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心得體會

2023高中心得體會 篇1

我有幸搭上課改的這列快車,身為第一線的數學教師,從課改理念的學習,到深入課堂進行課改實驗,我從中受益匪淺,可以說“在數學教學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從得與失兩方面來進行一下高二年級的教學反思如下:

成功的經驗:

1、教學中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學習的意義與價值。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秘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我是一名課改教師通過學習和實踐,基本上能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從生活中導入,在生活中學習,到生活中運用。如:我在上等比數列一課時,不再像傳統教學那樣採取直接從概念導入,而是提前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有關細胞分裂若干次以後的細胞總數問題,獨立探索,由此知道細胞在整個分裂過程中不斷增加個數,而這一問題可以由等比數列來處理,再讓學生驗證自己估計的是否準確。讓學生在活動中捂出等比數列數學模型與實際的細胞分裂問題的關係,建立了數學中等比數列的概念。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就明白了等比數列的重要性,產生了學習的內在動力。

2、課改使我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學習的水平。通過學習課標,我意識到:“學習方式不僅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而且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傳統課堂一味地採用灌輸和強化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學生是踏著別人踩出來的路走,而新的學習是要學生自己去找路走。“課堂教學中我不僅能關注讓學生獲取知識,同時也能關注學生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學習水平和能力。

存在問題:

一是組織學習活動還不夠到位。由於學生人數過多,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參與面不是很廣,往往讓少數學生參與,而大部分學生成為“旁觀者”;二是關注弱勢群體不夠,課堂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有部分學生能積極舉手發言,能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能熱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課堂舞台的主角,能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與活力,但細細觀察會看到,在這熱鬧的背後又隱藏著許多被遺忘的角落,總有一部分學生在成為觀眾和聽眾,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根據兩點所想到的:要想改變上面的狀況,我認為:首先要深入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並進行理論聯繫教學實踐的深入思考與研究。教學中設計的學習活動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現實性、挑戰性;而應該設計具有層次性和開放性的活動,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穫,都有體驗。再次在教學中我們不能純粹追求活動數量的多少,而應以追求活動的質量為宗旨,這樣才可以保證各個學習活動都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還可以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力爭做到“好生吃得飽、後進生吃得了”,可提供各種層次的彈性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實踐和解決。

2023高中心得體會 篇2

也有很多家長告訴老師他的孩子在國中數學是如何的好現在怎么就落後了呢。作為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學科,從國小到高中絕大多數同學對它情有獨鍾,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然而並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許多國小、國中數學學科成績的佼佼者,進入高中階段,第一個跟頭就栽在數學上。眾多國中學習的成功者淪為高中學習的失敗者,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被動.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像國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在國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講解詳細,常把許多問題的解決建立為固定的思維模式,而且各類題型反覆練習,學生漸漸養成了“依葫蘆畫瓢”的抄錄式的學習方法。而高中數學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於思考,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善於歸納總結規律,在思維的靈活性、可延伸性、創造性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思維方式的轉換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給高一數學的學習形成了思維障礙。

2.學不得法.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繫,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基礎重視不夠.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要切實抓好基礎知識的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學習包括概念學習,定理公式學習以及解題學習三個方面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4.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高中數學與國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式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函式值域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變數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套用題及實際套用問題等.客觀上這些觀點就是分化點,有的內容還是高國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採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學生不僅僅要“想學”,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為主動.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上述情況,我有些建議:

1、 樹立學好高中數學的信心。

進入高中就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遠大的理想。學生可以閱讀一些數學歷史,體會數學家的創造所經歷的種種挫折、數學家成長的故事和他們在科學技術進步中的卓越貢獻,也可請高二、高三的優秀學生講講他們學習數學的方法,以此激勵自己積極思維,勇於進取,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畫、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制定計畫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紮穩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畫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鍊學習意志.

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後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麼地方該詳,什麼地方可略;什麼地方該精雕細刻,什麼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覆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獨立作業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

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於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覆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並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複習強化,作適當的重複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

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複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求知慾與學習熱情.

