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聽課心得體會範文

4月14日有幸聆聽了天寧國小步老師執教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的童話,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小女孩死了,嘴角卻帶著微笑,通過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與她饑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通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教學這篇課文,步老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品讀並理解課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下幾點值得我日後學習借用:

一、自讀、自悟,體會小女孩的可憐。

依據《課標》的新理念,教學中步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在引導中不僅注重了對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展示課件,圖片等,烘托出當時那種淒涼的氛圍,激發同學們對小女孩的同情。

二、抓住文章的重點句,學習、理解課文。

在課堂中步老師抓住文中的重點句: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抓住“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在此基礎上,精讀、感悟課文一至三自然段。同時又抓住重點句中小女孩臉上的微笑,利用課件展示她五次擦燃火柴,曾經看到過的美好的東西——溫暖、食物、快樂與疼愛。幻想是美好的,可是現實是多么的不幸,於是小女孩只得乞求奶奶把她帶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去。小女孩死了,為了美好的幻想她付出了幼小而鮮活的生命,小女孩的境遇實在是太悽慘了,同學們的心情也隨之沉重起來,並深深的為賣火柴的小女孩而鳴不平!

三、課堂寫話,升華主題。

在舊年的大年夜,小女孩凍死了。嘴上卻帶著微笑。這是一個幸福的微笑,因為悲慘的她曾經看到過那么多美麗的東西;這也是一個帶淚的微笑,為了美好的幻想,她付出了年幼而鮮活的生命;這更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微笑,她警示我們,應該去關注並關愛像小女孩一樣被窮困生活所折磨著的人。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們身邊,你們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身邊,我想對她說:

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帶我們身邊,我會(怎么做):

學生們暢所欲言,很好得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應該說這是一堂較為精彩的語文課。