東鄆城張繼昌(又名“公藝”)家九代相見的故事。  力這些困難被我們一一地克服了。體會最深的是在整個過程中對建築測繪的認識;無論是從建築大輪廓的把握上,局部細節的處理,還是其中相互的連線,等等,我們都走了不少彎路。最後通過分析和反覆的論證我們還是的出了最為精確的數據尺寸。這些在實地的工作中所得到的經驗是我們在課堂中永遠無法得到的,因為有些結構很難通過想像去完成;更甚至於有時你看著實物也會有這樣那樣的誤差和錯覺的產生。這樣反覆的驗證和觀察對我們對於建築結構的理解和體量的把握上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鍛鍊對於我們將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的學習和研究的幫助是不可估量的,所有的同學都受益非淺。 

應該說雖然我們沒有很先進的測量設備,但是我們還是很好的完成了測量的任務。一些自創測量方法更是我們智慧的體現,也許這正是此次測繪考察的真正目的。 

事實上,我們得到的又何止是這些?同學間的了解,從剛開始模糊到最後的清晰,無論是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總是一份珍貴的收穫,因為當你了解了一個人時就是多了一段經歷,多了一份對自己的了解。有什麼比這樣的經歷更好的收穫呢?還有那一份對老屋的情結,我永遠忘不了。正由於此吧,當我最後告別十天來朝夕相處的這位老朋友時,一陣莫名的傷感,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我想這個朋友所經歷的遠比我所要了解的要多的多,相對於它來說,我們所遇到的那些所謂的困難有算得了什麼呢?我相信它是有生命的,它肯定知道我們這幾個小孩這十天想乾什麼;我相信它有靈性,是它在我們困難時會給我們靈感;我相信它的善良,因為當看到我們克服了困難獲得了想要的數據時,它笑了------ 

又是一個很早很早的清晨,我們踏上了回故鄉的路。 

雖然天色還是很暗,但是大山的悲傷我們都可以感覺到,也許它也捨不得我們了------一路上我們都沒有說話。我一直在想著來時出現在我腦子裡的那些問號,他們真的解決了嗎?是的,我想是的! 

誰也不知道何時再會踏上這片土地,又一陣莫名的傷感------不知道是不是人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總覺得奇怪?難道自己真的是一個性情中人?

相關文章:
資源學院野外考察實習報告範文
2024年大學生暑假考察實習心得
大學赴遼西北考察團暑期實踐報告
歷史街區暑期認識實習考察報告
於大跨建築的實習考察報告
資源學院野外考察實習報告
會計專業錯字考察社會實踐報告
暑期河南考察報告與思考
江西考察與採風實訓報告
藝術專業考察實習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