3、培養優秀的數學思維品質,提高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國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的靈活性、可拓展性等方面的要求較高,所以學習中加強思維訓練,積極開展思維活動,努力克服思維惰性,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由於學生年齡較小,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衝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為什麼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紮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5.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鑽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複習總結)是少不了的

6.重視輔導,化解分化點

如前所述高中數學中易分化的地方多,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難度大、靈活性強等特點.對易分化的地方應當採取多次反覆理解,重視輔導,將出現的錯誤提出來和同學、老師議一議,充分理解題目的思維過程,通過變式練習,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以達到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實際上新的學習必然會有一些障礙,高中生要學好數學,須解決好兩個問題:第一是認識問題;第二是方法問題。要了解學習數學困難的原因,採取正確的措施,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學會分析問題、研究問題,這樣在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使自己更有效、更順利的投入高中階段的學習。

高中生要學好數學,須解決好兩個問題:第一是認識問題;第二是方法問題。

有的同學覺得學好教學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因為數學分所占比重大;有的同學覺得學好數學是為將來進一步學習相關專業打好基礎,這些認識都有道理,但不夠全面。實際上學習教學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的薰陶,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素養,果能如此,將終生受益。曾有一位領導告訴我,他的文科專業出身的秘書為他草擬的工作報告,因為華而不實又缺乏邏輯性,不能令他滿意,因此只得自己執筆起草。可見,即使將來從事文秘工作,也得要有較強的科學思維能力,而學習數學就是最好的思維體操。

有些高一的同學覺得自己剛剛國中畢業,離下次畢業還有3年,可以先鬆一口氣,待到高二、高三時再努力也不遲,甚至還以國小、國中就是這樣“先松後緊”地混過來作為“成功”的經驗。殊不知,第一,現在高中數學的教學安排是用兩年的時間學完三年的課程,高三全年搞總複習,教學進度排得很緊;第二,高中數學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內容(如函式、立幾)放在高一年級學,這些內容一旦沒學好,整個高中數學就很難再學好,因此一開始就得抓緊,那怕在潛意識裡稍有鬆懈的念頭,都會削弱學習的毅力,影響學習效果。

至於學習方法的講究,每位同學可根據自己的基礎、學習習慣、智力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這裡主要根據教材的特點提出幾點供大家學習時參考。

l、要重視數學概念的理解。

高一數學與國中數學最大的區別是概念多並且較抽象,學起來“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樣,解題方法通常就來自概念本身。學習概念時,僅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義是不夠的,還須理解其隱含著的深層次的含義並掌握各種等價的表達方式。例如,為什麼函式y=f(x)與y=f-1(x)的圖象關於直線y=x對稱,而y=f(x)與x=f-1(y)卻有相同的圖象;又如,為什麼當f(x-l)=f(1-x)時,函式y=f(x)的圖象關於y軸對稱,而 y=f(x-l)與 y=f(1-x)的圖象卻關於直線 x=1對稱,不透徹理解一個圖象的對稱性與兩個圖象的對稱關係的區別,兩者很容易混淆。

2、學習立體幾何要有較好的空間想像能力

而培養空間想像能力的辦法有二:

一是勤畫圖;

二是自製模型協助想像,如利用四直角三稜錐的模型對照習題多看,多想。但最終要達到不依賴模型也能想像的境界。

三是學習解析幾何切忌把它學成代數、只計算不畫圖,正確的辦法是邊畫圖邊計算,要能在畫圖中尋求計算途徑。

3、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邀幾個程度相當的同學一起討論,這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做常可以把問題解決得更加透徹,對大家都有益。

