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農田水利實習報告

一、 實習概況

農田水利學實習是我們專業基本教學實習環節。通過此次實習,使同學們進一步鞏固農田水利學的基本原理,學習並掌握農田水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學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1、實習目的

1)、使學生對農田水利工程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增強專業信心和決心;

2)、了解灌區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布置、組成、作用、模式、工作原理及運行管理情況,加強對農田水利學(包括地下水利用、水利管理)課程的理解;

3)、了解灌區灌排系統的規劃與布置、灌水方法及用水管理,為以後畢業設計奠定基礎。

2、實習方式

聽技術人員做報告,現場參觀,老師和技術人員現場講解,小組討論等。要求學生在實習中做到邊看、邊聽、邊記、邊畫、邊想,邊做筆記。為了有條不紊地進行,應根據工程情況、實習內容、教師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力量配備和學生人數進行編組,並安排好各組實習內容。

3、實習概況

實習時間:xx/1/1——1/7

實習地點:棘洪灘蓄水樞紐實習基地、打漁張灌區實習基地、校內微噴灌系統實習基地、看錄象了解各種灌水技術(灌水方法)。

實習單位: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xx級

二、 實習內容

1、實習背景—引黃濟青(島)工程

1986年4月15日,山東省引黃濟青(島)工程在膠縣正式開工。該工程自博興縣打漁張引黃閘起,經30米寬的引水明渠,穿越濱州、東營、濰坊及青島等4市的9個縣、區和30多條河流,進入總庫容為1.46億立方米的棘洪灘調蓄水庫,再輸入青島市,全長290公里。工程建成後,可增加青島市日供水量30萬噸,同時沿線高氟區61萬居民可喝上甘甜的黃河水。1989年11月25日,山東省引黃濟青工程按期通水。

引黃濟青工程是中國山東省境內一項將黃河水引向青島的水利工程(跨流域、遠距離的大型調水工程)。它是“七五”期間山東省重點工程之一,也是山東省近幾十年以來最大的水利和市政建設工程。

2、棘洪灘蓄水樞紐認識實習

棘洪灘水庫,位於膠州市、即墨市和城陽區交界處的棘洪灘水庫是引黃濟青工程的惟一調蓄水庫,庫區面積達14.422平方公里,圍壩長14.277公里,設計水位14.2米,總庫容1.46億立方米,建設資金1.4億元。

3、打漁張灌區認識實習

打漁張引黃灌區位於黃河下游右岸,以濱州市為頂點的黃河大三角州內的大型灌區。打漁張引黃灌區工程始建於1956年,是全國聞名的引黃灌區,擔負著向青島市和博興縣供水任務,50年代開發時,灌區的設計面積為320萬畝;爾後灌區開拓擴大,設計面積為512萬畝,涉及當時惠民、昌濰兩個專區的博興、蒲台、廣饒、利津和壽光五縣。現在,灌區實際控制面積 169萬畝,涉及東營、濱州兩市的博興、廣饒、墾利三縣和東營區。 。

打漁張引黃灌溉工程打漁張引黃灌溉工程是全國第一個五年計畫重點工程,是山東省開發最早、規模最大的引黃灌溉工程。因灌區渠首引水口原定於蒲台縣打漁張村 (後渠首上移至王旺莊,但工程仍沿用原名) 而得名。1951年經中央財政委員會和水利部批准建設,原蘇聯水利專家幫助勘察設計。1956年動工,當年11月渠首引黃閘建成放水。 至1958年完成灌區建設,國家總投資3639萬元,占計畫總投資的62.7%。灌區範圍絕大部分為今東營市轄區地。灌區建成之初,在農田灌溉、土壤改良、解決人、畜吃水難等方面收到良好效益。但後來由於重灌輕排等原因造成土地鹽化,1962年停灌。1965年,在灌區幹部、民眾的強烈要求下,打漁張引黃工程復灌。復灌後,注意科學灌溉,效益較好。東營市成立後,打漁張工程大部劃入東營市轄區。東營市在打漁張工程的基礎上,構建了全市新的引黃體系基本框架。(1)(2)(3)

農田水利實習報告
農田水利實習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