最後想要告訴大家的就是學數學要有一個改錯本,把錯的題目改在上面,然後每道題分析原因,寫出類似題的方法和步驟,總結,每次考試之前把他拿出來看一下,很有用的,真的。

其次就是多做題目,這是硬道理,只有題目做的多才熟練,這樣考試才不會慌。

總之數學就是要總結方法,題目要看到就有解題的方法,這樣就行了。一張卷子一個小時做起就說明你已經學好了。

2023高中心得體會 篇3

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那么,軍訓的生活便是書中最美麗的彩頁;如果說人生是一台戲,那么,軍訓的生活便是戲中最精彩的一幕。的確,幾天的軍訓是短暫的,但它給我們留下的美好回憶卻是永恆的。幾天睡了一個長覺,而這一覺醒來,望著窗外曬得發燙的籃球場,忽然覺得,軍訓,就如夢一樣,匆匆地來,又在我沒有細細品味那份感覺的時候悄然而逝,幾天的疲勞在肩頭隱隱告訴我,已經結束了。很累,而且有酸酸的感覺。教官走了,那么匆匆,卻留給我們深刻的回憶。陽光照進來,落在堆在角落的軍訓服上,軍訓的記憶一股腦全翻了出來,我在呆呆地想著,想著那整齊或凌亂的踏步聲,以及同學們的竊笑聲。軍訓究竟帶給了我什麼,有嗎?唉,軍訓,真像一場夢啊!記憶已經在疲勞的壓迫下變得愈發模糊,對於軍訓,我能說什麼,是從崇高的為保衛祖國而刻苦訓練來說,還是充斥在這期間的鐵骨柔情。當然,這些都是值得回憶和懷念的,但是否還有更重要的.呢?

其實我覺得軍訓幾天,我們學到的不僅是站軍姿,走正步,練隊形。而是在磨練我們一種意識,一種吃苦的意識,一種堅持的意識,一種團結的意識,一種遵守紀律的意識!其實這些已經太多太多,足以讓我們一生享用。

有位哲人說過:無法回味的感覺才是最美妙的感覺。對於軍訓,有些感受真的不能言傳,只能在淙淙的意會中回味。那味道就如品一味很濃郁的茶,只有嘗過的人才知曉其中的蘊味,然後才能和有同樣經歷的人相對一笑,讓美妙的感受在彼此之間傳遞。就如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一樣,軍訓,對於每個人,都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而對於我,軍訓,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其本身的單純上的意義,它已經成為一種寶貴的難得的一種經歷,寫進我的記憶中,而成為不可抹殺的一部分,它已經成為一種力量,一種在困難時給我的動力,一種生命的支持力,支撐著人生旅途的各種風雨中動搖的心靈。而軍訓給我最美好的記憶,是同學們和教官之間純潔淳樸充滿人情味的關係。希望這種關係可以用在我未來的高中生活中!

2023高中心得體會 篇4

生命本來就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奇蹟,迷一樣的命運,迷一樣的人生,卻總賦予我們以希望和光明!一切的一切都似乎是冥冥早已被命運所按排,可偏偏又有人能扭轉乾坤、改變命運、改寫人生!

生活是凝聚人生的細胞,而細胞又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所聚集成的生命根源!那么又是什麼塑造了我們的理想和目標呢?我想這應該就是思想中的希望所構思而成的吧。可是讓人感到迷惘的是?我們的希望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曾幾何時,我也一直被這個問題所迷惑著,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我做了一個夢,待夢醒過後,內心卻因夢的美好而想努力去實現它,只有讓夢成為現實,我的心才不會覺得空虛,我的人生才不會覺得了無趣味!也就是從那一刻起,我才真正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最終意義,才真正想通為什麼有人能夠改變命運、改寫人生!

有時候,我又覺得人生雖像一年四季一樣,有著一定的變幻規律,可其規律的變化又隱匿著無數未知的變幻,就好像是地震、颱風、洪水和旱災一樣,如果早有預防的話還可以使災情減小到最低,如果一味的讓其自由發展,那么結果也是難以預言的慘重!

生命本是一個奇蹟,它的迷,它的未知變幻是隨著我們的夢、思想、目標以及行動的改變而改變的,我們的思想及言行是影響和改變人生的直接因素。以前我也曾被這樣一個問題所迷惑:“人的一生最終是為什麼而活?”我也曾向很多人請教過,回答的結果不外乎是錢呀、權呀、愛呀,什麼的?

但我後來才真正了解到,人之所以要活著,是因為人有著自已的夢想,因為有了夢,而夢總是美好的,人總喜歡把美好的事物變成現實,那么人就是為了實現自已的夢想而活著!

那是一種希望,那是一種激勵,那更是一種目標,人生有夢,夢成真!人生無夢,夢成魂!這就是人生,這就是生命所賦予的真正意義!這就是人之所以能改變命運、改寫人生的根本!

為了自我的人生,更為了自我存在的意義,我們只有去把握有限的生命,來完成無限的夢想!也只有這樣,才不愧於生命賦予我們的存在,才不愧於內心的美好夢想。

2023高中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幾年的高中數學的教學,我感覺到很多學生重視數學,想學好數學,

高中生學習心得體會

。也有很多家長告訴老師他的孩子在國中數學是如何的好現在怎么就落後了呢。作為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學科,從國小到高中絕大多數同學對它情有獨鍾,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然而並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許多國小、國中數學學科成績的佼佼者,進入高中階段,第一個跟頭就栽在數學上。眾多國中學習的成功者淪為高中學習的失敗者,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被動.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像國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在國中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講解詳細,常把許多問題的解決建立為固定的思維模式,而且各類題型反覆練習,學生漸漸養成了“依葫蘆畫瓢”的抄錄式的學習方法。而高中數學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於思考,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善於歸納總結規律,在思維的靈活性、可延伸性、創造性方面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思維方式的轉換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就給高一數學的學習形成了思維障礙。

2.學不得法.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繫,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基礎重視不夠.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要切實抓好基礎知識的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學習包括概念學習,定理公式學習以及解題學習三個方面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4.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高中數學與國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式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函式值域的求法,實根分布與參變數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套用題及實際套用問題等.客觀上這些觀點就是分化點,有的內容還是高國中教材都不講的脫節內容,如不採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學生不僅僅要“想學”,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為主動.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上述情況,我有些建議:

1、 樹立學好高中數學的信心。

進入高中就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遠大的理想。學生可以閱讀一些數學歷史,體會數學家的創造所經歷的種種挫折、數學家成長的故事和他們在科學技術進步中的卓越貢獻,也可請高二、高三的優秀學生講講他們學習數學的方法,以此激勵自己積極思維,勇於進取,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畫、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制定計畫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紮穩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畫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鍊學習意志.

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後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麼地方該詳,什麼地方可略;什麼地方該精雕細刻,什麼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覆閱讀教材,多方查閱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獨立作業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

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於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覆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並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複習強化,作適當的重複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

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複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求知慾與學習熱情.

3、培養優秀的數學思維品質,提高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國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的靈活性、可拓展性等方面的要求較高,所以學習中加強思維訓練,積極開展思維活動,努力克服思維惰性,提高自身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循序漸進,防止急躁

由於學生年齡較小,閱歷有限,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衝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為什麼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紮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5.研究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鑽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華羅庚先生倡導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就是這個道理.方法因人而異,但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複習總結)是少不了的.

6.重視輔導,化解分化點

如前所述高中數學中易分化的地方多,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難度大、靈活性強等特點.對易分化的地方應當採取多次反覆理解,重視輔導,將出現的錯誤提出來和同學、老師議一議,充分理解題目的思維過程,通過變式練習,提高自己的鑑賞能力,以達到靈活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目的。

實際上新的學習必然會有一些障礙,高中生要學好數學,須解決好兩個問題:第一是認識問題;第二是方法問題。要了解學習數學困難的原因,採取正確的措施,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學會分析問題、研究問題,這樣在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使自己更有效、更順利的投入高中階段的學習。

高中生要學好數學,須解決好兩個問題:第一是認識問題;第二是方法問題。

有的同學覺得學好教學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因為數學分所占比重大;有的同學覺得學好數學是為將來進一步學習相關專業打好基礎,這些認識都有道理,但不夠全面。實際上學習教學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的薰陶,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素養,果能如此,將終生受益。曾有一位領導告訴我,他的文科專業出身的秘書為他草擬的工作報告,因為華而不實又缺乏邏輯性,不能令他滿意,因此只得自己執筆起草。可見,即使將來從事文秘工作,也得要有較強的科學思維能力,而學習數學就是最好的思維體操。

有些高一的同學覺得自己剛剛國中畢業,離下次畢業還有3年,可以先鬆一口氣,待到高二、高三時再努力也不遲,甚至還以國小、國中就是這樣“先松後緊”地混過來作為“成功”的經驗。殊不知,第一,現在高中數學的教學安排是用兩年的時間學完三年的課程,高三全年搞總複習,教學進度排得很緊;第二,高中數學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內容(如函式、立幾)放在高一年級學,這些內容一旦沒學好,整個高中數學就很難再學好,因此一開始就得抓緊,那怕在潛意識裡稍有鬆懈的念頭,都會削弱學習的毅力,影響學習效果。

至於學習方法的講究,每位同學可根據自己的基礎、學習習慣、智力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這裡主要根據教材的特點提出幾點供大家學習時參考。

l、要重視數學概念的理解。

高一數學與國中數學最大的區別是概念多並且較抽象,學起來“味道”同以往很不一樣,解題方法通常就來自概念本身。學習概念時,僅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義是不夠的,還須理解其隱含著的深層次的含義並掌握各種等價的表達方式。例如,為什麼函式y=f(x)與y=f-1(x)的圖象關於直線y=x對稱,而y=f(x)與x=f-1(y)卻有相同的圖象;又如,為什麼當f(x-l)=f(1-x)時,函式y=f(x)的圖象關於y軸對稱,而 y=f(x-l)與 y=f(1-x)的圖象卻關於直線 x=1對稱,不透徹理解一個圖象的對稱性與兩個圖象的對稱關係的區別,兩者很容易混淆。

2、學習立體幾何要有較好的空間想像能力

而培養空間想像能力的辦法有二:

一是勤畫圖;

二是自製模型協助想像,如利用四直角三稜錐的模型對照習題多看,多想。但最終要達到不依賴模型也能想像的境界。

三是學習解析幾何切忌把它學成代數、只計算不畫圖,正確的辦法是邊畫圖邊計算,要能在畫圖中尋求計算途徑。

3、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邀幾個程度相當的同學一起討論,這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做常可以把問題解決得更加透徹,對大家都有益。

最後想要告訴大家的就是學數學要有一個改錯本,把錯的題目改在上面,然後每道題分析原因,寫出類似題的方法和步驟,總結,每次考試之前把他拿出來看一下,很有用的,真的。

其次就是多做題目,這是硬道理,只有題目做的多才熟練,這樣考試才不會慌。

總之數學就是要總結方法,題目要看到就有解題的方法,這樣就行了。一張卷子一個小時做起就說明你已經學好了。

2023高中心得體會 篇6

告別了愉快而充實的暑假,迎來了緊張而“艱苦”的軍訓。軍訓不僅僅是對我們身體的考驗,更多的是對我們一直的磨練,。“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士在不斷的,磨練中長大的,就像一棵是小樹一樣,只要經歷過風雨的洗禮餐能章程參天大樹。

軍訓很苦,也很累,但我認為這是一種人生體驗,是戰勝自我,鍛鍊意志的最佳時期。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軍訓正是如此,其中有酸楚的淚水,有苦鹹的汗水。又飄揚的國歌聲,也有團結一致戰勝自己後的歡樂聲。

如果說高中是一本書,那么軍訓的生活便是書中美麗的彩頁;如果說高中是一台戲,那么軍訓便是精彩的一幕;如果說高中時一幅畫,那么一周的軍訓便是畫中奪目的顏色。

軍訓時我們人生中一次難得的考驗和磨礪,它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

又為何人說過“無法回味的感覺才是最美妙的感覺”,對於軍訓,有些感受不能言傳,只能在淙淙的意識中回味,那味道就如同一杯濃郁的茶,只有嘗過的人才知道其中的韻味,軍訓,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我想,軍訓使我們以堅強為信念,努力成為生活中的強者,昨天,我們一起歡笑、流淚,今天我們一起經歷風雨,為祖國未來貢獻一份力量。“國要強,我們就要擔當……”

2023高中心得體會 篇7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中庸》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箇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中庸乃人生成敗的智慧根本”,“誠於中,信於外”,“君子當慎獨中立”,“仁者愛人,仁者無敵”,“誠則明,信於外”,“和為貴,不自棄”從六個方面展示了《中庸》的思想和理論。

一開始讀《中庸》時,感覺很迷茫,因為我並不知道它在說什麼,但是學習通的經典共讀里有譯文,讓我更容易理解了。

第一章中“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它讓我明白一個真正高尚的人,即使在沒人的時候也高要求自己,自律成為一種習慣,堅守原則,不辜負自己才能成為更優秀的人。還有當顏回被污衊偷盜時,孔子用金子試探他,顏回卻說“天賜顏回一鈿金,外財不發命窮人”。從他身上我深刻領悟到了《中庸》中說的誠,他誠實,不為外財所誘惑,自然身正不怕影子斜。從他身上體現出來的就是“君子坦蕩蕩”的感覺,這讓我感覺很佩服,在生活中我們要做這樣的人,只有成為一個真正誠實的人,他人才會更相信你。

還有祁黃羊薦賢無私的故事,他身上有著偉大的包容心,所以他不計前嫌,無私推薦有能力的人,這讓我學習到我們不能夠總是斤斤計較,我們要擁有一顆偉大的包容心,對待周圍的人要善良要多多包容他人的過失或者不足,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還有一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意思就是君子是重於人際協調,但是不能隨波逐流,信守中庸之道,但是獨立不偏不倚,國家政治修明時,不因世事艱難而改變方向,國家混亂無道時,君子堅守品德和信念,至死不渝才能叫剛強,作為新青年,我們就應該成為這樣的人,現在國家開明,政治有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幸福的年代,但是我們應該要居安思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成為一個強大的人,才能更好的為國家服務。

讀《中庸》我學到了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還有在學習中的道理,很多名人都是自學成才,如王冕等,在如今這人教育資源如此多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學好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2023高中心得體會 篇8

高中的生活由軍訓開始的勒起和畫。我們如期收拾好行李來到新學校新宿舍,認識了新朋友,便開始踏上軍訓之旅——南海獅山。

我們的教官是一個內心狂熱,外表斯文的有為青年。還記得那幾夜與我們暢談的理想與奮鬥,感情與挫折,讓我們似乎看懂了人生的滋味百態。

在我們班上,不算努力但總有一股凝聚的力量在沸騰。第三天,教官與十班教官調班試著不同方式的操練。一開始,可愛教官先讓我們休息一下,唱歌表演才藝。誰知那講台上的連長早已對我們虎視眈眈,立刻上前給我們一翻訓斥。“你們得瑟了吧,練得不錯了?就你班在嘻皮笑臉,給我預演一下!”連長的話在當時烈日當前顯得特別刺耳,我們班上的同學無不面紅耳赤,就連教官也是。

暗地裡,我們班卻仿佛卯足了勁。猛烈的陽光把我們的一層皮膚曬得發紅髮黑,額頭上的汗珠從眼角划過,滴上衣襟上,濕透了一片。不負眾望,整齊的佇列,響天轟地的踏步聲,令連長震撼,令連長呆若木雞。教官把嘴角拉起一個美麗的弧度,“好!”我們都笑了,汗水沒有白流。

結束的最後一晚,那是教官的生日。幾個小女生暗中發出暗號,當然我也參與其中。一首歌打破了當時寂靜的氣氛,“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教官立即回過神來,眼睛有一絲閃動。“謝謝,可這並不容易打發我的”,一句句笑聲蕩漾在宿舍里,感染著每個人。

軍訓生活很苦澀,但就如一杯咖啡,加入了糖和牛奶,便又是一番滋味。這一段回快,有親切的教官,有好玩搗蛋的同伴,有我們一起經歷感動的場面。就這樣,深刻地印記在我們腦海中,難以抹平!

八月的風,溫暖又夾雜了一絲清涼,吹醒了我們碌碌無為度過的暑假,我們,又迎來一個新的開始,加油,那些烈日下汗流浹背的我們!

軍訓,像一座高聳入雲的險峰,當我們越過高山,山的那邊是堅持;軍訓,像一片無邊無際的汪洋,當我們游過大海,海的那邊是忍耐……而當我們越過那一道道坎,到達成功的彼岸時,我們已經學會了許多許多…...

2023高中心得體會 篇9

《中庸》原文“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喜怒哀樂的情緒還沒有發生的時候,心是平靜安寧祥和無礙的狀態,稱之為“中”;如果情緒之發生時也能由這種“中”的狀態控制,則稱之為“和”。『中』的狀態是人性最本初和自然的狀態,也是天下萬事萬物的根本,人對事物發出情緒能夠用『和』原則來自製,則是最接近道的。 《中庸》強調中庸之道是人們片刻也不能離開的,但要實行“中庸之道”,還必須尊重天賦的本性,通過後天的學習,即《中庸》所說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之謂性”,是說人性是由天賦予的。“率性之謂道”,是說循著這種天性而行就合於道,認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就在於治儒家之道,所以說“修道之謂教”。實行“中庸之道”既是率性問題,也是修道的問題,這是發展了孔子“內省”和曾子“自省”的教育思想。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須好“三達德”,實行“五達道”,才能達到“中庸”的境界。所謂“五達道”即“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處理這五方面關係的準則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達道”的實行,要靠“三達德”:智、仁、勇。而要做好“三達德”,達到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們努力進行主觀心性的養成,以達到“至誠”的境界。

《中庸》還闡述了學習程式,並強調“擇善而固執之”的勤奮不懈精神。它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是為學必有的過程。它又說:“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在教育上它所提出的為學程式與頑強的學習精神,至今仍有借鑑意義

系統地閱讀過《中庸》,對古文經典有了粗淺的認識,仿佛脫胎換骨似的,對古文經典有了全新的認識,即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他們文章中的觀點仍不過時,因為古人、今人及將來的人,心性是一樣的,對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則都有相通之處,不管時事如何變遷,作為生命主體的人都是一樣的,無論什麼時代都有共性。

為什麼四書能傳承不息?讀完《中庸》過後,我算有了一點領悟,因為它們是中華文明的傳承,更因為它們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歷風風雨雨,經歲月的沉澱,而歷久彌新,不會過時,就看你用什麼眼光去讀了。

2023高中心得體會 篇10

《中庸》這本經典,也是源出《禮記》,相傳為子思所作。由程氏兄弟推崇,朱熹作《中庸集注》而顯著於世,“以續夫千載不傳之緒”。

《集注》開篇便是程子對於篇名的解釋,“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以定理解庸者,頗為少見。是以朱子詳之曰“庸,平常也”。平常之意,似與英文general可以互釋,可釋為一般,也可釋為普遍。又《康熙字典》庸有“和也”之解,與篇中“執中守正,折中至和”相通。私以為先賢用字,未必只取一端。中庸之意,當可解為不偏不倚、執中至和之普遍道理。至此與程子定理之意差可相類。

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提高人的內在的道德素質,從而使社會可以達到太平和諧的一套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庸之道在中國千餘年來成為一種處事哲學,但是到了當代好像出現了偏差,這恐怕跟用字習慣是有相當關係的。當代的“庸”字,主要使用的含義之一是由平常引出的略帶貶義的平庸之意。所以很多人會下意識地把中庸也歸結到不作為上來,這就跟原意相去甚遠了。

中庸講的不偏不倚、誠其意,可以從下面這句來理解。“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鍬,行乎夷鍬,素患難,行乎患難。”此處告訴我們,要守好本分,說合適自己德行和身份的話,做合適德行和身份的事,進而才能達到和諧的狀態。“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德不配位,或者位不配德都是不適合行事的。所以詩中有言明哲保身,這個詞本來也不是貶義的。身處逆境想要進取的時候更要考慮如何智取,以四兩來搏千斤,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收穫,不能一味蠻幹。

而如果把中庸理解為不作為,這也跟儒家的本意是相悖了。篇中講到“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是告訴我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並非像俚語所說“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下”,是有進取的。接著又雲,“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很明顯地講到“為”和“修”,這兩個字都是主動性的詞語,是積極的、向上的。再擴展到其他儒家經典來講,我們熟知的`“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便是告訴我們當學習有了餘力的時候可以出仕,當官有餘力的時候可以致學。《大學》中也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古今無數能人志士修身進取的思想基礎。

上面這些儒家思想是前人為了著重講述而劃分的幾個方面或者說幾個階段,各有所側重。所以我們理解中庸的時候,應該看完整,不能只靠隻言片語根據當代對字的理解而去曲解古人的本意。“窺一斑而知全豹”不是任何時候都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